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大都督府
“嗒嗒……嗒嗒……”
“嗒嗒……嗒嗒……”
京郊,三海关通往京城的官道上,一队数十人的官军骑兵正不紧不慢的行进着。
路上不少行人与商贾见到是官军,尽管离的还较远,也都纷纷避让,主动往两边靠。
但是,其中就有一辆看起来颇为华丽的马车,偏偏就是不避不让。
原本行驶的马车,也停在路中央不走了,仿佛是要故意拦道似的。
官军见状很快分出一骑,快马上前准备将之给驱离开。
“呔……,你们没看到平西侯在赶路吗,居然敢拦在路中间,还不快点退到一边去?”
“要是误了侯爷面见陛下的事,你们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对于官军兵士的话语威胁,车夫没有半点害怕的表情。
不过,还不等车夫说话,车厢的帘子就已经被里面的人给主动撩了起来。
“杜丁,没想到才两年不见,你的胆子倒是见涨啊……”
车厢里说话的是一个富态老人,看他能直接叫出对方的名字,显然也是熟人。
“老爷,怎么是您?”
骑在马上傲气十足的官军士卒,看到里面说话的老者,先是惊愕了一下。
然后,也顾不上还有甲胄在身,直接滚鞍下马,跪在了老者面前。
“行了,不用那么多礼,快去将三桂给叫过来吧”。
车厢里面的老者挥了一下手,令他快去通传。
这老者自然就是吴三桂的老爹——吴襄。
儿子被崇祯召回京城述职的事,吴襄当然也知道了。
他本就是京营提督,也算是位高权重,对京城的事情也都比较了解。
之所以要半路拦截儿子,也是想给吴三桂通个气,以免招惹到什么祸事。
毕竟京城可不比辽东,关系太过错综复杂,稍不留神,可能就会被人参上一本。
轻则丢官去职,重者抄家灭族也不是不可能。
官场就是如此险恶,不得不小心谨慎。
“爹,您出城这么远,是有什么事要和我说吗?”
吴三桂得到亲兵的回禀,说是他老爹来了,也忙催动马匹。
见到真是吴襄,也满脸喜悦的从马上跨了下来。
“你到车厢里来说吧……”
吴襄看到英武不凡的儿子,如今一身的大红飞鱼服,心里还是非常愉悦的。
他们吴氏一门,现在也算是荣宠之极了。
眼下儿子被陛下召回准备重用,只要不出什么意外,往后数十年,他们吴家都不用担心会衰落。
吴三桂没有丝毫犹豫,将马缰绳交给亲卫,自己直接钻进了车厢。
“驾……”
车夫这时也开始给马车调头。
“爹,您是不是要告诉我陛下这次召我回京的事?”
吴三桂在车厢里坐定,也问起了正事。
“恩……”
吴襄赞许的点头轻恩了一下,这才开始解说。
“三桂啊,你在辽东对京城的状况不了解”。
“朝中现在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而且,也和你以及咱们家都有关系”。
“陛下前天突然在大朝会上宣布朝廷改制,由现在的三省六部,改为责任内阁、督察院、还有大都督府……”。
“爹,这怎么可能?”
“陛下如此大刀阔斧,不怕出什么乱子吗,朝臣们怎么会同意?”
“还有,这又怎么和咱们家扯上关系了?”
吴三桂这时不等老爹将话全部说完,便忍不住惊呼了出来,并且,还连连发问。
“你先听爹把话说完,到时候你就会知道了”。
吴襄有些不满的瞪了儿子一眼。
不过,他还是又将责任内阁与督察院的机制说了一下,最后才说到与他们吴家相关的大都督府。
“陛下以后的精力,可能都会放在大都督府上”。
“大都督府总揽天下兵马,其重要性想必爹不说你也知道”。
“因此,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一职,都会由陛下亲自担任,就连副都督一职也会由太子担任,以后也是如此”。
吴襄说到这时稍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
“不过,陛下尽管亲自出任大都督,但是也不可能真的亲自上阵指挥”。
“所以,陛下为了防止军队军阀化(军队成了将领的私兵),又在大都督府内下设四院”。
“征募院:专门负责招募与训练军士,每个军士由征募院训练完六个月后,就会成为一名正式的大明军士”。
“统军院:凡是经过征募院训练合格的军士,就会交由统军院统领,主要负责这些军士的战斗科目训练”。
“参谋院:参谋们平时并不直接领兵,只有在战时才有对军队的指挥权,所有参谋只会从军队里面挑选机智的人,进入军事学院培训,毕业后方能成为参谋……”
“武备院:简单来说,就是负责军需用品的,主要以武器装备为主……”
“除了以上四院,还有宪兵司与政教司”。
“宪兵司会直接取代以前的监军太监,他们虽然没有参与战事的权力,但是,却有权力逮捕或处决不遵上令的将领或军士……”。
“政教司虽然没有什么权力,可规模庞大,每个百户所都会配备两名政教司的人”。
“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给军士们讲课,让军士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当兵……”
“当然,他们政教司的人也是有监督上奏的权力的……”
“而这些政教司的人,都会从天下士子中选取,只要是生员就有资格被录取……”
吴襄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通,直接让吴三桂听懵逼了,半天都没有反应过来。
“现在你应该知道陛下如此重大的改革,却没有遇到阻力的原因了吧?”
吴三桂愣神良久,现在听到自家老爹的问话,心情十分复杂的回道:
“爹,儿子我又不是蠢材,怎么会不知道?”
“陛下这算是一边放权给朝臣,可是,又一边将武将手里的权力给收了回去”。
“这样的事情,那些文官是喜闻乐见的,又怎么会反对,我估计他们这段日子没少弹冠相庆吧”。
吴三桂知道,只要等这次改革完成,那以后的将领就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敢对朝廷的旨意阳奉阴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