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变身:当我继承了外星母舰 > 第三十四章 海王星基地

第三十四章 海王星基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黑暗,是宇宙的代名词。

    他不仅是眼前看到的形象中黑暗,更是各个文明间相对关系的名词。

    海王星,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靠外的一个。

    一个大气层富含大量氢氦,夹杂些许甲烷的气态行星。

    据科学家观测,大小是蓝星的58倍,体积是蓝星的17倍。

    不过实际上约等于蓝星60倍,还是说小了,毕竟是观测。

    远远的望去,海王星犹如天蓝色的星球,其中大气层带有的一丝丝白色雾气非常少有,是甲烷在阳光作用下弥漫的烟雾。

    由于海王星自转时速大于云层运动时速,其相互对立旋转形成的错位造成了大气层下并不平静,风暴时常发生,强度比之蓝星台风还大。

    而且其地表温度很低,达到了零下200度,蓝星南北极温度完全无法与之相比。

    虽然环境异常恶劣,但相对于顶级文明来说处处都有可利用的地方。

    比如风暴,其产生的能量对于三级文明来说是个洁净能源。

    加之大气中大量的氢氦甲烷等气体,以及地核内每时每刻都在散发喷涌,是完全取之不尽的燃料或聚变原材料。

    而地表超低温形成的冰冻层,在挖取后进行物质分离,能提炼出多种元素,其中氦元素在聚变后产生能量比之铀还高,是中级文明最常用的能源元素。

    位于太阳边缘的海王星背面,其实也可说是南极,这一面定向不变。

    海王星与蓝星自转角度不一样,是呈四十五度角自转,所以其南极绝大部分永远都背对蓝星,是舰队驻扎最好地方。

    目前各国对宇宙的观察,最常见的是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宇宙。

    而海王星距离蓝星太过于遥远,加上其大气层气态不稳定,时常伴随强风暴,天文望远镜并不能清晰观察到海王星地表,所以蓝星对于它了解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

    目前蓝星最远的实际研究堪到土星,在保证探索机器要承受长时间的太空辐射和行星温差气候情况下,技术相比卫星空间站与探月等太空活动更加严格。

    基本每年发射探测长距离卫星侦查次数并不多,也无法到达海王星,且技术上也无法在环境恶劣充满着风暴的海王星上探索。

    所以面朝太阳系外的海王星南极是建造基地驻扎舰队最好的选择,太阳系内各国最难发现的地方。

    此时海王星的南极驻扎了五千多艘战舰。

    从地表往天空上看去,千艘战舰悬空,成五个方队。

    十公里级庞大的舰身,任凭强风暴怎么肆掠,战舰依旧稳稳的停在地表上空。

    甚至,将强风暴吸入舰体风口,转换为能量。

    其中带有的气体分离,压缩凝固后成为方块固体存储,在需要的时候加入聚变熔炉成为能量。

    而空中悬浮着许多气罐一样的飞行器,吸尘器一样的机械臂吸取着大气中的氢氦元素,分开存储满了后返回九公里长的综合舰上,进行聚变生成能量方块,供其他战机类小型飞行器使用。

    至于大气层外,十几艘六公里工程舰出动大量的工程飞船,挥舞着机械长臂将空间内传送出的模块化零件焊接组装。

    而工程舰的牵引着一公里长的弧形部件相互拼接,禁锢完锁扣和螺钉后,三公里长的机械臂绕着接口处处理密封,再抓取外壳覆盖上连接节点。

    可以看见工程舰舱门打开,一群可爱的机器人背部喷射尾焰,朝外壳一拥而上,用娇小的焊枪将外壳焊牢固。

    焊接产生的小烟花持续了一小时。

    渐渐的两个直径二十公里环形空间站成型,环形中间十字形通道,无数支架从环形内圈焊接至十字通道中心。

    (可以参考未来空间站图片)

    随后工程舰又从空间内传送出八公里长的圆柱,环形空间站二十个节点喷射尾焰,向柱体靠近。

    两端连接后,工程舰再继续上一步流程。

    锁扣,禁锢,密封,焊接。

    之后一个直径四公里的锥形从工程舰空间传送出来,喷射淡蓝色尾焰向上端环形空间站靠近,连接至顶端。

    固定好后以每秒零点一米的速度自转,用其产生的离心力通过转换为可传输的重力波向整个空间站传送,可以说是个重力产生器,让人员在空间站内也能脚踏实地的行走。

    而下端一艘七公里长的三角型飞船靠近后连接,作为太空空间站的总体部位,承接巨型战舰生产,战损战舰维修的任务。

    两个环型站周围各拼接出八条五十公里的圆柱,再用模块部件划分出一块块的战舰停放区域。

    整体的规划来说就是集战舰制造,停放,物资中转站的功能。

    在建设过程中,三千架r154战机在空间站五千公里外巡航,三千五百公里内二十艘攻击舰搜索器一直运转,一光年范围内的情况都逃不出搜索器的掌控。

    时有战机飞出海王星背面,可能就是这个的原因才被天文部观察到。

    不过天文部发现后已经被军部戒严,一个团的士兵包围住天眼设施附近,严警研究员出去。

    信号也被干扰屏蔽,以国家机密向在此观察的天文部签订保密协议,并军事戒严一周。

    ………

    ……

    “啪。”

    “啪。”

    江宇走在环型空间站其中一节走道上。

    秋香跟在江宇身后,两人一前一后,高跟鞋踩的步伐声在走道上响起。

    “殿下!”

    “殿下!”

    宽敞的走道上除了站岗的白色装甲士兵,还有许多走动的工程师和技术员,在看见江宇后行礼。

    工程师和技术员为空间站各个部位进行优化和改造,可以说是除了士兵以外空间站内主要活跃人员。

    再者,就是在第二层环型圈的研究员和科学家,除了母舰里研究的主要项目,很多副项目研究都将在海王星这的空间站开展。

    制造将通过空间站下端的三角飞船进行,危险项目的实验或许会在海王星内吧。

    反正地表一大片冰层,毫无生命生存,以60倍蓝星大小的面积,几个核弹爆炸也炸毁不了什么,对于海王星来说无伤大雅。

    当然,粒子等聚能武器是不会在这实验的,随机选择太阳系外的星球就行。

    代价就是普通行星可能经不住这一炮,堪比或超过歼星炮的威力或许能在太空站看到一朵烟花。

    一朵一个星球为代驾的烟花,也许有可能伴随着星球上一些微观生命的陨落。

    你说这残忍吗?

    但科技发展上没有残忍一说。

    只有强大的科技武力,才能保证自己文明的生存。

    而生存,才能发展。

    就如同枪械发展之初的遂火枪,粗劣的火药和粗糙的枪体结构,炸膛炸死了不少士兵吧。

    同样历代战争中被子弹或炮火杀害的士兵和平民不少吧,但这残忍吗?

    为了生存下去的做出的残忍不对吗?

    而战争开始的原因多样,但防守者必须要强大科技武力应对入侵者或可能的入侵者。

    这充分表明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与文明第一要素——生存!

    不论是人类文明,还是蓝星各国的国家文明,或是民族文明,在生存道路上总会因各种原因相战,生存的道路上没有几个是靠和平换来的。

    相战才能知晓,知晓才能互通,互通才能融合。

    就如同现在的许多国家,都是由多个民族融合而成,而融合前期谁又没发生过战争呢?

    江宇的想法篇篇,看着身旁走过的不同职业的生化人愣了会神。

    不知不觉,母舰以人类基因创造出的生化人已经成为了星茫文明生命的主要构成。

    而如今各个战舰的启动和工程器械的控制,除了光微子计算机控制,就是由生化人控制了。

    目前星茫文明的生化人总量达到了数十亿之多。

    随着空间内各个战舰陆续启动,估计数量不只百亿,都快超过蓝星人数量。

    而她本身也是个再生人,是通过意识转移至新的躯体上,也可以说是生化人。

    不过基因层次更加优化,寿命绵长。

    可以说因为她的继承,成功的创造了一个新人类种族。

    当然,她也错误的成为了女生。

    当然,她也不想成为女人,孙娟娟的想法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就让老弟江坤好好努力吧。

    钱不缺,背靠一个超级文明,你当个二世祖开枝散叶都行。

    绕想自己,江宇低头看了看。

    嗯,挺大的,沟壑也挺深。

    瞟了一眼秋香那里。

    可惜自己的没福享用,也许秋香的挺不错,软绵绵的又香。

    一身白丝女仆装扮又对自己口味,得找个时间释放一下十八年的心魔了。

    就是秋香太顺从自己了,挑战感不多。

    没管边上一股忧伤劲的罗波,没搞懂母舰怎么设定出这样的马蚤匹,觉得什么时候把他回炉从造比较好。

    向窗户外看去,环型圈扩展出的支柱框架停放了许多宇宙战舰。

    而空间站五公里处,一个三角框架形成传送门伫立,中坚蓝色光电交硕,形成一个光幕。

    时不时的战舰物资输出完后,启程向传送门驶去,回到太阳系五光年外的探索舰队继续挖掘资源。

    相信资源经过一两个月积累后能出动的战舰文明等级更高,出动的数量也能更多。

    而海王星这的基地,将会作为太阳系第一道守卫者,为蓝星守卫百年光阴。

    以如今正常的科技程度百年内人类就能在太阳系内星际航行,等走出太阳系后将开启新的纪年。

    一个以征伐,掠夺其他星球的新时代。

    征途纪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