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明朝第一航海家 > 第608章 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第608章 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永乐十三年(1415年),九月。

    郑和率领一支小型船队抵达北京,同行的有麻林、阿丹、忽鲁谟斯、苏门答剌、旧港等西洋十余国的使臣。

    除了各国进献的麒麟、天马、神鹿等祥瑞,郑和使团还携带了一名重要的俘虏——苏门答剌国伪王苏干剌。

    大明皇帝朱棣命北京行在礼部官员接待西洋诸国使臣,召集行在文武官员商讨对伪王苏干剌的处置。

    苏干剌是苏门答剌国老渔夫国王“老王”的儿子。

    “老王”国王在永乐七年受朱棣册封,是合法的国王。

    后来,因为前任苏门答剌国国王宰奴里的儿子锁丹罕发动政变,杀死了国王“老王”,锁丹罕成为新的苏门答剌国国王。

    朱棣承认并册封锁丹罕为苏门答剌国国王。

    而“老王”的儿子苏干剌逃进山林,自立为王,未被大多数国民拥戴,也未被大明册封,因此,便成了“伪王”。

    谁当苏门答剌国的国王,郑和管不着,但如果有人攻击使团的船队,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第三次下西洋时,锡兰山国国王亚烈苦奈儿攻击郑和使团,郑和与义弟郑海联手打败了锡兰山国军队,将亚烈苦奈儿国王及其妻儿俘虏带回大明。

    不过,亚烈苦奈儿还算走运,朱棣只剥夺了亚烈苦奈儿的王位,却给留了他一条小命。

    如今,郑和使团又俘虏了一个苏门答剌国的伪王,到底该怎么处置呢?

    北京行在的文武官员议论纷纷,各有看法。

    礼部官员道:“他原本是苏门答剌国的王子,大可依照先前处置锡兰山国王的办法,饶他一命,废为庶人……”

    “不妥!照郑和所言,苏干剌在苏门答剌国便是叛逆,还袭击我大明船队,实属罪大恶极,不可轻饶。若要依照惯例,当依处置南洋海盗陈祖义之法!”兵部的官员极力反对。

    礼部官员又道:“他毕竟是外藩,臣以为,陛下圣德,应怀柔远人,以通西洋诸国之好,立我大明仁德之美名。”

    兵部尚书方宾上前,向朱棣行礼道:“臣以为,苏干剌胆敢袭击我大明使团,此等番贼实属罪大恶极。攻击我大明使团船队,便是对陛下不尊,乃是大逆不道,理应交付司法,明正典刑,方能威震西洋诸国。”

    朱棣坐在宝座上,一直静静听着。

    礼部力主宽大为怀,怀柔远人;兵部则主张杀一儆百,威慑四方。

    双方说的各有道理,朱棣没有插话。

    “郑和,朕想听听你的看法。”朱棣望向正使太监郑和。

    “禀陛下,臣以为,礼部与兵部所言皆有道理。是宽大为怀,还是杀一儆百,皆是陛下的威德。”郑和略作停顿,又道,“不过,辅国公说过一句话,臣以为,此话在理。”

    听到郑和提起辅国公,殿中群臣都安静下来。

    扫了一眼殿中众臣,朱棣问道:“朕想听听,到底是哪一句?”

    “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郑和笔直地站在大殿上,神情肃穆,掷地有声。

    “好一句‘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理当如此!”朱棣正襟危坐,当即拍板,“此事便由刑部依大明律处置。”

    刑部依照大明律判处伪王苏干剌死刑,于午门斩首,西洋诸国使者在午门城楼上观斩。

    九月初九,重阳节,朱棣在午门城楼设宴,宴请文武百官以及西洋诸国使者。

    西洋诸国使者上贡各国的特产与奇珍异宝。

    “什么叫恩威并济?陛下这一手,才是真正的恩威并济。”

    太监黄俨对身旁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低声说了一句。

    瞟了那些使者一眼,纪纲冷笑道:“确实是好手段。”

    让西洋诸国的使者们观摩苏干剌斩首,这是大明的警告:谁敢对大明使团不敬,那苏干剌就是他的下场。

    一番震慑之后,皇帝再举行一场盛大的宴席,这便是安抚人心。

    过了好一会儿,纪纲扭过头,看向黄俨,轻飘飘地问了一句:“公公,除了震慑西洋诸夷,你说陛下杀那苏干剌,会不会还有另一重用意……”

    “另一重用意?”黄俨有些不明所以。

    “安抚郑和。”

    望了一眼远处位于宴席中的郑和,黄俨低声询问:“纪大人,陛下杀苏干剌,真的有这层用意?”

    “公公,您还不了解咱们陛下的性情吗?杀苏干剌,此举可谓一举多得。既震慑了西洋诸夷,又顺遂了兵部,还顺便安抚了郑和的情绪。陛下的心思,深着呢。”

    “纪大人常伴陛下左右,果然深谙圣心,老奴佩服!”黄俨恭维了一句。

    纪纲只是微微一笑:“辅国公的尸骨至今没有找到,你说郑和的心情会是如何?陛下又怎能不安抚一下。”

    “都这么久了,那郑海的尸骨只怕都已腐烂了吧?”黄俨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

    纪纲却没有一丝笑意,微微皱眉道:“这郑海是死不见尸,倒是苦了我们锦衣卫。”

    “为何?”

    “公公有所不知,郑和以见不到郑海尸骸不能确定郑海的生死为由拒绝礼部的一切丧礼事宜,礼部转头便向我们锦衣卫索要辅国公的尸骸,又把这烂事推给我们锦衣卫。可我们又哪里去找辅国公的尸体?”

    听到纪纲抱怨,黄俨宽慰道:“纪大人,何必为这件事劳心,既然那人已死,丧礼办不办又有何区别,就让礼部自己头疼去吧。”

    “这死人找不到就算了,可李春下落不明,本官心中不安啊!”

    “李千户还没找到?”黄俨有些诧异,旋即脸上露出一丝哀伤,“唉,话说回来,老奴与李千户还曾一起共事,没想到,他竟被马匪所劫……”

    “是啊,李春是我手下不可多得的干将,”纪纲也有些伤感,“怎么就一点消息都没有了……”

    “纪大人,会不会他也……”

    黄俨没有把话说全,自顾自地摇头:“唉,是老奴多想了,李千户吉人自有天相,定不会有如此厄运。”

    沉默了好一会儿,纪纲忽然问道:“黄公公,你说郑海真的死了吗?”

    黄俨也愣了一下,打量着纪纲:“纪大人,那郑海的尸体,可是我亲眼所见!您不会……连老奴都不信吧?”

    “呵呵,公公误会,”纪纲苦笑,“我怎么可能不信公公,只是觉得,这股马匪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诡异。”

    “怎么说?”

    “他们为何要带走郑海的尸体,又为何要劫持李春?”

    “纪大人,在老奴看来,这没什么奇怪的。”黄俨走到纪纲身旁,低声道,“马匪与郑海本就是一伙,他们劫走李千户,那是复仇。”

    听黄俨这么解释,纪纲也点点头。

    其实,他也不相信郑海有存活的可能。

    毕竟,从手下锦衣卫传回的消息来看,当时郑海身中数箭,又摔落悬崖,绝无生还的可能。

    只是,郑海的尸体失踪、李春下落不明,紧接着沈文度又莫名其妙地被马匪劫走了。在别人看来,这一切可能没什么,可纪纲总觉得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诡异。

    这是一种直觉,纪纲的直觉,或者说是锦衣卫指挥使的直觉。

    不过,听了黄俨的解释,纪纲还是放下心中的疑虑。

    宴席已接近尾声,不少官员已经告辞离去,西洋诸国的使者也有不胜酒力的人在侍从搀扶下离开宴席。

    与黄俨分别后,纪纲乘坐马车返回锦衣卫的衙署。

    刚回到衙署,一名锦衣卫校尉禀报道:“大人,门外有人求见,是一名来自西洋的使者。”

    “来自西洋的使者?”纪纲一脸疑惑。

    【注】

    《明太宗实录》:“永乐十三年九月……(郑)和率众及其国兵与战,苏干剌败走,追至喃渤利国并其妻子俘以归。至是献于行在,兵部尚书方宾言:苏干剌大逆不道,宜付司法,正其罪。遂命刑部按法诛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