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美食,中华文化名片之一
陈星宇第一次抽到美食类技能的时候,还是在《向往的生活》拍摄之前。
当时的他很单纯的以为,系统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在这个节目上展现出多一种能力,而特意发放奖励的。
直到这次声望值奖励给了他面点大师级手艺,他才彻底的反应过来,自己在某些地方格局还是不够大。
系统的目标是培养一个文化艺术及娱乐方面的艺术家,从来都不是想让自己靠着这些技能去单纯为了出出风头。
而美食,就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充分证明了饮食文化在华夏人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意义和地位。
即便是在兵荒马乱与经济贫瘠的年代,人们都能发挥最大的智慧,用最简单最朴素的食材,去研究出一道道美食。
到了现代社会,更多人也喜欢在工作疲惫之余用美食去治愈自己。
网上有一种概念和说法,叫做“世界三大菜系”,分别是中国菜系,法国菜系,土耳其菜系。
虽然并非专业机构评选而出,但中餐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无论是任何美食相关的机构或者杂志去评选,都必定能列为其中。
最早出现“世界三大菜系”概念是在1972年,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埃文斯·普理查德提出。但一直以来这三大菜系也并非固定成员,除了中国菜系一直没变过,其间还时常穿插着俄国菜系、西班牙菜系、印度菜系等。(流水的三大菜系,铁打的中国菜)
但同样令人费解的一点就是,很多生活在国内几十年的人,出去国外某一个地方旅游后在那转悠了几天,回来就说中国菜不大气不精致不好看,重口味,不值得推荐不值得提倡。
对这种人,陈星宇是真想让他们多吃点溜溜梅。
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都会对每个国家的菜系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外国人做菜的食材有多少种?咱们国家做菜的食材又多到什么地步?
国内没有高大上、精致的菜系?这种笑话没被笑话大全收录是真的可惜了。
华夏美食的烹饪手法、方式、食材,多种多样性随便拎个几大菜系出来都能玩出成百上千种花样。
咱们华夏不是做的菜人家不吃,是我们有的食材人家压根就不觉得能做成菜。
更令人感到悲哀和无奈的是,有不少人鼓吹欧洲料理和日式料理比中餐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多,说中国菜只知道重油重盐重辣,甚至说出“中国人就是自信过了头,认为自己的美食天下第一,其实连很多菜系都比不上。”这种言论,一时间你都分不清他到底是哪国人。
(看视频找素材时,看到的真实评论,评论下方有很多网友摆出各种菜系进行反驳和举例,如鲁菜,淮扬菜等等,但人家就是嘴硬接着杠。)
看到这种言论,真就有种一股热血直冲头顶无比愤怒的感觉。
但从另一个角度想想又能理解这种人的幼稚言论。
咱们华夏没有高大上的高端料理吗?多了去了,只是你吃不起而已。
文化和认知水平不够可以继续学习,但是腰弯折了直不起来,腿跪久了站不起来,心中没有民族信仰了自信不起来,这种人如何去救?
学问和知识永远都是越学习越觉得自己懂的不够多才是。
说出这种言论自认为很了解外国的人,甚至可能都没出过国。
民国时期的那位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一书中说到:“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各国所不及。”
另外,根据一项统计在英国点过中餐外卖的英国人占到62。吃过中餐的人已经达到815,每周都会点中餐外卖的英国人占到了337。中餐在英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买卖王,很多英国人的胃都被中国菜征服了。
远的不提再说近处,2022年冬奥会咱们国家准备的餐食,外国运动员们评价如何有目共睹吧?
我们的很多文化在被外国人学习借鉴之时,却有着许多自己人对它鄙夷唾弃。
诚然,陈星宇知道,华夏美食在世界早已有了巨大的影响力,但美食文化这种东西它是日常的,甚至在有些时候是被人忽视的。
如果可以的话,他愿意做一些锦上添花之事,更好的去推广中华美食。
在揉面调馅之时,陈星宇想到了明天那个日子,也想到了很远的未来。
哪怕没有系统那也是他为之努力的方向,现在有了这个助力,有的事值得去做,有些事需要去做。
陈星宇准备的三大类面点,分别是包子、面条、饺子。
当他提出今天的晚餐主要由自己为主,其他人打配合之时,外公外婆和老妈虽然有点看不上他的技术,但想着云熙在这,就让他做主也行。
大家前阵子也是尝过他的川湘菜手艺的,加上陆妍最厉害的厨艺就是面点,耳濡目染之下,陈星宇做出的东西怎么着也不会难吃。
陈星宇看着三人的表情则是暗自窃笑,一会儿别嫌我做的少就行。
提到包子,大家的第一反应无外乎这几种,狗不理包子,叉烧包,灌汤包,生煎包,小笼包。
狗不理包子被称为“天津三绝之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度有着“天下第一包”的美名。
当然如今的狗不理包子评价亦是两极分化,很多大老远赶去天津就为了吃这一口包子的人,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到了这年头,很多美食其实早已经不如最开始那般正宗,不仅仅是部分技艺失传的原因,还有一种就是没人再有当时的师傅们那么舍得耐心和认真。
许多人在第一次听到狗不理包子时,就觉得这名字颇为有趣,到底是狗吃了不理人,还是狗不搭理这个包子呢?
俗话说得好,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如果是第一种意思那还比较能理解。
但第二种意思难道是说这包子不好吃?那怎么又会有这么大的名气和在包子界里这么高的地位呢?
其实这两种解释都不是,它的名称由来跟它的创始人高贵友先生有关。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狗不理包子”创始人高贵友出生在直隶武清县下朱庄(现天津市武清区)。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
高贵友14岁时,到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因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三年满师后,高贵友独自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
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生意十分兴隆。
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
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和面是做面食最基础的技巧之一,通过和面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美食,而且不同的美食需要和面的方式也不一样。最常用的有:发面、烫面和死面等。
狗不理包子则较为特殊,它是采用“半发面,水打馅”制作工艺。
所谓的半发面,又称为碰酵面、抢酵面,“半发面”的意思就是面肥与面粉各占一半特点是加入面肥后,不用发酵,随制随用,是大酵面的快速调制法,所以又称为抢酵面。
至于和面和调馅看个人习惯安排先后顺序,因为面团是需要醒发时间的。
陈星宇是选择的先调馅,饺子准备用的馅和狗不理包子在调味上会有细微不同,分别调出来一家人可以分为两组,自己主要做包子和面食,老妈和云熙他们负责包饺子。
猪肉肥瘦按3:7搭配。先将软骨及骨渣剔净,用大眼篦子搅碎或剁碎,做成肉丁。搅肉过程中,加适量生姜水,然后上酱油。再放入味精,香油和葱末搅拌均匀。
面粉与水的比例是约是2∶1,即面粉500克用温水约250克,把干酵母、白糖放在温水中溶化,加白糖是有助于酵母活化,然后慢慢地倒进面盆里,用筷子搅拌成小面团状,再用手揉成不粘手的面团。
揉好的面团最完美的状态便是“三光”:面光(面团表面光滑不粘手)、手光(手上不沾面)、盆光(盆里不沾面),和好之后,包上保鲜膜放在温暖处发酵一小时即可。
在醒发的时间里,陈星宇则开始重新和面做起了需要用到的面条。
今天他准备做的面条与绝大部分面条的口味口感都不太一样,对于主流为咸鲜味的大部分面条来说,它算得上是“离经叛道”了一点。
它就是四川成都的一道特色小吃——甜水面。
甜水面与其他面食不同的地方有二:一是面条,二是调料。
甜水面的面条是用手工将面揉成团后擀成将近1厘米厚度的面饼,然后切成同样宽度的面条—或者说,应该叫 “棍棍面”更贴切一些。
抓住面条,抻长成约半厘米直径的面条,煮到刚刚熟,便捞起来晾凉,加一点菜籽油拌均匀,以防面条沾粘。
久经揉搓的面条劲道非常的好,一根面条有大约30到50厘米的长度,三四根面条就可以装满一碗了。
甜水面都是在凉的状态下食用,所以做好后,放在一旁用细纱布盖着,在要吃的时候加上调料拌匀即可。
甜水面的调料其实也简单:辣椒油、蒜泥、芝麻酱、酱油、花椒面、甜红酱油。
不过甜水面的精髓就在于这个甜红酱油,也就是复制酱油。
这个酱油可不只是带甜味的酱油而已,它是用酱油和八角、桂皮、甘草、三奈、小茴香、花椒、生姜、红糖等一起文火煮数十个小时而成,颜色呈棕红色,咸中带甜味,味道鲜美醇正,普遍用于凉拌菜和面食的调味,不但味道特别,而且颜色红亮诱人。
成都的另一道著名小吃钟水饺也是因为甜红酱油而成就了独特的风味。
如果不是一家子都是爱美食之人,在湘省绝大多数人家里还真找不到这一味调料。
今天陈星宇要做这一道小吃,也是因为慕云熙在川府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川府的著名面食很多,担担面,宜宾燃面、姜鸭面,内江牛肉面,广元凉面,还有甜水面等等。
甜水面和担担面还有牛肉面,就是云熙在川府最钟爱的几种面食。
饺子、面食的准备都已经就绪,很快面团也已经醒发完成,陈星宇开始擀面皮、包包子。
慕云熙瞧见那独特的面条,就知道陈星宇这是准备做甜水面。
在她看来,这比写一首歌给她更能令人开心。
这时候干完活的其他人看到陈星宇那分外娴熟和利索的动作,颇为惊讶。
这小子,背着我们偷偷练习呢?都是一家人你还这么卷,有点过分了啊!
只见陈星宇把剂子用面滚匀、滚圆,双手按擀面棍平推平拉,推到头、拉到尾,用力均匀,每一次都能利落的擀成薄厚均匀、大小适当、直径统一为85厘米的圆皮。
接着左手托皮,右手拨入馅,每个包子都掐褶15-17个之间。掐包时拇指往前走,拇指与食指同时将褶捻开,收口时按好,一个不开口,不拥顶,口上没有面疙瘩的包子便出来了。
接下来在蒸锅里铺上油纸防粘,开火蒸制便可。
蒸制的同时,陈星宇也没闲着,开始处理饺子。
饺子是家家户户日常生活或者各大节日的时候,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逢年过节大家总会聚在一起开心的包着饺子,还会在饺子中包下硬币之类,吃到的人在来年就会有着心想事成的好运。
它不仅在华夏人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在外国人品尝过的华夏美食中也拥有着极高的人气。
平时家里都是吃的水饺,今天陈星宇为了配合面条和包子则准备做成煎饺。
取过一个不粘的平底锅,烧热倒入润满锅底的油,排入包好的饺子,大火煎一两分钟,至饺子底部呈金黄色之后,倒入半碗清水,约至饺子的三分之一处,加盖,保持中大火。
趁着这个空档调个面粉水,看到锅中的水差不多干了,打开盖子,倒入调好的面粉水,能盖住锅底的量就可以,再撒葱花和芝麻。 保持大火,煎至锅中面粉水干,呈焦黄色,喷香焦脆的脆底煎饺就成了。
没过几分钟,包子也蒸制完毕。
今晚的三大面点,全部完成!
金黄色散发着焦香、葱香和油脂香味的煎饺。
皮薄馅大,口味醇香,褶花疏密一致的鲜嫩狗不理包子。
在淋上各种调味品拌匀之后,红彤彤香喷喷的甜水面。
香、脆、咸、鲜、甜、麻、辣,数种味道一应俱全。
大家吃的都是赞不绝口,两位老人平时都是吃的湘省米粉,今天第一次吃甜水面觉得胃口大开。
其实陈星宇第一次知道甜水面的时候,也觉得这不会是黑暗料理之类的吧,当时朋友一个劲的推荐,他才选择尝试。
当吃下第一口之后便发现有点停不下来的感觉,粗粗的面条裹着调料吃进嘴里,那是相当的有嚼头,调料集合了麻、辣、甜、鲜,多一味嫌太腻,少一味便寡淡。
就这样连吃了两碗还有点意犹未尽,在那个夏天吃到这种复合型味道的甜水凉面,口感是真的细腻清爽。
也是自那之后开始,陈星宇就开始了解到川菜中的重要调料之一,就是复制酱油。
炒菜、拌菜、做小吃调味,它的味道都让人欲罢不能。
不仅如此,朋友还带他去了泸州的合江,最开始陈星宇是冲着合江八景去的,想去领略一下文人墨客最爱的地方之一,笔架山。
没想到的是,经过甜水面之后,他在这里又了解到了更多关于酱油的知识。
在合江,流传着这样一首家喻户晓的儿歌,“赤水河,万古流。上酿酒,下酿油。船工苦,船工愁,好在不缺酒和油”,印证了合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得以酿造出品质极佳的白酒和酱油。
和现代工艺最短的7天酿造酱油不同,古法酱油要耐心地等上1000多天的光阴,甚至更久。从黄豆到酱油的过程是酝酿的自然规律,也是天、地、人相合的完美体现。
在这里他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对人类的馈赠,也感受到了华夏人民在美食上的大智慧。
一家人一边享受美食还不忘问着陈星宇这些食物的做法,可谓是把吃货和美食研究者的属性体现的淋漓尽致。
看着大家脸上因为吃到满意的食物而露出的开心笑容,陈星宇心中做下了一个决定,美食作为华夏文化的名片之一,这个题材的片子他拍定了!
ps写美食是为了引出以后的一些作品,有的事情值得主角去做。其他国家在不断提高对华夏文化的重视和学习之时,我们有一部分自己人却对传统文化不屑一顾。既然在小说里有这个机会和能力,主角肯定就会用自己的力量去为文化推广添一份力。
主业依旧是围绕影视歌来,不会偏离这个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