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红烛
送走连越,潘大江拿着盒子匆匆回到自己的屋子里。点亮油灯,把连越给他的木盒子放在桌子上。“桂香,你来看!”他叫何桂香。
“这是什么东西啊?”何桂香走过来看着这个棕色的长盒子问。
潘大江打开盒子,夫妻二人顿时就愣住了:“红烛?”盒子里面赫然躺着两根粗壮的红色蜡烛。
“干爹也出事了?”
“是莫红烛?”
夫妻俩异口同声地说。潘大江拿起这两根红色的蜡烛,仔细查看也没看出什么名堂来,这盒子里面除了蜡烛之外什么都没有。两人陷入深深的回忆中。
莫昌盛跟何桂香的父亲何钦是同村的大小,俩人感情深厚,一个从文,一个从武,都是人中龙凤。一个当上了知府,一个成为了镇北大将军。莫昌盛有一个妻子,两位妾室,共有五个儿子,没有女儿,何钦的妻子只生了何桂香一人,就难产离世了,何钦没有再娶。俩人有次在京城速职碰上了,莫昌盛的正妻,看何桂香样貌不凡,知书达礼,自己有没有女儿,而何桂香又没有母亲,就让莫昌盛跟何钦说好,认下了何桂香这个干女儿。两家虽离的远但每年何桂香还是要到北关去找住些日子,莫红烛就是莫昌盛的嫡长子,也是英明神武,一表人才,带何桂香跟亲妹妹一样。当年何钦出事后,潘大江跟何桂香第一个去找的就是莫昌盛,他们在北关还住了一段时间,莫昌盛告诉他们打点好一切,找个合适的时机,会把何钦带出极寒之地的。何桂香跟潘大江带着刚出生不久的潘远其实是打算跟着干爹干娘一直住在北关的,怎奈那两个妾室跟几个儿子都容不下他们,而莫昌盛也顾不上后院之事,又不想干娘李氏为难,这才不得已告辞离开的。离开前,对他们最好的莫红烛让他们到方县来,说这边地方小,本地人少,两国贸易多商人多,为了两国的互惠互利,两个国家都会保护这里,相对安全,找个小村庄也可以安稳度日。若是活不下去,再找人送信物给他两根红烛,如果安好,便不送。若是北关出事他也会找人送两根红烛给他们两个,那他们以后便不必再去北关。
看着这两根红烛,何桂香渐渐地红了眼眶,豆大泪水吧嗒吧嗒的掉下来。潘大江上来把她搂进怀里轻声说:“连越说送东西的人让我们三日后去镇上的老梁粮食铺见面。”何桂香泪眼婆娑抬起头看着潘大江:“大江,这十来年我们藏身在这杨家村,过着安稳的日子,都把爹爹忘了,也忘记了干娘跟红烛大哥,我们是不是太没有良心了??”“没有,不是,香香,别哭了,三日后见到人再说。”潘大江安慰着。“十五年了,也不知爹在极寒之地是生是死,离开北关的时候也没有跟干娘说,就连红烛大哥我们都没有再联系过……”何桂香还沉浸在悲伤之中……潘大江又何尝不是呢?他的父母兄弟都在豫州那三年大旱,三年大涝,三年瘟疫中陆续死去,他受何知府知遇之恩,跟何桂香成亲后一直住在何府备考,两年都靠何知府微薄的俸禄养着,把但把女儿嫁给她,还待他如亲生儿子一样如今他们日子安稳,可是何知府是死是活,他们都从未有过任何信息。他跟何桂香说好,等最小的儿子潘近十五岁成年了就去极寒之地找他们的父亲……
其实不是忘记,是不想再提起,只是默默等着潘近十五岁那一天的到来……
把红烛收起来来,夫妻俩还是选择隐忍,一切等到三日后见到那送红烛之人再说。
第二天一大早林广义跟吴上天带着吴二壮早早就来帮忙了,他们跟着潘大江一起上山砍木材去了。潘远跟何桂香在家往起掀青石,做准备。潘紫依不知道驴棚怎么盖,也就不管那些事情了。吴小妮来找她去挖野菜,正好何桂香安排潘近跟她一起去打猪草,三个人就相跟着往山里走。他们三家左右都是他们所说的良田,种了不少谷子,看着那谷穗昂着头,就知道收成不行。三个人一边往山上走一边仔细的查看着,生怕漏掉一点点能吃的东西。找了一个多时辰也就是潘近打了筐猪草,她跟吴小妮的筐子里野菜少的可怜。潘紫依提议去河边吧,这山上实在找不出什么来了,河边有水,虽然边上全是鹅卵石,但万一能找点泥鳅螃蟹什么的,多好啊。三人一起回家送了趟猪草,就又来到了河边。潘紫依拿着根木棍子在河边的石头底下翻看,“有不少田螺呀!”她高兴的大叫着,吴小妮跟潘近都用可怜的眼神看她,觉得她失忆后太可怜,这么臭的硬壳,她竟然那么兴奋。
“那不能吃的姐!那是石壳子。”潘近给她解释。潘紫依的热情一下就下去了,倒不是因为潘近说不能吃,而是没有啥调味的,只有盐,那样怎么吃呢。而吴小妮跟潘近看着失落的表情就更觉得她可怜了。
潘紫依继续翻找着,吴小妮跟潘近则是在这河边找野菜。终于,让潘紫依搬起了一块大石头看到了一大群螃蟹的身影,而且个还不小,秋天的这个时候正是螃蟹肥美的时候,她从身后拿下筐子来,飞快的抓着想要逃跑的大螃蟹。
“姐!姐!你这又是干啥,这东西要多少有多少啊,这不能吃!”潘近看着疯狂逮螃蟹的潘紫依。
“能吃,你知道哪里有,咱们多逮些!”潘紫依边抓,边问。
“再往前走,有大石头的地方!还有更大的,我们一般都不敢过去那边,这东西夹人,能夹破,好几天好不了,可疼了。”吴小妮说道。
潘紫依抓完她这边最后一个,叫吴小妮跟潘近带她过去,这俩人死活不去。潘紫依想,看来他们不相信这东西能吃,那就先回去蒸了让他们尝尝,再去抓。
“好吧,那就不去抓了,回去我弄给你们吃,如果能吃,你们再带我去,好不好?”潘紫依无奈的对他俩说。三个人回到家,大人们在忙忙碌碌的盖驴棚也没人管他们。来到厨房,潘紫依把螃蟹先放盆里泡着,让他们吐沙子,然后就去找蒸笼。把想跑去驴棚那边看热闹的潘近安排去打水,让吴小妮帮忙烧火,螃蟹的沙子吐得比不多的时候,她就找了个毛草刷子,挨个把螃蟹腿上身上的泥沙刷干净,然后用干草绑起来,蒸上了。
吴小妮看着她有模有样的挺像回事,就认真的问她:“紫依,这硬虫真能吃吗?”
“应该能,在镇上的时候,我路过看到一个老婆婆拿着硬虫,就是这样弄的。”潘紫依撒谎,随口就来。
“那要是真能吃,那边真有不少呢!上次咱俩还跑那边玩去了,看到那么多,你忘记了?”吴小妮说着。
“嗯,我忘记了,有多少?”潘紫依问。
“那边大石头多,我估计全部都是呢!我不识数,不知道多少,反正成片成片的。”吴小妮说。
“大不大?”潘紫依瞪着眼睛问。心里想看来这东西繁殖快,泛滥了啊,
这是螃蟹自由了啊。哈哈哈,真不赖。
“可大了,吓死人了,那肚子得有大人的手心那么大吧!我爹以前捉过,把手脚都夹烂了,好不容易弄回来,那东西身上全是硬壳,没法吃,就都扔掉了。”吴小妮看着冒着气的蒸笼,有点小期待。
螃蟹好了,潘紫依拿出两个来,递给吴小妮说:“你看着啊,我怎么弄你怎么弄!”吴小妮胆子也大,此刻她好像已经闻到一股很香的味道了。潘紫依用手把螃蟹腿先拿下来放在一旁的小木碗里,然后把它反过来,从肚子的最下面的拿掉蟹肠,再揭开蟹盖,把胃的部分跟肺扣出来,扔掉,最后把身体从中间掰成两半,就开始吃了。秋天的螃蟹有蟹黄,有蟹膏,白嫩的蟹肉似白鱼,哎呀,真是好吃啊!螃蟹真是个好东西,真适合在这个没有什么调料的古代吃,啥也不放,一样吃的停不下来。吴小妮有样学样,潘紫依敢,她也敢,一连吃了两个,才想起要叫大人们来尝尝。潘紫依自己只抓了九个,她跟吴小妮已经干掉了四个,大人们都叫来,不够吃啊。先把潘近跟何桂香叫来吧,他俩一吃,所有人都知道了,然后就叫着大家一起去注册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