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劳心者治人
朱棣见郑海看向自己,以为郑海想拜自己为师,连忙道:“本王向来不喜教授他人,除了本王之外,你想拜谁为师都可以!”
郑海郑重回答道:“我想拜道衍大师为师!”
道衍,是姚广孝的法号,他俗家姓姚,幼名为天僖,后来姚广孝的名字是朱棣赐的俗名。朱棣有名的谋士,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黑衣宰相”。
自从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杀了宰相胡惟庸之后,就终结了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
道衍和尚能有“黑衣宰相”之名,可见他的功劳与影响之大。
道衍还是极少数能进入明成祖祖太庙中供奉的人物,他是明朝唯一一位能进入明成祖与明仁宗太庙的文臣与和尚。
郑海暗道:要是能搭上道衍这条线,那才是真正的双保险。郑和是我义兄,道衍是我师父,朱棣是老板,这以后我想不发达都难!
原本坐着看热闹的道衍听到郑海的话也是一愣,他没想到郑海要拜师的对象竟是自己。他看到朱棣一脸专注地看着自己,从朱棣的脸上看到了得意与坏坏的笑容。
道衍和尚看向郑海,平静地说道:“郑施主,贫道已经收马和为关门弟子,今生不再收其他弟子。”
面对道衍的拒绝,郑海并不做任何反应,而是一直盯着燕王朱棣看,就是一个意思:你看着办,我就这么一个请求!
朱棣看看郑海,又看看道衍,这一老一少似乎都坚持自己的看法。
不过,朱棣还是更偏向于郑海,毕竟他先前有过承诺,再则他也想算计一回老和尚。
朱棣假装为难地说道:“这个事真不好办,一个要拜师,一个却已经收了关门弟子。”
朱棣瞟了身旁的徐王妃一眼,说道:“爱妃,你看这事该怎么办?本王都承诺郑海了,这该如何是好?”
徐王妃会意地笑了笑,看向道衍大师道:“这事倒不是没有办法。”
“爱妃,有何办法?不妨说出来听听!”朱棣一本正经地询问。
“这马和既然已经是大师的关门弟子,那便不好再收其他弟子为关门弟子。不过嘛,马和是郑海的义兄。马和的师父,按道理也应该是郑海的师父。
既然道衍大师名义上已经是郑海的师父,那就无需再收郑海为关门弟子,不妨就算个记名弟子吧!”
说罢,徐王妃笑着看向道衍和尚,轻声询问道:“不知大师以为如何?”
道衍和尚摸着胡须,笑道:“王妃不愧是女诸生,才智非常人能比!贫僧辩不过王妃,那就收下这名记名弟子吧!”
朱棣哈哈大笑道:“爱妃果然是本王的福将,道衍大师也有落败之时,郑海你还不快拜见你的师父!”
郑海心情也是大好,这双保险已经上好了,感觉未来一片光明。他没有行过拜师大礼,正想着要不要行大礼。
道衍却一脸严肃道:“这拜师行礼就免了。你只是贫僧的一名记名弟子,贫僧只教你纵横伐谋之道。我教授马和之时,你来旁听便是!”
“谢师父!”郑海依旧向道衍深深地鞠躬,心中暗暗开心。
马和站在一旁向郑海抱拳,小声道:“郑师弟。”
郑海高兴地还礼,而小狄云觉得有些云里雾里。他小声问道:“海哥,这银子就这样没了?”
众人听了小狄云的话哄堂大笑,搞得小狄云都不好意思了。
一阵欢笑之后,朱棣忽然又问郑海道:“郑海,你说说你为何不拜卢振他们为师,却要拜这道衍和尚为师?”
小徐妙锦听了朱棣的话,也附和道:“就是,你为何要拜和尚为师,却不拜他们为师?”
卢振与卢兴两兄弟并不关心这个,只是不好意思立即离开。他们没有任何表示,只是冷冷地看着郑海。
倒是一直在座位上坐着的张玉对郑海比较感兴趣,微笑着等待郑海的解释。
郑海解释道:“古人有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当兵打仗目的就是建功立业,梦想有一天能拜将封侯。
假如只懂武力,那么终其一生有可能都只是一名士兵。但如果我擅长谋略,那么我就可能成为一名领兵的将领”
郑海的一番解释又赢得众人的赞誉,只有卢氏兄弟一言不发,他俩对郑海的话充耳不闻。
朱棣对郑海很是满意,除了奖励小狄云银子,还交代张玉与朱能两人教授郑海一些行伍知识。他命马和领着郑海与小狄云住进了王府的别院中。
郑海没有掉进卢氏兄弟挖的坑,成功进入燕王府成为一名王府的侍卫。
由于是新近入府的侍卫,因此郑海并不需要像其他侍卫那样值班和巡逻,而是先学习和熟悉王府的相关制度与规定。
更关键的是朱棣特意交代了徐王妃,让徐王妃安排郑海和小狄云在王府长史司中学习。
上午时分,郑海与小狄云跟着马和在长史司中学习文化知识,下午跟着朱能与张玉了解行军打仗和学习兵器与骑射。
王府长史司是明朝设置的管理王府事务的官署机构。王府长史司是明朝比较特殊的机关,是架设在藩王与皇帝之间的一个桥梁。它的最高长官是长史,官阶正五品,设左、右长史各一人。
王府长史是明朝的身份和地位比较特殊,既有地方府官的性质,又有国家官员的性质。
长史负责向皇帝汇报藩王的各种情况,藩王有过问长史。王府长史说白了就是皇帝监视藩王的线人。
最有名的明代长史应该是靖难之役开始时被朱棣杀掉的燕王府长史葛诚。
在建文帝要对朱棣动手前,还特意召燕王长史葛诚前往京城问询,而史料称长史葛诚如实回答建文帝的问题。葛诚后来还当做建文帝的内应参与抓捕朱棣,这才有了朱棣靖难起兵时斩杀长史葛诚的那一幕。
郑海跟着马和来到王府长史司负责礼仪的典仪所,学习相应的王府礼仪。
郑海问马和:“三宝,这燕王府长史是不是姓葛?”
马和一脸奇怪地看着郑海,回答道:“小海,你问这个干嘛?据我所知,长史不姓葛。”
郑海哦了一声,笑笑道:“没什么,随便问问。”
马和带着郑海一一拜访了燕王府长史司的主要管理机构,比如典仪所、审理所、良医所、纪善所等。
典仪所是掌控仪仗的机构,郑海是侍卫,但以后可能会进入王府仪卫所。因此,马和先带郑海熟悉和学习一些相关的礼仪。
审理所是政府中负责刑事诉讼的机构。之前马和向徐王妃求助,请求审理所的审理副张四帮助郑海打官司。马和带着郑海来熟悉规章,顺便登门道谢。
良医所,听名字就知道是掌管医药方面的,相当于王府小医院,配置有良医正、副各一人。
马和作为郑海的义兄,自然事无巨细,处处为郑海着想。他想着郑海当侍卫,日后免不了会有些伤病,因此他带郑海逛了一遍良医所。
纪善所是王府中讲授与训导礼法的机构,设置有纪善两人。此外王府中还有侍读、教授等官职,负责教育和辅导藩王幼子。明朝规定:“凡宗室年十岁以上,入宗学,教授与纪善为之师。”
马和带郑海和小狄云来到纪善所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日后小狄云读书识字的问题。
“小乞丐,你们两个怎么现在才来?”郑海与小狄云刚走进纪善所便被人叫住了,叫住他们的是小徐妙锦。
郑海刚要回答小徐妙锦,却见一个胖嘟嘟的小胖子从里面慢吞吞地走出来。
小胖子朝徐妙锦喊道:“姨娘,高煦(xu)和高燧(sui)跳窗跑了!”
郑海看着高高胖胖的男孩,这男孩大约十二三岁,个子比小徐妙锦还高。
郑海愣了一会才反应过来,这胖子是朱高炽!
-------------------------------------
注:
朱高炽:(1378-1425年)朱棣的长子,明朝第四任皇帝,明仁宗,母为孝仁文皇后徐氏
朱高煦:(1380-1426年)朱棣次子,母为孝仁文皇后徐氏
朱高燧:(1383-1431年)朱棣第三子,母为孝仁文皇后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