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遇木逢财
王小娥进了季风的服装批发门店,发现他正对着墙上摆放着一个财神爷双手合十,虔诚膜拜。
做生意的人都有点信财神,总希望自己财源广进,多挣钱。
季风也不例外。
省城搞服装批发的人越来越多,他的生意竞争越来越大,铺面增大了不少,利润却不见得增加多少。
凭他个人力量无法改变现状,就只能寄希望给虚无缥缈的神仙。
都说,财神爷只要虔诚供奉就一定会灵验,他便没有让它香炉里的香断过。
王小娥取笑他,
“看来你得去望月县木塔庙拜拜,都说那里灵验,求什么得什么。”
听得出王小娥语气中的玩笑意味,季风还是追问道:
“木塔庙?听着就与众不同。下次,说不定我真的要去看看。”
“好啊,下次到了望月镇,我带你去。”
王小娥愉快答应。
然后,把两个孩子推到季风面前,
“叫叔叔。”
“叔叔好。”
“叔叔好。”
萌萌和妙妙甜甜开口。
她们跟着母亲又是卖货,又是东奔西走,早已不是当初见人扭捏,叫人便脸红的丫头了。
季风笑呵呵的在她们头上拍了拍,
“真乖,这里的衣服,你们随便挑。”
两个小丫头就高兴地钻进了挂着的衣服堆。
季风看着两个个头已经不矮的丫头,问王小娥:
“小娥姐,萌萌和妙妙是不是已经六岁了,怎么不让他们上学啊?”
王小娥听到这个话题,眼神有点暗淡,她也想让她们上学的,只是镇上好的学校都不愿意接受乡下的孩子。
想读也可以,需要在镇上买房。
王小娥哪有钱买房呢!
而可以借读的学校,离住的地方太远,她没有精力接送。
让她带着两个孩子回乡下,她也不愿意。
好不容易在镇上扎下根,她不愿意再回到暗无天日,被人背后指责侮辱的日子。
况且,黄明马上就要出狱了。
他们已经商量好,出来后,她们会结婚,给孩子一个家,到时候,再想办法让孩子找一个学校借读。
季风突然想到,王小娥现在不是租的陆主编母亲的房子吗?
只要她老人家同意,可以认孩子为孙女,去实验小学上学应该没什么问题。
王小娥根本不知道,还可以有这种操作。
可,总麻烦人家也不好。
况且认了孙女就是真的,不是名义上的,是要负责养老送终的。
王小娥心想,万不得已,她不会选择这种方式。
过了一会,萌萌和妙妙选了几套秋装,又买了一身薄棉袄。
都是相同的款式,穿在两人身上,要不是发型不一样,根本分不清谁是谁。
王小娥为了方便区分她们,会给萌萌扎两个小辫,而给妙妙扎一个小辫。
走的时候,季风旧话重提,想邀请萌萌和妙妙给他当模特。
王小娥这次没有全然反对,而是说看下次来省城时间充足的话,可以拍。
季风太高兴了,把好运归结为拜了财神爷。
过了几天,季风果然耐不住好奇,上望月镇找王小娥,说要去木塔寺求个心愿。
木塔寺里木塔虽然正在建军的监督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修缮工作,但香火一直未断,前面的佛堂一直可以烧香求签。
王小娥向李萍请了假,带着季风来到寺庙,发现里面的人络绎不绝,还挺热闹。
季风一到庙里,就收敛起平时嘻哈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
他在投了香火钱,插了香后,找大师抽了一个签。
大师问:
“施主想求什么?”
季风毫不犹豫地答:“财。”
大师看了一眼签文,解释道:
“遇木逢财!”
季风一知半解,想再问大师具体什么意思,大师已经在叫下一位。
季风郁闷,准备转身离开,却瞥见主殿之后,一座木塔四周被脚手架包围,好像正在维修。
他问王小娥,
“小娥姐,那个后面不对外开放吗?”
王小娥听杜鹃提起建军修塔的事,便说道:
“原本是对外开放的,后来塔身倾斜,所以寺里决定好好修缮一下,期间就封闭了。”
“那实在太可惜了。我还想一睹木塔风采呢!”季风有几分失落。
他在想,遇木逢财是什么意思?
里面的‘木’字,是不是指木塔呢?
如果现在不能去看,岂不是错失良机?
心里正琢磨这事该怎么办的时候,王小娥笑道:
“想一睹风采也不难。找杜鹃呗,她丈夫主管修塔,带个人进去,还不是小儿科。”
“小娥姐,那太好了,我这就去请她吃午饭。”
反正都是要吃午饭的,一顿饭就把事情解决,不要太便宜他。
有了王小娥的引荐,季风很快就得了杜鹃的应诺,
“午饭就免了,我中午也是随便找个地方应付一顿。你想进去看看可以,我可以帮忙,但上塔是万万不行的,危险,建军也负不起责。”
季风本来就没打算登塔,记下了杜鹃这份恩情。
下午,季风自己去了木塔寺,建军已经在主殿门口等着他。
他很快便来到了木塔之下,看到木塔最下面一层匾额上写着“万象逢春”,再往上,依次写着“天下奇观”、“毗卢真境”、“慈光远照”、“上接云天”。
整个塔气势恢宏,巧夺天工,让人看后连连称赞。
季风在木塔下,久久仰望,过去的记忆也逐渐清晰起来。
他的父亲,曾给他讲过一个故事,好像就跟木塔有关。
父亲说他小时候,遇饥荒逃难,自己的母亲病死在路上。
祖父跟他一路到了一个寺庙,里面的住持好心收留了很多难民,才让他们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就是在一个木塔下,祖父将祖母临终前交给他的一块玉佩给他,他推脱没要。
逃荒年代,再多的黄金美玉有什么用,不如一块馒头来得实在。
后来,他们就走散了,从此再也没见过。
父亲在季风十多岁的时候,也因为疾病缠身去世。
季风将这个故事讲给建军听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表示感谢,
“兄弟,谢谢了,以后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
建军不置可否,却隐隐觉得,他说的故事,他在哪里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