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隋纪事 > 第25章 大隋名将屈突通

第25章 大隋名将屈突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开皇十七年十一月,京城大兴。

    众臣上朝,皇帝身穿龙袍端坐御座,殿下众臣手持玉板站立笔直,从并州赶来的汉王杨谅则站于百官之前。

    杨坚面无表情地环顾四周,说道:“亲卫大都督屈突通,朕命你巡查陇西一带直属朝廷的牧群之事,如今进展如何?”

    话音一落,一位浓眉大眼,雄伟挺拔的中年官员缓缓走出,中年官员名叫屈突通,隋唐名将,少年时世袭邑川县公,开皇年间任亲卫府大将军、陇右群牧使,大业年间先后平定杨玄感叛乱和镇压农民起义而先后被授任光禄大夫、卫大将军衔。

    大业末年兵败投靠唐国公李渊,跟随李世民征战天下,为唐朝立下不世之功,先后担任兵部尚书、工部尚书,封蒋国公。贞观二年卒于任上,获赠尚书左仆射,图形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行第十二,位于谯国公柴绍、陈国公侯君集、卢国公程咬金、胡国公秦琼之上。

    屈突通手持朝板道:“启禀陛下,臣于今年三月赴陇西巡查,已有月余,在这几个月中,共查出两万多匹隐马,牵涉此事人员有千余名,其中包括太仆卿慕容悉达。”

    此话一出,皇帝震怒,群臣纷纷低头沉默,右仆射杨素更是火上浇油,拜道:“臣恳请陛下将罪臣太仆卿慕容悉达及一千余名管事的官员全部处斩,以敬朝纲。”

    “只能如此办了。”

    眼见皇帝就要下旨,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劝谏,屈突通有些于心不忍,连忙跪下劝谏:“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余士。臣斗但敢以死请命!请陛下宽恕慕容悉达等人。”

    “好啊,又来一个忠臣,又来一个以命相逼的忠臣。”杨坚愤怒地一甩袍袖,大声斥责,“律法严明公正则天下安定,卿身为朝中老臣也不懂这个道理么?诸位切记!贪,乃官之耻,不管何人触犯,朕绝不饶恕,所以邑川县公不必再言了。”

    “臣情愿自身受杀戮,来免除千余人之死罪。”屈突通仍然不肯退步,坚持劝谏。

    看着屈突通如此执拗,丝毫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杨坚猛地站起身子,愤怒地盯着屈突通。

    瞧见情形不对,一旁的左仆射高颎连忙站出,作揖道:“陛下息怒,昔日汉文帝细心聆听群臣之言而不动怒,仁慈而不好杀,陛下之功胜过文帝,举止仁德可比尧舜禹汤。”

    “好啊,好啊!”杨坚苦笑着坐下,指向屈突通,“屈突爱卿,昔日牛弘将朕比作汉高帝,赵绰将朕比作汉武帝,如今高仆射又将朕比作汉文帝和尧舜禹汤,那在爱卿的眼中朕又该与哪位帝王相比呢?”

    屈突通直立着上半身,直视着皇帝,道:“陛下不必与任何人相比,因为他们都已沉睡在史册里,属于他们的辉煌岁月早已过去,而陛下的时代才刚刚开始。陛下只需做到远小人,亲贤臣,知人善任,便可令后代君王效仿之。”

    皇帝大喜,满脸欣慰的看着跪在地上的屈突通,言道:“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而善言。”

    屈突通真挚的磕了一个头,缓缓起身退下,站在百官前的汉王杨谅而后走出,手持玉板作揖道:“父皇,营州都督赵桧勾结高句丽出卖辽西军情一事……”

    刚才还在幸灾乐祸的杨素慌忙站出,立马就要撇清关系,因为这营州都督赵桧是当初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怎料他却是一个吃里扒外,首鼠两端的庸人。

    “臣请陛下将此不忠不孝之臣立即处决,以敬朝纲。”

    “以敬朝纲……”说话的人是吏部尚书牛弘,只见他慢行到大殿中间,“难道杨大人只会说这几个字吗?在大殿之上随意妄言,扰乱陛下思路,到底是谁在祸乱朝纲。”

    “牛大人……在陛下面前怎可随意诋毁下官……”杨素显然陷入了慌张,确实是自己做的不妥,竟惹得牛弘都发怒了。

    皇帝瞧此情形,开口说道:“赵桧自然是要杀得,不过在此之前,朕还要通过他找出藏匿在营州的高句丽以及其余暗中勾结高句丽的官员。”

    杨素尴尬地退下,身后的牛弘瞧见也欲要退下,却被皇帝问道:“牛爱卿,听闻有人在背后非议科举制?”

    牛弘顿住半晌,拱手道:“是有一些人情绪很大,不过都是一些不学无术而落榜的考生。”

    “不止是他们吧……”皇帝眼神变得深不可测,冷漠的看着不愿言明的吏部尚书牛弘,“朕听说还有一些士族豪门的子弟,就连那个吏部侍郎高孝基在今年的科举中都有徇私舞弊之嫌。”

    “此事实在是子虚乌有,望陛下明察。”

    群臣看见牛弘受了难,纷纷就要上前进谏求情,怎料皇帝完全不理会他们,又再言:“在今年科举当中有一个叫房玄龄的,高孝基对他可不一般,朕听说昨天夜里他便带着这位当朝新科进士到了家中饮酒,以至今日早朝未醒,他的妻子代他请了假。”

    左仆射高颎连忙走出,拱手道:“启禀陛下,这房玄龄可了不得,他才华横溢,就连臣与其论述都差点说不过他,而且他还是鄀州司马房彦谦的儿子。”

    “房彦谦……”杨坚的表情变得凝重,他当然知道房彦谦此人,此人在开皇七年,九品中正制废除之前被齐郡郡守举荐入京,担任监察御史,任职期间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严厉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颇有建树,但也因太过正直,而被朝中大臣孤立,最后被迫贬其为长葛县令。

    “既然是他的儿子,那便妥善安置吧!”皇帝实际上是为了表达对房彦谦的歉意,恨自己当初的犹豫不决,导致一位清官被孤立与排挤。

    皇帝又瞧向吏部尚书牛弘,语气严厉道:“不过非议科举制的其余人等,定要把他们揪出来。”

    “遵旨!”牛弘弯腰拜道。

    “汉朝之察举多贿赂与不公,九品中正制更不必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朝廷完全是豪门贵族的朝廷,唯有科举制,公正严明,完全靠自己的真才实学为卿为相,为何他们还要屡屡反对?”杨坚对着群臣自言自语道。

    散朝之后,吏部尚书牛弘怒气冲冲地跑到了吏部侍郎高孝基的府邸,果然昨夜喝的酩酊大醉,都快晌午了还没有醒来。

    牛弘一把拽起正在熟睡的高孝基的耳朵,怒道:“你这个放浪不羁的畜生,我差点被你害死!”

    “老师……”高孝基衣衫不整的被惊醒,还来不及整理衣物,便低着头求饶。

    “房玄龄那个小子果真如他老子一样吗?”牛弘淡淡地问道。

    “老师,不瞒您说,学生平生阅人无数,从来没有见到像此人者。他日后必然成伟器,可惜学生不能亲眼看到他直上凌霄了……”高孝基上前一步凑近牛弘,感慨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