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书后我抢了男主剧本 > 第241章 考试范围(二更)

第241章 考试范围(二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拍卖现场如火如荼, 除了看中这精巧新奇钟表本身,也有人注意到了旁边放着的小小铭牌。

    竞价会上的介绍一般会将所有优势展现出来,漂亮的工艺品出自谁手, 也是加分项之一, 坐镇天工坊的唐大匠出手的设计, 要价比旁的高些, 也理所当然。但这次介绍中,竞价介绍人从钟表本身说起,连背后的设计巧思都提了一遍, 偏偏对出自谁手没说一个字, 这样反常的处理方式, 勾起了人的注意。

    铭牌上,两个名字并列。

    王三,唐匠。

    找机会去前面看过一遍的人,看到这两个名字, 又是恍然, 又觉得理所应当。

    光是襄王千里迢迢传回来的一些想法, 就能让京中随风而动。对襄王所在的东荆城如今是什么样子, 几乎所有人都羡慕又好奇。

    在安阳城众多士绅忙着自家生意和改进技术的时候, 总有人私下感叹两声,若襄王还在京城, 还不知会有什么热闹看。尤其是听到从东荆来的商队的细细叙述, 知道襄王大手笔拿下了王府周围大片土地在搞建设后,就更想知道东荆城现在是什么模样了。

    有远房亲戚在东荆郡附近的士绅,写起了往来信件,一时间往东荆去的路上,竟显出十二分的往来频繁来。

    随着一天天过去, 对东荆城的了解日渐增多,知道襄王一手建起了商街,眼馋商街内容的人不在少数,恨不得亲眼去看看,被襄王准备了这般久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模样。

    京城众人对东荆郡的惦记与羡慕,远在东荆的士族难以理解,就算知道了商街可能有的好处,也敌不过一点点靠近的定在深秋的选官考试时间。

    忙着备考的士族子弟们,看到来信里的羡慕,只想抱头痛哭感叹一声自己命苦。

    别处只是胥吏考试,他们却是选官考试。往日不觉得做官有什么好,有门第在,总不会少一口饭吃,习惯了推官小吏来各地调查、考评,可如今要被抢走,谁心里也不痛快。

    但他们归在了襄王辖下,反抗不得,除非抛弃郡中祖宗家业,或是敢和驻军或襄王亲卫碰上,襄王就算不是选官,而是要胡闹,也得由着。

    之前被第一个开刀,处理了家中幼子的金家家主,背着手在族内为考试组织起来的学舍内转了两圈,听到有族中子弟的抱怨,请来的师长还没开口,他就第一个变了脸色。

    “胡说八道什么!你不想考,就出去!”

    看着金家家主的神色,谁都知道是说错了话。仗着和家主一家血脉亲近,背后也听族老说过可能会选他过继的金家子,却满腹委屈,不甘心地描补道,“襄王实在欺人太甚……”

    “滚出去!”

    金家主怒气冲冲地把人赶走,看着背影,抚胸口缓了许久也没缓过劲来。

    对襄王的改革不满是不满,但像自家这些子弟一样蠢,直接说出口的,他还没见过第二个!过去做官与否对地方上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但现在明显是中央皇室权力增强的时候,不做官投诚,难不成要等到家被抄没或者别人占了便宜只他们吃亏的时候,才求上门去吗?

    他的确被说中了心中所想,但也知道襄王这次选官考试,是给了士族机会的,抓不住,就是他们愧对祖宗了。

    “殿下看在我们这几家都为东荆出了力的份上,让人送来了考试范围。你们不珍惜感念,是想像大海捞针一样去和县学里那些普通人一起学吗?!”

    他们不想接受考试,但一则反抗无效,二则襄王手下人那一句句理所当然的“家主来求情,总不会是害怕麒麟儿考不过旁人吧?”实在有些扎心。

    家里金尊玉贵地养着孩子,培养时间比才接触读书习字的普通人家多得多,又有襄王客客气气让人送来的给士族的优待,考不好、考不中,那脸往哪放?

    学舍里刚生出些抱怨,就被金家主大力压下,从县学回来还得被开小灶的士族子弟们,哀鸿遍野。

    六月下旬,由襄王府发出的命令,通行东荆全郡,正式表明了设在九月末到立冬前的选官考试要求。经、算、律法、策论四科在立冬前考完,只是中选,不继续参加考核只能为吏目。等到经过第二轮的选官问策后,才是正式拿到一个官位。

    制度公布伊始,没考过试的普通读书人倒是没什么反应,本以为只需要考完就完了的在任官员和士绅子弟们,却从中读出了深深的针对。在第一轮考试中需要了解的经籍内容,也一起被公布了出来。相比这份通知只早了一旬时间的士族们手中的考试范围,与广而告之的通知一模一样。

    但他们能怎么样?多出来十天针对性复习,又有过去的基础,已经是不错了。

    原则上除了罪犯,所有在籍国民交得起考试费用,都能参考。但具体要求里,经县学报名、士族家族报名或在任官吏及经在任官吏担保四种情况,就意味着并非所有人能够踏入各县乃至白露山下设立的报名处。

    像金家一样,挑出族中优秀儿郎□□学的东荆士绅们还有很多。家不在东荆郡内,但心知靠门第选官自己这辈子都将无缘入朝的庶子、没落士族子弟们,看准了这次机会,纷纷投入东荆郡下辖的县学之中。不为别的,只为能参与考试。

    各县学的数据统计,很快摆在了薛瑜案前。

    流珠来汇报完山下商业街的进度,正好碰到县学的统计,忧心忡忡问道:“殿下,若这次考试所选全都是世家子,该如何是好?您专程让人送去范围,又让人给黄娘他们私下上课,那刚参加县学学习的读书人,念不起县学、只在村中读书的学子,或是被主家不许出门的农家子,岂不是都要注定无缘选官?”

    薛瑜笑了,“那若我不开考试,只从世家子中选官,岂不是更不公平?”

    流珠被诡辩反问得愣住,薛瑜看了看送来的黄芪等人新写出的答卷,还算满意,细细与流珠讲起自己和江乐山讨论后的结果。

    “只设四处报名选择,不是为了让人不来考试,反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来考试。”

    若不给官吏优待,不留士族的优待,让大部分既得利益者觉得天还没完全变,考试推广起来受到的阻碍会很多。堵不如疏,给了他们优待,泄题、闹事、故意阻止佃户子弟和县学中贫家子的事情,虽不能保证绝对没有,但真的出了事,放手来处罚时,也不会有人跳出来说她不公。

    在知识被垄断日久的前提下,考试选拔人才,对于享受着藏书和名士教育的士族子弟,与什么都没有的普通人来说,本就是不公平的。但这条路,也是最能给普通人希望的。

    “……况且,倒也不必如此悲观。”薛瑜饶有兴趣地点了点旁边丢着的拜帖,帖子全都来自之前专门送去“考试范围”的小家族。

    “明经一科,他们懂得多些是正常的。”毕竟明经基本等于后世的填空与翻译古文,有家族的熏陶,士族子弟想考差也难。

    “但其他科目,有时候是一张白纸的学生,才更容易考中。至于乡间的贫家子,一次不行,还有下一次,不急。”

    在县学学习的贫家子和没有士族家中辅导班的优待的学生们,反倒能更深入地专注于学堂教育。而念不起书,靠下乡普法、普及认字学习的贫家子,原本也不在这次考试的预备人群之中,更多的是储备力量。

    有意给士族挖了那么多坑,上下加起来那么多县学学生,考试里再抓不住机会,那薛瑜也没办法了。

    哪怕只有一个寒门子弟考中,也是一个榜样。

    认真说起来,黄芪等女孩子也都出身寒门,黄芪更是在鸣水疫情后由于特殊贡献被免去定居时间的要求,允许加入齐国的流民之一。要树励志榜样,女孩们也不差。但扶持寒门对上士族出身的官员,打破现在属于高门的官僚体系,只靠女孩们是不够的。

    运作上来说,扶持寒门男子为官比扶持女子要容易,她才得煞费苦心地在第一次考试时将这个先例定下。东荆是属于她的试验场,在东荆都做不到,拿东荆的成功去劝说中央推广,那就更难了。

    既然薛瑜心中有数,流珠也就放下了担忧,提起旁的事,“殿下来了封地后,说话比以前深沉了许多。廿五大暑,和初一都是好日子,殿下觉得商街哪天开业为好?”

    “七月初一吧。”薛瑜想了想手头的事,“让剧院和藏书阁也准备好,当天一起开张,热闹热闹。”

    在商业街除了接待客商的客店外,其他铺子正式开业之前,拖拖拉拉始终没有从齐国国都返回楚国的车队,也踏上了返程。

    在竞价会上心满意足拍下了钟表,履行承诺,运着他的各种宝贝往楚国赶回的杜小郎,在七月之前,抵达了东荆郡范围内。之前在安阳城和鸣水县城两处看惯了的水泥路面和各种小玩意,一路上经过各个郡县,他都兴致缺缺。

    杜家管事为此乐得合不拢嘴,不怕环境差,就怕环境好到让小主人乐不思蜀。他反复在小主人耳边强调着齐国的差劲,有路上眼见为实辅证,再怎么喜欢安阳城的居住环境,杜小郎也得承认“或许,齐国也就国都好些吧”。

    只是,到了东荆境内,看着到处夯平的路面,和已经铺完的水泥主干道,恍惚之间,杜小郎险些以为走错了路,又回到了安阳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