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开局被逼宫,召唤十万大雪龙骑 > 第170章 微服出巡

第170章 微服出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至于张右相所提的一条鞭法,朕要再加一条。”

    李秀的目光,又落在了张居正的身上,“我大唐从今日始,废除人头税!”

    “在我大唐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李秀的终极计划,是大唐殖民全世界。

    这无疑需要大量的人口。

    大唐帝国才能有足够的臣民,去殖民开发其他国家。

    真正意义上将其他地方,变为大唐传承之地。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所有臣子,皆猛然抬头,不可思议地看着李秀。

    人头税,别说是大唐,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皆有之。

    是朝廷的一大项收入。

    没有了人头税。

    大唐数千万臣民,朝廷收入势必锐减不少。

    废除人头税,需要何等惊人的魄力?

    没有哪个皇帝,敢这么做!

    户部尚书连忙走了出来,劝谏道:“陛下,人头税一旦废除,朝廷收入必将大减,国库恐有有空虚之危。”

    李秀知道户部尚书的心急,当即摆了摆手道:“没了人头税,我大唐还有田税和商税,用不了多久,这两项税收,必会暴涨。”

    随着王安石新法的推行。

    农业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建立。

    大唐的农业和商业,都将迎来繁荣发展。

    特别是商业!

    李秀信心十足。

    大唐的税收必将暴涨。

    “此外,开放大唐所有港口,鼓励商人们进行海洋贸易,在各大港口设立海关,征收关税!”

    李秀开口说道。

    开放所有大唐港口,征收关税?

    户部尚书愣了愣。

    港口贸易,的确是大唐对外贸易的重要一项。

    但全部开放港口。

    还从来没有哪个皇朝敢这么干。

    放在以前,李秀的这条政策,简直不可想象。

    毕竟以往封建王朝所采用的,皆是重农抑商的政策。

    而现在,李秀不仅要建立商业银行,主动借贷给商人们。

    还要鼓励商人们走出内地,走出大陆,进行海洋贸易!

    这,已经是悄悄地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人的重视,远超任何朝代,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地步!

    然而。

    王安石和张居正二人,心中却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

    从陛下这一系列举措中。

    他们可以看出,当今陛下绝非常人!

    和前代的圣君相比。

    当今陛下,具有一种十分异类的超前思想。

    他们此刻的心情十分激动。

    他们已经有预感。

    在李秀这位皇帝陛下的手底下做事。

    他们,将大有可为!

    ……

    南洋。

    戚继光率领十万大唐水师,在征服了苏禄国后。

    便带着苏禄国王,一路西下。

    相继路经爪哇、苏门答腊、暹罗、骠国、真腊、林邑等南洋小国。

    所过之处,先礼后兵。

    以十万大唐水师的威慑力。

    南洋各国,基本没有反抗的能力。

    纵然有像苏禄国一样,曾经还想过要抵抗一二的国家。

    在打过一仗后,也就消停了。

    起初不愿意去大唐旅游的国王。

    全都改变了态度。

    在南洋历经辗转之后。

    戚继光的水师船队,便满载各国国王,连带着各国所献上的贡品礼物,踏上了返回大唐的征程。

    ……

    皇宫。

    御书房内。

    李秀正在查阅大唐皇朝去年的财政收入。

    按照如今大唐皇朝的辽阔和繁荣。

    国库却时不时地出现亏空现象。

    这让李秀很是不解。

    虽说如今他已经任命王安石和张居正进行变法,推行新政。

    但他还是想要看看,大唐朝廷的收入,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然而。

    即便是翻遍朝廷的账目,李秀也很难看出什么异常。

    就算是王安石、张居正他们,也照样看不出来。

    这时候,一旁的曹正淳上前道:“陛下,您身处至尊之位,很多下面的东西,您是看不清楚的。”

    “下面的东西?”

    听曹正淳似乎意有所指,李秀不由问道:“曹正淳,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回禀陛下,老奴不知。”

    曹正淳摇了摇头,“老奴只是觉得,有很多隐藏在民间的问题,陛下未必能发现,就连老奴,也很发现得了。”

    李秀点了点头。

    曹正淳这点的确说得没错。

    因为他是皇帝。

    很多下面的信息,根本到不了他这里。

    而曹正淳虽然是东厂督主,但他却也不可能真的做到掌控天下。

    到了百姓这一层,无论是李秀,还是曹正淳,其实都知之甚少。

    “曹正淳,你这话倒是提醒了朕。”

    “自朕登基以来,久居于这深宫之中,还从来没有见过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或许你说得对,朕应该去下面看一看,兴许能够有些收获。”

    李秀望着巍峨的皇宫大院,心中突然升起了一个念头。

    自他登基以来,好像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去过民间。

    没有去民间体验过。

    如何能知道,百姓的日子究竟过的怎么样?

    这大唐盛世,究竟是不是徒有虚名?

    若大唐帝国的富强,不能够普惠到每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上。

    这盛世,便不能够称作为真正的盛世。

    “曹正淳,随朕出宫一趟。”

    “朕,要微服出巡。”

    李秀扫了一眼曹正淳,开口吩咐道。

    “是。”

    说罢,李秀便让宫女给自己换衣服。

    脱去了龙袍,换上了一件寻常百姓的粗布衣服。

    而曹正淳换上了一身普通的灰衣,看起来就像是一位普通的老人。

    一主一仆,离开了皇宫。

    长安城的街道上。

    百姓川流不息。

    除了大唐的寻常百姓外,还有西域、突厥、吐蕃、南诏等各种色目人种,混杂在这大街小巷之中。

    因为如今的大唐,已是将这些国家悉数灭亡,这些原本的蛮夷之民,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唐子民。

    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接受了大唐的文化教育,现在已经和普通的大唐百姓,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如今,天下大定,四海升平,这长安城内的百姓,一眼看去,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臭豆腐,一文钱一块,不臭不要钱!”

    “卖切糕,正宗的吐鲁番切糕!”

    “炊饼!新鲜出炉的大郎炊饼,两文钱一个!”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