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石油小镇
“爱你破烂的衣裳,却敢堵命运的枪。”从手机里传来一阵阵歌曲铃声,胡寒睁开了双眼。
我靠,原来自己做了一个噩梦。
他想翻身,却感觉到全身酸痛,好像刚才真的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
在床上躺了足足大半个小时之后,他才慢慢缓过劲来。
此刻他正在冷湖镇的一个旅馆房间里头,今天将前往石油小镇和冷湖天文观测基地两个景点进行参观活动。
从床上爬起身,他来到窗边,看着远处漂亮的景色,胡寒的心情才从噩梦中慢慢平复下来。
“叮咚,叮咚。”从手机里头发出声音。
胡寒拿起一看,是团友微信群里,导游艾特自己,“胡寒同学,快下楼,要出发了!”
我去,已经艾特好几遍了。他一看手机上的时钟,按照约定时间,自己已经迟到大半个小时。
这个该死的噩梦真是把胡寒的节奏都打乱了,他赶紧刷牙洗脸穿上衣服,拿起包,然后一溜烟的跑了下楼。
到了楼下,导游一见到他,“快!”马上招呼着他出了门,来到一辆车前。
“上去。”导游一边说,一边将一袋包和牛奶递给胡寒。
导游的名字叫李文,一个打扮偏向男性的女生,年龄不到三十,在冷湖镇旅游公司任职。
胡寒进到车内,此时另外的四名团友已经坐好,看来已经等了有一段时间,大家眼睛同时盯着他。
“实在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他连忙向着大家举手道歉。
“人齐了,师傅出发吧。”李文一声令下,车子向着今天第一个参观景点,石油小镇进发。
“你怎么才来啊?”坐在他身后的一个漂亮女孩开口问道。她的名字叫冷雪,是北大历史系的一年级学生。她参与这次活动,纯属顶包,本来要来的好闺蜜生病了,她才临时顶替。
“睡过头了。”胡寒微微扭头,简单的回了一句。
“看你的脸色好像不太好。”冷雪关切的问道。
“是吗?那我再眯一会儿。”胡寒对这个女孩印象不错,不过此时他的脑袋还有点懵懵的,想多睡一会儿。
“嗯。”冷雪轻轻的应了一声。
接下来的路途中,有人听音乐,有人看手机,有人闭目养神,没有人再继续说话。
经过差不多两小时的车程后,车子终于抵达了石油小镇,一座已经荒废多年的小镇。
它在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石油开采,曾经一度繁荣兴盛,但随着石油枯竭,人去楼空,成了一座死气沉沉的废墟。
车子停在景点的停车场,大家下了车。“各位团友,一小时后,我们回到这里集中。另外请随时留意群里的信息。”李文说完,各人散开。
胡寒没有理会其他的团友,独自向着景点的介绍牌走去。
他盯着介绍牌上的小镇俯视图发呆,心里泛出一种异样的感觉。
“看什么呢?”突然身后有一个人问道。
胡寒扭头一看,原来是其中一位团友,他的名字叫李春章,今年三十岁,是武汉一家新闻媒体的编辑。
“哦,没什么,就是觉得从发现石油,到被遗弃,时间太短了,有些奇怪。”
“呵呵,也不奇怪吧,毕竟那个年代勘探水平不高。”李春章有些不以为然。
“但为什么同期发现的油田,例如大庆油田,现在还产油呢?”胡寒并不认同李春章的观点。
“这个”李春章眼珠打直,努力思考着,“每个油田情况不一样嘛。”最后他也只能在嘴上蹦出这一句话。
“也许是吧。”胡寒转身看着远处的那些已经没了屋顶,一排排荒废了的房屋。
“还想什么呢?都是破败的废墟,有啥好看的,走吧。”李春章催促着他要往另一个景点走去。
“没有,看着这些三角形屋顶结构的房子,同一个颜色,毫无生气,就跟一个个墓碑似的,我们好像到了一块墓地。”
“那赶紧走人吧。”李春章听着胡寒的话,一股阴森气逼上心头,他有些害怕。
胡寒没有出声,而是往废墟其中一个房子走去。
“喂,还去那里干嘛,回来。”李春章对着他大声喊道。
“要是你怕的话,别跟着我,自己去其他地方吧。”胡寒没有回头,而是继续往前走去。
“你,你说什么?谁怕了。”被团友怼了一句,李春章有些不服气,犹豫了一下,他小跑跟上胡寒。
两人到了那个破败不堪的房子前,胡寒抬头盯着已经没了任何遮挡的房顶,以及只剩下一个框的窗。
“光秃秃的,有什么好看?”李春章一边从门口看着屋内的情况,一边问道。
“难道你没看出来吗?”胡寒瞅了他一眼。
“没有,你能看出来什么?”李春章反问道。
“你不觉得这个窗口开得有点大吗?”胡寒反问道。
李春章盯着窗口看了一会儿,“大吗?你家的房子窗口应该也差不多大吧?”
“这里是什么地方?树都没几棵,又是一大片平地,风一刮,到处黄沙,开这么大的窗,那不是自找麻烦吗?”
“有点道理哈。”李春章点了点头。
胡寒继续说道:“而且房子都是建在上世纪50年代,建筑材料肯定没现在结实,开这么大的窗更不切合实际。”
“那他们为啥这样做呢?”李春章不解道。
“不清楚。想不明白。”胡寒摇了摇头。
这时,在大太阳下,突然有什么东西晃到了胡寒的眼睛,他下意识抬手挡了一下。
接着他发现好像有一个人影在房子的另一个窗闪过。
“谁啊?”胡寒问了一句。他们来的时候,这片废墟上一个人都没有,胡寒觉得有些奇怪。
但没有任何回应,人影也没再出现。
“什么情况?”李春章警觉的看向四周。
“没什么,刚才看到好像有人经过这里。”
李春章一听,心里有些紧张,“走吧,我们去那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