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网游小说 > 卸甲将军寡妇妻 > 第九十七章 终得偿所愿

第九十七章 终得偿所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但刘二女呢?

    他没说,但众人顺势下来也想得到。

    ——这种男女之事传出去,对女人来说向来不是好事。

    即使知道事情真相——可这些人有几个?大多数人都是人云亦云,然后传言总是越传越离谱。

    人长千张嘴,到时候刘二女还不知道被外人怎么说三道四呢。

    既然出事儿了,就得解决。眼下几个人都知道,逃避是逃避不了的。

    可问题是怎么解决呢?

    一是不当回事,原来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

    但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

    人言可畏并不是说着玩儿的。

    ——毕竟你生活在这时候,哪能不按它的规矩走?

    二是让刘二女再嫁。

    但就凭她头顶上那个疑是污名的存在,能嫁到什么好人家?恐怕就是勉强嫁了,人家心里还嘀咕呢。

    这样的能把日子过好?如此岂不是害人。说不得还会落了埋怨,让人怨恨。

    最后就是张知劲说的娶刘二女了,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历来出了这种事儿,大多都这样解决。

    张知劲留了时间给众人琢磨,看差不多了,又抛出第二条。

    “其次,自家人知自家事儿。侄儿现在倒宁愿娶一个见识短但品性不错的人。

    毕竟见识手段可以学。可以增进。但品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不是白说的。”

    其实要张知劲说,刘二女还是挺有见识的。

    他可是亲身经历过刘二女和周毅的见面。

    一般人看到心仪她的对象发达了,巴上去是应该的,哪还看到其中的危机?

    就是想到了,富贵险中求,也不是说舍就舍得了的。

    偏刘二女果断的舍了。

    这种魄力,不要说在女子中,在男子中,也是了不得的。

    一语惊醒梦中人。

    ——张知劲为什么头一段婚姻会以和离告终?

    还不是——

    张家元恍然大悟,继而沉默不语。

    他还是坚持己见。

    他不相信门当户对的人家,都没好女。但知人知面不知心,万一张知劲就这么倒霉呢?

    张知劲的劝说他还是听到心里了,张家元也不敢强硬地保证了。

    其他人面面相觑。

    张家善叹口气,吩咐张知劲:

    “你去把你伯娘、婶婶连刘氏都请过来吧!”

    张知劲应声称是,退下出门。

    老一辈的张申氏等人却是都聚在大房的小窑洞里。

    她们不知道出啥事了,但却知道出事了,是以皆没各回各家。

    刘二女与前大嫂宋氏,二房的小赵氏三妯娌,前小姑子张贵英,大姑子张知慧,反而在她自己的窑洞内说话。

    可几个人儿皆没那份心思。

    ——刘二女不必说,她心里有事,自然心不在焉。

    丈夫张知康最近又大病了一场,小赵氏正烦心呢。

    张知慧身在曹营心在汉,在猜测父辈们在说什么事。

    张贵英又在忧心自己的婚事。

    ‘闺女大了不由人,娘家不留老女疯’,她年纪也大了,早该出嫁。

    偏她也是倒霉,因为三哥张知少的婚事一拖再拖,让她的终身大事,到如今也没影儿。

    想着想着。又忍不住憧憬未来,一个人自得其乐,倒也是一场戏。

    只剩下宋氏,她倒是挺有精神。

    可听听她说的话?

    三句话不离儿子,不时的挺挺肚子,让几个人听着很不耐烦。

    毕竟除了没出嫁的张贵英,谁还没生过儿子?宋氏还没生呢,她就这么肯定她这一胎是男的?

    也不怕到时候生个女儿的话,丢人现眼?

    几个人也奇怪了,明明以前宋氏不是这样没眼色、张扬的人啊?

    看来这又是一个为了儿子疯魔的人。

    一个人儿说话也挺累的,宋氏终于后知后觉住口了。

    这话自然没说起来。

    张知劲到来时,屋里就是这么个景象。

    刘二女被叫出来,张知劲看院子无人,飞快的轻声交代:

    “一会儿什么话也别说。有什么不明白的,以后我再给你解说。”

    末了,又承诺:

    “我不会害你的。”

    说完,率先推门儿进去。

    刘二女被他说的一愣,回过神儿来赶紧跟上去。

    一进屋,饶是刘二女有准备,也不经吓了一大跳,只见家中的。几个直系长辈都在。

    “好了,人儿都来齐了。”

    张家善见大哥二哥不准备说话,他便领了这头儿。

    刘二女眼看公公说话了,不由得有些进退不得——不知道是继续行礼还是直接退到一边儿。

    也没人给个指点。

    不过,这样的场合,她一直戳在人群中间也不是事儿。

    她脑中思绪纷乱,想法万千,但身体早一步先有了主意——按规矩行完礼,这才退下。

    毕竟礼多人不怪。

    张家善果然满意,他暗自点点头。

    ——他是故意的。

    时间在紧,也不会没有让刘二女行礼的时间。

    虽然刘二女做的生疏,反应也慢。但到底应有的礼节,她都做到了。

    这就不错了。

    当下,他就将今天发生的事儿,连张知劲的祈求都说了。

    果然,听完他的话,张陈氏第一个赞同。

    这可真是天上掉馅儿饼,瞌睡有人递枕头——心想事成啊。

    不赶紧赞同,难道还反对?

    又不是傻。

    张赵氏无所谓,又不是他的儿子。只是因为张家次赞同,她当然夫唱妇随。

    与她们‘别有用心’相比,张申氏真心多了。

    她毕竟与刘二女来往一场,彼此间相处的又不错。从眼下来说,张知劲也是难得的良人,她自然为刘二女真心高兴。

    只剩下张杨氏,她快气炸了。

    要知道虽然张知青一家过继了,但那只是理法上,血缘上是怎么也改变不了的。

    当婆婆的没几个愿意儿媳妇儿改嫁。

    何况,她与刘二女早有仇怨,她岂能眼睁睁的看着仇人发达,过好日子去。

    反正彼此间早有仇,当然不在乎多这一回还是少这一回,把人拉下来是才是正经。

    至于俩人儿握手言和?就是刘二女愿意,以张杨氏的小人之心,也不相信刘二女真的大度。

    当即她便跳出来反对:

    “这怎么行?先不说自来一女不侍二夫。就说伯书,他已经没爹,够可怜了。难道还要没娘?这让他以后可怎么活?”

    张家元能从县衙混出头,那就是个沉得住气的,偏偏叫他遇见了张杨氏。

    一听她说话,本来反对张知劲娶刘二女的心立刻没了,头一个当场反驳:

    “你住嘴!不会说话就别说。什么一女不侍二夫,那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连当今都鼓励寡妇再嫁,你比当今还金口玉言呢?”

    他到也没胡说,当今永定帝登基后的确发布过这方面的昭令。

    其实不光本朝,往前的朝代也发布过。

    可能有人会奇怪,这时的女子不是讲究守贞?张杨氏说的没错啊。

    可是别忘了一句话叫此一时,彼一时。

    ——若是王朝中期强盛时,人们吃得饱穿的暖了,自然会追求身外之物。

    或者你出身富贵,婆家也不会养不起一个守寡的媳妇儿。这样的既有人给自家死去的儿孙支应门户,而且还能得个好名声,自然赞同守寡。

    可这时呢?

    王朝刚建立,首先经过了一段混乱时期,战乱、饥饿、疾病等等让人口锐减了几成。

    一个家无丁,那是绝户。一个国无人,那是弱国。

    所以,不管为家还是为国,寡妇再嫁都是顺势而为。

    再则,不论何时,男多女少都是常态。

    ——毕竟因为重男轻女等原因,女子活的艰难,本来就比男人少了。

    结果这时的婚姻还实行一妻多妾制。

    富贵人家不说了,总不缺女人——要不是王法律历在哪儿摆着,有些人恨不得把后院都填满。

    但底层儿人呢?

    能娶上媳妇儿的有,但还有好多男子都娶不上媳妇儿。

    这时,你说那些守寡的女人,要是四五十岁也就罢了,有些才二三十岁。

    偏偏既年轻,家里又养不起,不让她们再嫁,那不是明摆着逼她们去死?

    ——这样有违天和又浪费的事,一般人谁愿意去干?

    不怕报应自己或子孙?

    所以,这事这说穿了也不奇怪。

    至于说让张伯书怎么活?

    张家善夫妇也听不下去这句话了。

    张陈氏一点没给妯娌面子,不客气的回怼:

    “弟妹,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伯书不用你操心。那是我孙子,我和他爷还能不心疼?

    我今儿就把话撂在这儿了,他爷也算有点儿家财,以后全都是他的。

    没爹娘怎么了?有爷奶就行了。”

    张杨氏被怼的要死——一个张陈氏嘴比她厉害,一个张家元动不动就就拿当今放嘴边上,她是哪个都不敢回嘴。

    当下尴尬的不行。

    得了,既然都不欢迎我,那我走好了。

    看她摔门出去了,这回换张老五尴尬了。

    他站起来,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察觉到兄长们看他,他重又坐下,讪讪地笑了。

    张家善见了,便不再搭理他。反而向张家元打趣:

    “你不是不赞同吗?”

    可看刚才你比谁都着急。

    张家元闻言,很觉得脸上无光。

    但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唾沫一口钉儿。在外面也就算了,对的,自家人,总不能不要脸的再翻回去,把说过的话收回去吧?

    便哼了哼,没吭声儿。

    张家善见此乐了,其他人看见也相继笑了。

    不能怪他们傻乐,实在是这样的张家元太少见了。

    ——张家元自进衙门后,越来越威严。就是平常在家里,也很少笑。

    ……

    这就成了?

    刘二女有些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