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同家不同心
张家善当年年少时,就敢做不畏强权的事儿。
经过三十年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和每日三省的反思,如今他大面上看着圆滑了,但其实直来直去的性子还生生的印在骨子里。
就像对张老五一家这样的,他就喜欢直说。
一来是对五房的人没必要圆滑。二来,圆滑点儿他们听得懂?或者说他们不会故意当没听懂?
所以看他们不吭声啦,明知可能得罪五房的人,张家善也没准备对他们说话客气。
他直截了当的做决定:“那就先盖一座。”
“这怎么行?”
这不是说剩下的钱,张家善赞同补给宋氏嘛?
张杨氏就是搅屎棍儿,这会儿又跳出来了。
她不由自主的对着听了张家善的话后,满身兴奋高兴的张知壮夫妻露出一脸的防备:“没钱,我没钱。
老天爷呀,你睁开眼看看吧!天下还有这种事儿?这谁家的媳妇儿嫁过来十来年了,还有再补聘礼的。这不是胡闹吗。
若以后哪个不满意了,是不是谁都可以学了。
这是害人啊。
天底下哪里有这样的媳妇儿。
怪不得人家都说,娶了媳妇儿忘了娘呢,我今儿可算见到了……”
“闭嘴吧你。”
张老五有兄弟撑腰决断,反正又不用他得罪两个儿子,他这一声底气又足足的。
张杨氏敢在自家男人面前闹腾,是因为她心里明白张老五就是一个纸老虎。
而敢在张家善面前闹腾,不过是因为明白张家善注重兄弟之情。
但这种兄弟之情到底有度。太过了,对她这个劣迹斑斑的人来说并不好。
是以,张老五一开口,她明智的决定住嘴,只是还是不甘的嘟囔了一句:“要钱没有。”
张家善没搭理她,只和张老五对话:
“不出钱也行”
张杨氏闻言高兴劲儿还没上脸,下一句话紧接着已到了。
“那也简单。有钱咱办有钱的事儿,没钱咱办没钱的事儿。”
张杨氏丧着一张脸,她感觉不妙。
张知壮夫妻期盼的望着他。
张家善一句话定乾坤:“我听说孙亲家来相家时提过,这三间老屋以后留给少小子?
这就是老五你的不对了,人家提了你干嘛不答应。
这样也好,日后新房就能整个儿留给大壮了。”
话音未落,张知壮已不由得喜形于色,对着张家善连连道谢:“侄儿多谢三伯。”
怪不得他这样沉不住气,实在是你不了解村里的规矩。
从古到今为什么讲究宗族制?除了血缘关系外,抛除了不好的一面儿,其中剩下的好处实在很多。
就像村子里,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庄户人家盖房子很少像大户人家一样花钱请人。
为什么会这样?
一来是因为庄户人家没那么多钱,二来既然都成族了,那族人岂会少?再加上亲朋好友,一家出一个人,盖房子都不用找人了。
以前来看,这本来是好事儿。可有句话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现在的五房来说,这好事却是麻烦。
——现在张家善说了只盖一座房子的话,日后想必亲朋好友不会再帮他们另盖一座。
别怀疑张家善的话。
他既然敢说,就绝对不会轻易让自己失言。
是,孙月月家父兄就是给人盖房子的。
可在这上面,照样帮不上忙。
毕竟,一则孙家也不是那么太平的。二则,如果张家善真那么较真儿,放话出来就是不让盖呢。
到时候本家的人会向着谁。村里的人会向着谁。
人都是往高处走的。要听谁的话,谁心里都有本儿账。
要是村子都不让你进来了,你再多的本事还不都是白瞎。
张知壮兄弟两个经过现在的闹腾,没撕破脸也差不多了。
眼看张家善没和了稀泥,反而主持了公道。看出了张知少将来又要在房子上吃亏,他岂能不高兴。
“三哥!”
张老五惊恐万分的求饶。
他就是个普通人。
不管钱咋来的,能给两个儿子各盖一座房,这也是本事,够他以后在外面吹嘘的。
但要是事不可行,等等也行。
可现在眼看要把话说死了。
到底是自己的儿子,他岂能眼看着他过不好。
张家善笑了:“好男不吃分家饭,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要按我说,不出钱,这样办挺好。
不过,到底你们是一家子,想怎么办你们看着办。
最迟晚上给我一个回话。
明儿办房契,通知亲友,这都是事儿,可耽误不得。”
说着施施然然走了。
不管哪朝哪代,最奉行的还是嫡长制。
村里每户人家的爱子,不一定排行第几。可最看重绝对是长子嫡孙,日后夫妻两个,也绝对是跟着长子过。
由此,哪家的长房都能分得大部分家产。
比如张家善五兄弟的爹,身为次子,想当年就几乎是净身出户。
对张杨氏来说,她现在却因为疼爱幼子,一直挑事儿。
这是啥。
说句不恰当的话,这是胳膊肘往外拐呢。
对张知少来说,他明摆着是不对。
这是哪儿?
这是五姓村。
村里还有亲兄弟为了一个破碗烂框打起来的,更别说张知壮兄弟之间隔着五十辆银子的距离呢。
他本来就站不住脚。
只不过仗着厚脸皮儿和父母的宠爱才能跟长兄一决高下。
如今被张家善一巴掌拍下,连这点微薄的优势都没有了。
要没张家善随便说的几句话,张杨氏和张知少母子可能还会再接再厉的闹腾。
可如今谁敢?
别比如今还不如那才要哭呢。
是要新房补聘钱还是不要新房子不补聘钱?
眼看眼下只能盖一座房了,与其将来与长兄分,张知少当然是选后者。
毕竟今儿虽然说定了房子将来的归属,但是这不是没分家。什么房契地契,可都写着张老五的名儿。
就凭父传子这一条,将来的事儿就说不准。
可是聘礼就不一样了。
现在你要不闹腾明白,将来谁有那么多时间给你翻旧帐。
在做的狠点,把聘礼倒腾成嫁妆,以后但凡翻旧帐,还不得被说成惦记弟媳妇儿的嫁妆。
这是什么好名声不是?
只要有点儿顾忌,这个哑巴亏,张知壮夫妻吃定了。
相反,张知少聘礼保下了,新房也住了——又没分家不是,怎么就不让人家住啊。
日后分家,他最少还能分三间老屋呢。
…………
五房的新房子终于动工了。
各亲朋好友能来的都来了,刘二女也在其中。
没错。
因为她做饭的手艺还不错,这次五房盖房子,她混了个好活儿。
在灶房烧饭。
作为前儿媳,现在的侄媳妇,她不来真说不过去。
可是当你有心来帮忙,原婆婆现五婶的张杨氏却故意对你挑三拣四,怎么办?
除了忍还能怎么办。
虽然忍字头上一把刀。
但一来,她们俩人儿的关系本就错综复杂。不能让人说说你过继了,就看不起亲婆婆了。
二来,谁不知道张杨氏的性子?跟她闹气,不是自找气受。
没奈何,刘二女只能一边儿尽量忽略张杨氏的挑刺,一边儿奋力做着几十号儿人的饭菜。
但真是忙不过来。
最起码挑水就是个问题。
——村里人院子里没井。
要想吃水,都得到附近的水窖里打水,来回那么几趟,不费力不可能。
其实这灶房本来也有宋氏一份的,谁让人家怀孕了呢。
若是个一般的女人倒也罢了,乡下里把孩子生在田间地头儿的也不是没有。
可是这是宋氏。
她那副弱不禁风的身子骨,谁敢劳累。
除非必要,一般人谁会没事儿找事儿。
再说了宋氏也不会愿意啊,这可能是她这辈子唯一一胎了。
张杨氏只能带着张贵英上,但她们:
一个十来年没做饭了,不要说手艺行不行。光动一会儿,就胳膊疼,脚疼的。
一个又是娇生惯养的。没烧了两把火,就哭着不干了。
张杨氏只能不甘愿的请了外人。
她心里不痛快,对罪魁祸首刘二女岂能看过眼。
打是不能打了,这不张着嘴?
不光说了刘二女一堆的不是,连她给张知劲做饭,都能花样百出的骂了一顿。
她说骂不要紧。关键是她说无心,别人听者有意。
这个别人是谁?
就是七老太爷的儿媳妇儿郑氏和孙媳妇儿姜氏。
七老太爷是附族过来的,至于本性是不是姓张谁也不知道。
但谁都知道他是个苦命人
——没享到福不说,还早早地被土匪恶霸害了。
留下的一个儿子和长孙既为父报仇,又为了能混个好出身,不知投奔到哪里去了。
只留下郑氏带着大儿媳妇儿姜氏和其他的子女,一块儿挣扎的活着。
因为家里没有一个成年的男子,为了能活下去,她们挺爱占人便宜的。
张杨氏要不是没办法真不想用她们。
本来她们还在为因为给五房做饭而占一点儿便宜沾沾自喜,结果一对比张杨氏说的,刘二女给张知劲做饭得的好处,自然不满意了。
其实刘二女给张知劲做饭的事儿以前就流传过,真不是新鲜事儿。
但这不是耳听为虚吗?以前真没当回事儿。但如今眼见为实,俩人再也按捺不住。
想做就做,直接便找张知劲换要人做饭,要不然……
两人这些年过的,再薄的脸皮也磨厚了,真没觉得抢人‘生意’不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