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隋纪事 > 第51章 李百药进献《齐书》

第51章 李百药进献《齐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开皇十八年九月秋,秋雨绵绵不尽,征讨高句丽的营地之中疫病流行,将士多染病而亡。

    此时,身处主帅营帐的汉王杨谅坐立难安,自发兵以来在辽水与高句丽僵持已有半年有余,皇帝询问军情的口谕已不下十余次,杨谅清楚的知道此时皇帝早已心有怒气,若是还是僵持不下,自己必会会丧失皇帝恩宠。

    杨谅暗下决心,要强渡辽水,收复辽东,若是胜了,便会提高在军中与诸王中的声望,离储君之位将会更近一步,倘若败了,可借机将失败的原因全都推给与自己不对付,担任元帅长史的高颎。

    “来人,把王世积喊来。”杨谅冲帐外喊道。

    半晌之后,正在巡察军营的行军元帅王世积身披铠甲进入汉王营帐。

    “末将王世积参见汉王殿下。”王世积拜道。

    站在舆图前面观察辽东地形的杨谅抬手道:“王将军,本王欲强渡辽水,你认为谁可担当为将人选?”

    “强渡辽水?”王世积一怔,连忙走到杨谅旁边,规劝道,“殿下,此时军中疫病流行,将士已无战意,又逢雨季,依末将之见,因尽快撤军,待明年开春再战。”

    “撤兵……”杨谅瞬间大怒,猛地转身制止,“不可!此次征伐,不像寻常的平息叛乱,此役不亚于伐陈之战,父皇对本王寄予厚望,若是狼狈还朝,定会惹得圣怒,到时京城的文武百官,太子以及晋秦蜀三王会如何看待本王。”

    “殿下……”王世积心里也非常清楚,此次征讨高句丽,皇帝兴兵三十万,举水路两军,就连手握权柄的宰相高颎都被皇帝派遣而来,可见在皇帝的心中对此役的重视与期盼,而且此时的京城之中除了储位之事属于国之大事,剩下的就属辽东之战了。

    上至天子,下至文武百官,各地藩王,甚至是北方突厥汗国,西北吐谷浑,南方蛮夷,都在坐视此战的结果。

    “你只管推荐领军将领,至于此战成败你不必承担,高颎不是在军中吗?现成的替罪羊,你还在怕什么?”杨谅附在王世积的耳边轻轻说道。

    王世积连忙拱手道:“全军上下一切听令汉王殿下指挥,殿下之意即是末将之意。”

    大隋京城,大兴宫内。

    隋文帝杨坚正在批阅奏折,太监赵慎慢步走了进来,低声道:“陛下,吏部尚书牛弘,尚书仆射杨素,礼部员外郎李百药等大臣带《齐书》觐见。”

    “噢!《齐书》写好了?”隋帝高兴的站起身子,走到赵慎的跟前,“快叫他们进来。”

    半晌之后,牛弘与杨素缓缓朝皇帝走来,二人身后紧紧跟着一位三十来岁,长相俊郎的官员,他便是隋朝第一任内史令李德林之子任职礼部员外郎的史学家李百药。

    李百药缓缓跪下,高捧一个木盒,哽咽道:“启禀陛下,臣在先父所创作的二十四卷《齐书》之上,又续写纪八卷,现已基本完工,特呈于陛下。”

    “重规,这木盒子里装的便是《齐书》吗?”隋帝抬起手臂问道。

    “正是,《齐书》一共三十二卷,纪八卷,列传二十四卷,记载了后魏分裂前十年左右以及高欢起兵分裂后魏,到高欢之子高洋建立齐国,直到齐国灭亡,共八十余年之史。”李百药回道。

    “甚好,甚好!”隋帝缓缓拿起一卷本纪《神武帝传》翻看阅览,“记载详细,句句属实,可供后世详细了解北朝之史,当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宋书》、《魏书》等并列为天下正史。”

    李百药拱手道:“谢陛下赞赏,臣还在书中提到齐国亡国之原因,以此来警惕我朝后继之君。希望他们勿学齐文宣帝纵酒肆欲,事极猖狂,昏邪残暴。勿学齐武成帝爱狎庸竖,委以朝权,帷薄之间,淫侈过度,此乃灭亡之兆。勿学齐后主罕接朝士,不亲政事,一日万机,委诸凶族,卖狱鬻官,乱政淫刑。”

    隋帝拿着书籍看向李百药,问道:“依爱卿之见,齐国灭亡皆因君主荒淫无度,昏庸而导致。”

    李百药站直身子,回道:“回陛下,也有天命掺杂其中。例如,卷八《幼主纪》之末中记载,武成梦大蝟攻破邺城,识者以后主名声与蝟相协,亡齐征也,此天命一也。天命二是,妇人皆剪剔以着假髻,而危邪之状如飞鸟,至于南面,则髻心正西。始自宫内为之,被于四远,天意若曰元首剪落,危侧当走西也。又为刀子者刃皆狭细,名曰尽势,此乃天命三也。天命四曰:游童戏者好以两手持绳,拂地而却上,跳且唱曰‘高末’,高末之言,盖高氏运祚之末也。”

    “很好,爱卿的高论令朕佩服,不愧是李公辅的儿子。”隋帝又将目光投向一旁站着的牛弘、杨素二人的身上,“你二人所谓何事?”

    杨素微微弓腰,拜道:“启禀陛下,黄河沿岸诸州发生洪水,造成数万灾民无家可归,纷纷逃难京兆,还请陛下下旨拨粮救灾,并派人前往治理黄河水患。”

    隋帝陷入沉思,在三人面前来回踱步,缓缓道:“黄河水患一直是我朝心患,几经治理都不见成效。里仁,你是否有合适的人选?”

    吏部尚书牛弘连忙拱手道:“陛下,臣确有一人选,是工部尚书杨达。杨达曾先后出任鄯州、郑州、赵州刺史,特别是在郑州刺史任上,杨达几次带领当地官吏治理黄河水患,因此对治理水患之事有一定的心得与见解,若派杨尚书前去定能有效治理。”

    一旁的杨素也拱手道:“臣附议!满朝文武有古君子之貌,兼君子之心者,唯杨达耳。”

    “准奏!”隋帝望向太监赵慎,微微抬手,“赵慎,替朕拟旨,着工部尚书杨达前往黄河治理水患,另外命令民部尚书斛律孝卿拨粮食三万石救济黄河沿岸灾民。”

    “老奴遵旨。”赵慎拖着长音说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