第170章 诗人?戏子?
武人饮酒是吵闹的,不过还算有所顾及,至少没有袒胸露乳的站在桌上划拳。
而李瑛和李琮两兄弟,在韩斌等人的怂恿下,和李隆基的默许中喝多了,整个大殿里叫的最大声的就是他俩。
当内侍宫女上前搀扶摇摇欲醉的两人时,李琮故作潇洒的道:“醉倒何妨花间卧,不需红袖来扶我。”
“皇兄,这好像是韩候作的诗句,快快重作一首来。”李瑛摇晃着身子,举报了李琮的剽窃行为。
“师兄的诗就是我诗,用用又何妨。”
被举报的李琮打着酒嗝,当着韩斌的面直接,极不要脸的抢夺了他的知识产权。
“太子殿下,不要在意这些细节,诗作出来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也可以让听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感,再说了,如果无人用此诗句,作者也会难过的。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来来来多喝点。”
“哎呀,好句子呀,真正的圣人、贤人行事有几人能懂,还不如多喝点来的实在。”一直在浅饮的姚崇,听了韩斌的句子,有感而发。
“句子是好,可韩候你能比圣贤吗?圣贤何时如你这般疯癫。”
自许君子的张说本就不喜韩斌,又与姚琮不对付,再见韩斌与皇族子弟交好,心中自是一千个妒忌。
“是不是圣贤不重要,我只知道圣贤都是心胸宽广之人,绝非尖酸刻薄之辈。
再说,燕国公又怎知我成不了圣贤呢,搞不好在坐的各位都能成为圣贤,也不一定呀。”韩斌的话引得众人大笑,一帮军中老粗此时正在互道圣贤。
不过张说的脸色很不好看了,尖酸刻薄之辈说的自然是他,姚崇也皱了皱眉头,毕竟拿圣贤来开玩笑,很容易引起读书人的愤怒。
喝醉的韩斌哪还会管张说的心情,你敢怼我就敢接,就是他现在的心态,再说本就不讨士人喜欢,还何必在乎什么。
这不,马上就有人站出来了。
“韩候所言不错,圣贤为后人所评,可据下官所知,为圣为贤者必有高才。
韩候曾以一首四民诗名动天下,今日却因何只顾饮酒,莫不是想以酒醉为由,推脱自己作不来诗。”
青袍之人坐的太远,看不清长像,不过韩斌从张说的脸上读出了阴险,看来这人是他安排的。
青袍人的话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这些都是被四民诗伤害过的人。
李隆基佯装醉倒靠在龙椅上,眯着眼睛看着张说表情冰冷,本来四民诗对士人的影响早已被他压下,此时再提起就是拂他面子了。
李宪与宋璟等人也为韩斌捏了把汗,这是捧杀!
韩斌刚才的话自比圣贤,青袍人就承认他是圣贤,再用四民诗揭开士子的伤疤,逼他现场作诗。
作的好还罢了,作的不好,明日韩斌将身拜名裂,士人们一定会说他的四民诗是抄来的,是沽名钓誉之徒,窃人著作之辈。
在这个重名多过重命的时代,就是死刑,或许比死还可怕,张说的用心不可谓不歹毒。
可惜,他们面对的是韩斌,后世的人有几个要脸的?甚至自嘲都成为一种潮流,韩斌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也就是相当不要脸。
“本候只顾饮酒,的确是为了不作诗,倒不是作不来诗,而是不想断了你等以诗词歌赋谋晋的路子,否则明日之后你等将无诗可作。”韩斌还是那副欲醉半醒的样子。
听见的人则是义愤填膺,李宪等人更是惊恐,李隆基则是突然坐起,用一副陌生的眼光重新打量着韩斌。
李隆基认为韩斌此举实是不智,而且狂的没边了,这相当于以一己之力单挑整个大唐文坛。
诗词文章可展现一个的人在文学上的造诣,在娱乐生活极为匮乏的封建时代,除了歌舞也只有它,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皇帝和官员这些高级知识份子更需要,毕竟诗词还可以宣泄情感,低级官员和欲出仕的读书人发现了这点。
所以多数人皓首穷经,不为百姓生计,不图家国安宁,只为有朝一日凭一篇华丽文章跻身庙堂。
在韩斌看来,他们都是一帮戏子,总希望天下人或当权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他们目的只有一个,升官发财!
当媚上的戏子们身居高位,你还能指望他们什么?富民还强国?
不能,他们只能在百姓需要帮助时,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用满腔热情再谱写出一首极具爱国情怀的大作,然后看着国家消亡。
所以戏子为官,诗词治国只有一个结果,亡国!这也是为什么每个朝代危亡之时,总会有许多爱国诗人现世的原因。
而韩斌打算用中唐以后的亡国诗词,好好打击一下殿中的士子,也希望李隆基以后不再以诗词歌赋选官。
当然,由于个人诗词量的原因,他不得不好好筛选一翻,上学时的唐诗三百首未必记得一半,添点宋词看来还是要的。
诗词歌赋谋晋身,向来都是官场潜规则,可潜规则这东西嘛,是不能宣之于口的,毕竟幸进的名声还是有些刺耳。
“好大的口气!”听了韩斌的狂妄之言,作为文坛领袖的张说拍案而起。
“禀陛下!此子狂妄,污蔑天下读书人,更藐视我等,老夫虽纵横文坛二十余载,得赠文宗虚名,却无一刻不敢小看天下士子,可此子。。。
请陛下治韩斌之罪!为天下读书人正名!”说到动情处,张说已双目泛红,言语之间无不透着悲愤。
‘噗通’一跪,大殿内半数人也跟着张说,跪在李隆基面前,大呼“请陛下为读书人正名”。
此一幕李隆基做梦都没想到过,刚才他还在想怎么帮韩斌一把,毕竟才让他接管火药作坊。
现在怎么办?还帮的了吗?天下读书人呀,他们之中世家出身的不在少数,连太宗皇帝处理世家都是小心翼翼的,有时更是为了向世家妥协,不惜向爱将借人头。
难道朕今天也要借韩斌的人头,平息读书人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