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浮生堕落史 > 第14章 世事本无万全法

第14章 世事本无万全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一件突发的事件震动了大虞朝野,引发了一场持续发酵的动荡。

    东宫太子詹事黄豹,也就是未来可能的中书令,放纵家奴当街打死人。起因是府中买入的一个十岁丫头是被人从家乡无锡府拐卖来的,其父追踪人贩子的线索找到了神京黄家,本欲带走女儿,却被黄府家奴追上,争执中将其打死。

    几个家奴极为狂妄,被抓到了万年县衙之后拒不认罪,并且很快就被东宫派人要走了。据悉已经回到了黄家,跟没事人似的。

    这件事被言官上奏弹劾,指责太子御下不严,纵容包庇不法情事。

    之前云林学馆的曹乃已经投到了楚王门下,被派到永嘉别院去负责整理情报事宜。这个曹乃的确是个人才,很快就把各类信息汇总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得到了一些更深更有用的信息。

    关于这次的黄府家人命事件,曹乃根据各个渠道获得的情报分析,黄豹很可能是知道或者参与了拐卖,因为他也是无锡人,让人从家乡买个姿色出众的幼女来。甚至可以大胆的猜测,此女极有可能是黄豹培养着准备献给太子的。据悉太子喜欢亵玩幼龄之女,身边多有十一二岁的侍妾、奴婢。

    而参与弹劾太子的几个官员,据悉都是跟赵王李少康有所往来的,显然是得到了赵王的授意。

    这个赵王比太子年长,却因不是皇后所生,其母李妃一直受到皇后的打压,在冷宫中郁郁而终。可以说赵王对皇后和太子是有着极端仇恨的,他也知道将来一旦太子登基,绝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所以一直在处心积虑地要拉太子下马。

    张少吉与曹乃、老冯一起在别院密室里商议着,如何利用这次风波来打击太子一党。不过照眼下的情形看,顶多就是黄豹抛出个家奴来当替罪羊,根本伤及不了太子党的筋骨。

    曹乃有些犹犹豫豫的样子,说:“曹某有个想法,不免阴损了些,不知当说不当说。”

    “文敬但说无妨,只要目的正确,手段可以灵活掌握。”张少吉称呼着曹乃的表字,不仅显得亲近,也让他知道自己没有拿他当外人。

    “黄豹家有个账房先生刘仲谋,五十多岁,前些时日过世了。他老家是扬州的,孤身在京,一辈子未曾成家。他有个侄儿刘俊,即是云林学馆上次诗会的三甲之一,与我相厚,故而我帮其去给刘某处理身后事。刘某遗物中有一本自己写的诗集,被我借了过来看。如今我有一个想法,不妨假托刘某之名写一份遗书,自述帮黄家做过太多恶事,临终良心不安,故而留言控诉。我可以临摹其笔迹,将遗书夹于诗集中,交还给刘俊,他是个极具正义感之人,必会公诸于世。然后我们就等着这件事慢慢发酵便是。”

    张少吉沉吟了一下,说:“此计策可行,可以有效的离间黄豹跟太子之间的关系,促使太子放弃黄豹。本王顾忌的倒是,这样做是否会伤及文敬的朋友之义呢?”

    “这也是让曹某犹豫的原因。为了王爷的大事,曹某只能对不住朋友了!”

    张少吉看到曹乃面色凝重的样子,心知他是在真心为自己效力,不想让他有心理负担,便点点头,道:“世上的很多事情本就难以两全,况且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事后本王可以用其它方式给予刘俊一些补偿,给他一个合适的官位亦无不可。文敬尽心为我谋划,本王心里是有数的!”

    曹乃松了一口气,知道王爷并没有对自己的人品有所质疑,便说:“曹某感激王爷挚诚相待,必尽心效力,不负知遇之恩!”

    于是,几日之后,刘俊就在曹乃归还的叔父诗集夹页中发现了一张信笺:

    刘某身体每况愈下,自知大限将至。沉思一生所作所为,最悔恨者便是投到了太子詹事黄豹的门下。黄豹其人貌似谦和处事沉稳,然于家中酒后狂态尽显。每每言及东宫秘事,闻之惊心。或言太子好亵玩幼龄之女,嘱其秘搜之。豹便唆使人贩于家乡诱拐良家子,匿于府中调教,择机进献东宫以邀宠。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惟愿有缘得此信者彰显其恶,使得良善之家再无失女之痛,余九泉之下亦心安矣!

    刘俊本就是个关注时事的人,不曾想因缘际会卷入其中,怎么可能置之不理呢?一腔热血,基于义愤,便将遗书辗转上呈到御史台敢于弹劾太子的言官手里。于是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引发了新一波的朝堂震荡。

    太子震怒,不再听信黄豹的解释,解除了他的太子詹事之职。其核心幕僚团队就此折断了一条臂膀。要知道东宫的官职设置相当于朝廷各部的微缩版,太子詹事对应的是中书令,一旦太子继位登基他就是百官之首。

    最重要的是,经此一事太子的威望大受打击,其德行亦引发了朝野的普遍质疑。即便眼下还没人敢公开说什么,但是已经埋下了种子,极有可能在合适的时机破土而出。

    张少吉自认为这件事情做得巧妙,利用赵王来打击太子,自己则不显山不露水,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世上事难有万全,很快就有人窥破了玄机,将楚王府纳入了视线。阴差阳错之中,楚王与云林学馆的关系成了最大的漏洞。

    在赵王府中的小型私密庆功宴上,赵王张少康跟几个参与弹劾太子的官员以及府中心腹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密议着。

    说到所谓的刘仲谋遗书,有人说出现的很及时,有如神助。

    赵王微微一笑,一副老谋深算的模样,说:“说起来,这个遗书很有可能并非出自刘某本人之手!”

    此言一出,除了个别心腹之外的众人不禁哗然。

    “不过也不是咱们的人伪造的,即便露出破绽来也追不到我的头上来。这应该是老六少吉的手笔,看来他对于太子之位也很有兴趣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