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或走或留
“说得在理,这点我们也考虑到了,目前为止还没有能绝对阻止他们的对策,你继续说。”
“连锁撞击行动一旦失败,人类必然遭到毁灭性打击,现在我们的工业程度已经达到了极限,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制造,与其这个造一点,那个造一点,不如集中全部力量,这样才能将优势最大化,我们要么大规模生产攻击舰,确保连锁撞击行动百分百成功,要么大力生产移民舰,以便救出更多的人。”
人社部部长一席话确实说到了重点,现在人类的工业体系虽然已经在全功率运行,可人类的星际活动底子薄,几乎都是从零开始,要生产的东西很多很多,每一个都不能少,比如大当量核弹(以后所有核弹泛指氢弹,氢弹没有上限当量),矩阵穿甲弹,深空雄鹰攻击舰,工程舰,运输补给舰,还有大型移民舰,各种穿梭机,小型飞船。
这还只是舰船类和武器类的,除了这些大型装备外,人类在地外空间工作活动生活的物品也不是个小数目,目前有上百万人在地球之外的外星球工作,随着地外基地越建越多,吃的喝的用的各种物资需求也会更加多。
现在的各个工业基地,尤其是舰船工业基地,已经是严重的产能跟不上需求,一会儿要生产运输舰,一会儿又要生产攻击舰,移民舰的任务拖了很久了还没有完成,对此工业部长邓元鸿只恨自己少长了几个脑袋。
现在反倒是人社部部长提出了问题,人社部部长的重点其实很简单,要么留,要么走,留,那就放弃移民舰的生产,这个大家伙生产一艘耗费的人力物力起码相当于50艘深空雄鹰攻击舰,如果走,那就不要生产防御系统了,集中力量生产移民舰,生产更大更多的移民舰,尽可能多的带走族人。
孙部长的话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一根筷子可以掰成两截用,人类的工业体系却不能同时支撑两种想法,或走或留,只能选择一种,想要两者兼顾的结果只会是任何一面都无法满足。
领袖同样进入到思考中,以目前的需求来看,人类的工业体系即使再扩大一倍也无法满足所有需求,而工业体系的扩展不是开田种地人多就快,这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运作,大到一台自动化设备,小到一颗螺丝,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支撑。
“同志们,这个问题我很早就意识到了,最近这几年我一直处在矛盾当中,孙部长的意思无非是选择逃走还是选择坚守,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不管选择哪一个,我们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所以我很难下这个决定。”
“现在我们只剩下34年多,就算我们全力建造移民舰也远远不够,如果选择撤退,就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很大一部分族人,如果我们选择留下,即使我们的解决了巨型行星的威胁,别忘了,外面还有更强大的入侵者,他们随时都可能来到太阳系,一旦他们到来,对我们来说依旧是灭顶之灾,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领袖,如果让我选的话,我选择留下。”天军总司令严大江说话了。
“说说你的理由。”
“领袖,入侵者掌握了超光速航行科技,就算我们马上撤退,恐怕也会被消灭在逃走的途中,与其这样,还不如留在太阳系和他们一战,就算是死,也要让他们付出一些代价。”
“恐怕以我们的战力无法让他们付出代价。”领袖说道。
之前破译出来的信息来自飞羽文明,一个五级文明,有着数百颗防御行星和几十万艘战舰,在入侵者面前况且不堪一击,人类这点实力恐怕连给入侵者塞牙缝都不够格,更别提让他们付出代价了。
大家再次陷入了沉思,会场中充满了压抑和凝重的气息,寂静得可怕,领袖看了看大家,似乎大家都没有更好的办法。
“李正阳将军,说说你的意见,你和外星文明打交道的经验最多。”
“领袖,我……”
“没事,怎么想的就怎么说。”
“是,领袖,我没有想那么多,也没有想那么远,我觉得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相比于那个从未谋面的入侵者,北河文明才是我们最直接的敌人,我想,我们是否先将北河文明的问题解决了,再去考虑别的。”
“你还是希望留守太阳系?”
“是的。”李正阳点点头。
“大家的意见呢?”
众人不语。
“同志们,确实很难做出抉择,我们已经进入一副死局的棋盘中,走或者留似乎都行不通,既然如此,不如拼尽全力解决好眼前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努力有效果,加上运气不太差的话,或许可以解决掉北河文明带来的麻烦,同时还能在入侵者还未抵达太阳系之前逃出生天,你们的意见呢?”
“嗯,同意。”“赞成。”“同意。”
“好,邓元鸿部长,你们工业部现在有多少艘在建的移民舰,进度到达了什么程度?”
“领袖,在建的移民舰12艘,4艘一个批次,第一批次的完成度超过百分之八十,第二批次百分之五十,第三批次才刚刚建造龙骨框架,进度不到百分之二十。”
“这样,你将三个批次的人员全部集中到第一批次,在两年内完成这4艘移民舰,我们要送走最后一批移民,剩下的全部封存搁置,节省下来的工业能力全部用来打造攻击舰。”
“是,领袖,如果不制造移民舰的话,我有信心将深空雄鹰的产量从目前的年产40艘增加到100艘。”
“很好,袁永思部长,你们农业部现在的进展如何了?”
“领袖,已经有99个品种的农作物在其它多颗外星体环境中获得了丰收,尤其是梦禾5号水稻,已实现密集化种植,而且单株产量比传统水稻要高出百分之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