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地下空间中,编码菌类有大用途:通风第章 照片第章 净化空气
东山城在丁家村东边三十公里左右。路上经过一条叫小清河的河流。再行五公里就到了东山城。东山城东部就是东山了。东山不高,是更东部著名的不咸山的余脉。
东山城并不是很大,但也是五脏俱全,功能完备的城市。
丁二山今天选择到东山城来采购。
买了几个组装型的木制桌子,可以收纳不同物件的带格的盒子,各种电动工具等等。他来之前参考了不少资料,拉了个清单。所谓像不像,做比成样。
在小清河中,产一种表面充满腊质感的石英石,叫腊石。这种石头表面上有一种黄油状的油腻腻 感觉。
在东山城中有一个自发的腊石市场。丁二山过去看了一下。只有三五个人在摆摊卖腊石,各自一小堆。这种石头只能说有点特色,并不是什么名贵的宝石。丁二山随便挑了几块。他打算拿这个让生物雕刻机练习用。
丁二山只用了一个上午,就把事儿都办完了。
在回去的路上,他试着在脑海中沟通小肥蚕和土行者,发现在东山城的位置是完全感应不到的。过了小清河后,离丁家村二十公里的位置,只有模糊的刚能定位的信号。在十公里内,才可以传递一些有意义的信息。不过都不太流畅。五公里内,一般交流才没什么问题了。不过信息量大的交流,现在明显是很吃力的。估计百米内才会没障碍。
小肥蚕现在最重要的事儿,就是成长。也要在附近照顾新种下的编码生命雕刻机和克隆出来的土行者,所以没必要的事儿,暂时就不带着小肥蚕出来了。
在简单地布置好雕刻工作室后,丁二山要做的事儿就是上网大量搜索玉雕石雕方面的资料。主要是利用自己得到的两种编码思维能力:脑海中三维建模能力和快速查询小肥蚕记忆的读取能力。他把传统中最常见形象:龙、观音、佛像、关公、蝉、如意等等,各种传统的吉祥如意形象,都找出有特色,比较漂亮的造型然后多方参考,结合在一起,在脑海中建立成立体的形象。等生命雕刻机完成后,自己把这些形象给它传过去,就能雕出来了。
在查阅了小肥蚕的一些信息后,丁二山找到了解决通风和净化空气的方法。那就是利用丁家院子西边土壕上的那一排树木。
在小肥蚕的编码生命中,有一种非常简单的编码生物。那是一种可以生长得非常长的纤维类生物,可以说是一种菌类。直径五毫米,可以长到几十米。强度非常高。最关键的是,这种菌是中空的,是一种非常有弹性的小细管。这种菌类在寄生树木上时,会控制管状纤维管的生长密度,而且还会分泌促进树木生长的物质,因此不会对树木的生命造成损害。当然,如果是木材用树,肯定会对品质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单纯用于绿化的树木,没有什么关系。
这种菌类的生长有个特点:它一端开口在树梢,一端会顺着树干从树根扎入土中。当生长完成后,菌会彻底失去生物活性,只留下长长的管子。一般是收集这种管状纤维,用来做织物,或者做绳索。这里可以用它管状特点,把树梢位置的空气引入地下。
可以在土壕下七八米深度,让土行者开掘出一条圆洞,然后把大部分树根引到洞中,让菌种从根部向树梢方向逆向生长。十几天时间就能长成。
另外,还存在一种嗜极型的编码菌类,它们依附在土行者制造的薄壳壁上生长。目的就是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和致密的碳膜层。这样地下空间就不会沉积过多的二氧化碳了。
地下空间可以再设计两条与地底深处地层连接的管洞,可以用不同地底温差推动空气流动。当然这种地下空气自循环系统,花费时间会很长的。因为与地下层的接触面要足够大才能效果明显。就得让土行者在下面的地下水层内建造一个足够大的密闭空间,薄壳结构,换热良好,还得足够结实。这个薄壳结构就要厚一些了。
在北部地区,像秀云河平原地下,大概地表下15米深处,就是常年恒温的地层了。大概在二十摄氏度左右。向地面方向,温度会随着深度变小,随地面的温度变化越明显。夏天也会变热一些,冬天温度也会降低。但是由于泥土层的保温效应,总会与地面存在温差的。
如果把十五米恒温层的空气不断地循环到上层来,那上层相当于产生了空调效应,不但有风,还是舒服的二十度左右的恒温。
照明的问题,可以通过一种荧光类真菌来实现。这也是一种编码生命。功能只有一点:照明。
它可以形成像吸顶灯一样的形状,固定在各处的墙壁上,然后长长的菌丝伸入土中,不断地吸引泥土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光能。这是一种清洁能源,发出的光近似太阳光,却不产生热量。
纤维管菌种和照明菌种,都可以由土行者大量产生。
在知道了丁二山的这些想法后,小肥蚕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并且对细节提出了不少优化和补充。它只是没有产生这种需求的想法,一旦有了目标,它完善起来,还是比丁二山强的。
安排好了地下空间的几个问题后,丁二山继续建立各种雕件的三维模型。
虽然说,这个要花一定的时间,还要对细节进行不断的修改。但是丁二山明白一点:如果他没有小肥蚕给的这个三维建模的思维编码,大脑和身体也没得到优化,他真正要学会雕刻,估计得花费几年的时间。
丁二山一连几天都是在电脑前,偶尔会用买来的工具干点儿活,布置一下工作间。他已经看到了生物雕刻机的雏形,按照它的外形尺寸,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木质的底座。还引过了一个电源。当然这个都是样子,是给外人看的,表明这个雕刻机是电动工作的。还在显眼的地方安了一个蓝牙装置,表示这个雕刻的东西,那都是笔记本上传过来的。
周五时,土行者终于把出口的楼梯也做好了。
薄壳结构加上大力夯实及菌类固化,质量绝对是有保障的。外观上和水泥建造的区别不大。只是颜色上,丁二山没特别要求,那样太麻烦了。现在就是与泥土极为接近的土黄色,显得非常和谐。有些细节之处,由于土行者自身的原因,比如常见建筑的直角的地方,土行者都留下了较大的圆角。但功能上说,没有大碍。
土行者做了这么大的工程,几乎没发出多大的声音。这就是编码生命的高级之处了。
土行者近三米长的身躯,一半露出了地面,一半在楼梯上。
在见到丁二山时,土行者把肚子朝上,把腹舱又打开了。一眼就看到了里面的那个生物编码雕刻机,它是一个圆圆的树桩造型。有两条粗粗的管状手臂像两根树杈一样,末端是两个如同蟹钳一样的结构。树桩的上端外圈上,均匀分布着三根长长的触手一样的东西,顶端是乌黑的球样物,这是它的三个眼睛。 树桩的底下,是两个短而有力的小腿。此时正吸附在土行者身上,一步步向外爬着。
小肥蚕很得意地站在那树桩的中间,正看着丁二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