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良臣难为
当下最要紧的是充盈国库,过路费还得几年后才能实施。
陆渝邻想到税费改革。
当下太历朝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均田制,税收制度是建立于其上的租调力役制。
主要内容是: 男子于18岁成丁, 至60 岁前均为纳税人口, 国家授予其一定数量的土地, 已婚者纳租粟3石 ,种桑者纳绢 1匹、绵3 两 ,种麻者纳布1端、麻3斤,未婚单丁及奴婢按半数交纳, 男丁每年还须服力役 1个月。
文武职事官三品以上,若郡王期亲、及同居大功亲,五品以上,及国公同居期亲 ,并免课役。
既为同居,有所蠲免。
也就是说,五品以上的官员不仅 自 己 享 受 “免 税” 特 权,还可以苗及居住在一起的亲属。
这样的特殊规定对正常税收体系产生了破坏作用,有人千方百计也要搭上这样的 “便车 ”。
寺庙、 道观等宗教场所及僧尼、道士等在纳税方面一直享受有一定特权。所以浮惰之 人 ,苟避徭役 ,妄为 剃度 ,托号出家。
不能免税的想方设法偷税逃税,国库收入一年不敌一年……
他草拟了一个方案,廉大人看了直摇头:“这,肯定行不通。”
廉大人自己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初看方案他就接受不了,更别说其他的大臣。
“子望啊,你这份方案可是要把所有权贵乡绅得罪完啊。”廉大人觉得陆渝邻是个好苗子,所以提醒他。
“大人,利害关系我懂,但是国家没有足够的钱粮维持运转,对内安抚不了灾民,对外消灭不了外敌。
因为权贵乡绅不交税,所以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他们压榨百姓、侵吞民田,大量民众破产成为流民,国家税收锐减,国库空虚,发生任何天灾人祸就会动摇国本……”
廉大人想起一个月前的水涝,黄河两岸的百姓稻谷颗粒无收,如何交税?
皇上下令开仓赈粮,国库勉强赈之,要是冬季再来雪灾,何赈之有?
廉大人想通过来,叹了口气:“你去写个详细的方案出来,尽可能委婉一点……”
他召来左右侍郎商量,吴侍郎没出声。
右侍郎当场跳起来:“那怎么可以,大臣们为朝廷尽心尽力,这不是寒大臣们的心吗……”
右侍郎完全不能理解廉大人怎么会有如此提议?
“如果再来一次天灾,国库拿什么赈灾?”大家都知道国库情况。
“那是户部该考虑的问题。”右侍郎责任倒划得很清。
“那我们中书省是干什么的呢?”
“当然是制定对朝廷有利的政令的?”
“这个官绅一体当差纳粮难道对朝廷不利?”廉大人反问他。
“官员为朝廷效力理当享受免税。”
“百姓没有为朝廷效力吗?粮食谁种的?路谁修的……”
“反正我不同意。”右侍郎生气,因为一旦该政令实施,他们家每年也是要交不少税的,他如何想得通?
“你怎么看?”廉大人问吴侍郎。
“这项政令涉及满朝文武和地方官员,恐怕不好推行。”吴侍郎倒是没考虑过自家要纳税的事。
廉大人长叹一声:“国库已经入不敷出,黄河两岸遭遇洪涝,今年的军队粮草上哪里筹?虽说这是户部的职责,可中书省的职责不是提出利国利民的政策吗……”
“廉大人说的下官都明白,可是要让他们接受恐怕很难。”吴侍郎已经可以预见朝堂上会吵得不可开交。
“把舍人们都召来,看看怎么推行为好?”廉大人下定了决心,这才是迫在眉睫的。
陆渝邻的道路,将会大大缩减城与城之间的路程,可这也需要更多的银两支撑。
即使他提出挣银子再修,可如果国库连三成材料银子也提供不出,巧妇如何煮这无米之炊?
果不其然,这项政令在中书省也没通过,涉及到自身的利益,谁都不干。
有舍人提出:提高税收不就行了。
他们就没想过税役太重百姓承受不了……
民不富,国又怎么强大?
陆渝邻没有参加这次会议,他正闷头写计划,试图找理由说服众臣。
廉大人去了一趟陆渝邻办公室,见他埋头疾书,便没有告之他会议结果。
散值后,廉大人去了太傅家。
陆渝邻则去了楚王府。
他想知道朝中权贵们是不是都是一个想法,首先就得探探王爷的想法。
他把计划带上,“陆公子来啦,王爷出门去了。”
福临叫住他。
“哦,那我改日再来。”他转身准备回去。
“不用,王爷吩咐过,如果陆公子过来,可以去书房等王爷。”楚王可是吩咐过府里所有下人,陆公子在府里可以畅行无阻。
“不了。”他不光要给国库挣银子,他还得要提高老百姓的劳动效率、粮食产量、经济收入……
他有好多好多想做的。
王太傅家。
“他怎么会有这种提议?”王太傅摸着胡子,想不通,毕竟这项政令左将军府也在纳税之内。
他真的有置小我于不顾的勇气?小小年纪有如此大格局。
朝臣都知道国库入不敷出,但没有任何人想过让自己要纳税,想的都是提高百姓上税额度来解决。
“但他说得并没错,国家没有足够的钱粮维持运转,对内安抚不了灾民,对外消灭不了外敌……”
“你我一把年纪还不如一个毛头小子有远见呐!”王太傅感叹。
“太傅怎么看提高老百姓的赋税标准?”廉洵也想探探太傅的想法。
“杯水车薪,民不聊生。”太傅一针见血指出这样做的效果和后果。
廉洵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告辞离开。
王太傅把王鹏举和王鹏程叫到书房……
回到将军府的陆渝邻,坐在书房椅子上,思索半天,摊开宣纸写写画画,一坐就是两个时辰。
不语掌灯进来他都没发觉,等他做着拉伸运动出来,发现不语和不言坐在门前的石阶下,一人托左腮,一人托右腮作思考者状。
他“噗嗤”一声笑出来。
两人站起来,“公子忙完了?”
“公子饿吗,我让似锦送吃食来。”
“不用,我在院子里走走,你们把热水倒上就去休息吧。”前路困难重重,他依然想凭借自己先进的理念改善老百姓生活。
他并没有采取现代的收入达到一定标准就上税的方案,他在雍正皇帝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变动……
自古变法者都没有好下场,他想成为那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