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胡濙的密报
郑海船队在南美洲南部登陆后,逐渐沿海岸向陆地探查。
在南美洲南部,郑海并没有找到他想要寻找的玉米、西红柿、土豆等影响后世农业的重要农作物。
短暂的休整后,郑海率领船队沿着海岸向北航行。
在秘鲁寒流与风力的作用下,船队顺风顺水,很快再次登陆陆地。
经过一个月的探索,郑海等人终于从当地的印第安人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这个国家叫“印加”,是个奴隶制帝国。
“印加”,即首领或大王。
郑海等人并不懂当地说的克丘亚语,只能一边用手比划,一边猜当地印第安人说的意思。
这个国家按照音译大概叫“塔万廷苏尤”,意为“四方之地”,国都位于库斯科。
为了更快地找到玉米、土豆、番薯等经济作物,郑海与朱允炆、狄云等人前往印加帝国的国都库斯科,拜会该国的国王。
印加国信仰太阳神,国王被奉为“太阳之子”。
此时,印加帝国的国王是第八代“印加”,名为“维拉科查”。
维拉科查国王特别喜欢大明的甲胄,郑海送了维拉科查一道将军甲胄,又送了一些从大明带出来的瓷器和丝绸。
得知维拉科查国王在修建神庙,郑海又派出船队中的工匠协助他雕刻雕塑,还为维拉科查国王在红色的柱子上雕刻一副很霸气的肖像。
维拉科查国王十分高兴,奉郑海等人为上宾,大力支持郑海的各项活动。
在印加国王及陈明协助下,郑海陆续寻找到红薯、土豆、西红柿等南美洲特有的植物。
维拉科查国王还专门给郑海划分了一片土地,允许郑海他们可以自由耕种,还分给郑海许多奴隶。
郑海将船队成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人继续寻找各种经济作物,另一部分人则指导印加国的奴隶耕种植土豆、玉米、红薯等作物。
“哥,这西红柿有一股怪味,真的能吃吗?”
狄云好奇地打量着地里种植的西红柿。
西红柿的植株有一股怪味,茎秆上还有一层白绒毛,看得狄云心里发毛。
别说吃西红柿了,狄云是第一次看到西红柿。
除了郑海,没人知道西红柿还可以吃。这个时候的西红柿还是一种众人完全未知的植物。
摘下一枚鸡蛋大小的红色西红柿,郑海笑着对狄云解释道:“青绿色的还未成熟,成熟了的西红柿是红色的,不会有怪味,可以生吃。”
狄云一副明白的表情,冲郑海点点头。
离开的时候,他喃喃自语:“青色的未成熟不能吃,红色的是成熟的,可以吃。”
南美洲印加帝国还是白天,而位于太平洋另一端的大明已经是黑夜。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胡濙从福建返回朝廷,马上赶往皇帝所在的宣府。当胡濙抵达宣府时已经天黑,他手持密令,连夜入宫。
听闻胡濙深夜而至,原本已经就寝的朱棣立即起床,将胡濙召入寝宫。
寝宫里,烛火刚刚点燃,罩上了灯罩,光线还不是很明亮,却没有宫女和太监再去拨弄烛火,他们被朱棣赶出了寝宫。
偌大的寝宫里只有两人,一人是大明皇帝朱棣,另一人便是深夜入宫的胡濙。
胡濙并未穿着官服,只穿一身灰黑色粗布直裰,极为俭朴,乍一看根本不像一名备受皇帝重用的官员,若不是他手里有朱棣御赐的金牌,定不可能出入宫中。
深知胡濙深夜入宫必有要事,朱棣本想询问是否是朱允炆有了消息,却见胡濙手里捧着一个黑色铁盒,不禁看向铁盒,询问道:“这铁盒里放的,可是与朱允炆有关?”
胡濙重重点头:“正是。”
“到底是何物?”
“禀陛下,盒子里放的是朱允炆的玉玺……”
“玉玺?!”朱棣有些激动,双眸映照着烛火,显得格外明亮,“快快打开!”
黑色铁盒放在桌面上,胡濙从怀中掏出一把钥匙,打开铁盒上的铁锁,掀开盒盖子,映入眼帘的是用红绸缎包裹的块状物,慢慢解开红色绸缎,一块青色玉玺显露出来,却是碎裂成了好几块。
“怎么碎了?”朱棣微微皱眉。
胡濙连忙跪下,解释道:“禀陛下,臣寻到此物时,它便已碎裂成多块……”
一边听胡濙解释,朱棣一边查看破碎成多块的玉玺。
他是第一次见到这块玉玺,但一眼便认出了这是朱允炆的玉玺,因为这方玉玺太特殊了,也太有名了。这便是传说中朱允炆的“凝命神宝”。
这方玉玺的材质是雪山青玉,玉玺上还雕刻着好几个字:天命明德,表正方方,精一执中……
“怎么少了几个字?”朱棣厉声询问。
“禀陛下,玉玺的碎片缺了一块,”胡濙抱拳回答,“臣没找到最后一块,因此玉玺上的刻字少了几个字……”
“少了哪几个字?”
“回陛下,是‘宇宙永昌’。”
“宇宙永昌?”朱棣嘴角上扬,有些鄙夷,“哼,朱允炆还想长生?”
胡濙不敢出声,只是默默跪着。
轻轻抓起破碎的玉玺,打量着上面的刻字,朱棣嘴角微动,““天命明德,朕才是天命所归,所谓‘凝命神宝’也不过如此。”
随手一放,哗啦一声响,拼凑在一起的玉玺碎片再次破碎成五六块。
看向地上跪着的胡濙,朱棣温和道:“源洁,你起来说话。跟朕说说,这玉玺是怎么找到的?”
“禀陛下,寻访江浙一带时臣获得一条消息,有消息称曾有一伙僧人乘船南下,臣便沿河查访,一路追寻,最终在福建找到了关键线索……”
“你是说,朱允炆一直藏于福建?”
“陛下,臣不敢断定。臣寻访江浙、福建、湖广一带,一路打听,最终在福建山中一座无名坟墓中挖出此物……”
胡濙仔仔细细地向朱棣汇报发现和挖掘“凝命神宝”的全过程,讲述着他的发现。
朱棣认真地听着,偶尔会打断胡濙的叙述,询问一些具体的细节。
寝殿中,君臣两人就这样一问一答,一人叙述一人聆听,一直谈至深夜。
寝殿外,宫女和太监们都远离房门,就连负责护卫的锦衣卫也远远地站在寝殿十几丈外。
太监黄俨望着寝殿的方向,询问身边的一名老太监:“杨庆,这都什么时辰了,陛下怎么还没有睡下?”
“禀大监,现已是漏下四鼓。”太监杨庆小声回答。
“这胡濙怎么这般不懂礼数,竟这般叨扰陛下,”黄俨伸手遮住嘴,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你好好盯着,我可扛不住了。”
杨庆点头哈腰道:“大监放心,一有消息小的立马通知您……”
咿呀一声响,寝殿大门打开了,胡濙迈步走出大殿。
黄俨轻轻皱眉,望了一眼胡濙的背影,看向身旁的杨庆:“走吧,伺候陛下就寝去。”
过了一会儿,黄俨走出朱棣的寝宫,在一处走廊旁停下,右手轻拍左手掌心,啪啪两声轻响。
黑暗处走出一名锦衣卫,拱手行礼:“黄公公有何吩咐?”
凑近那名锦衣卫,黄俨低声道:“下值后,你去找殿下,就说今夜胡濙秘密入宫,漏下四鼓乃出,所谈极为机密,陛下神色凝重,望殿下早作决断。”
【注】
《明史胡濙传》:“(永乐)二十一年还朝,驰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胡)濙至,急起召入。(胡)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
先(胡)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