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 > 第548章 朱批奏折

第548章 朱批奏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奏折吗?”楚健问道。

    一看那本小册子,楚健几乎不需要动用金手指,就大概猜到了。

    奏折是中国古代官员向上级呈递的一种文书形式,用于上报事务、请求决策或反映问题。

    一般由官员撰写,经过多次修改和审查后,最终呈递给上级官员。奏折具有非常正式的性质,它是官员向上级表达自己的意见、建议或请求的一种重要方式。

    这玩意,怎么说呢!

    你说它值钱也行,不值钱也行,因为量实在是太多了。

    其实,奏折的种类很多,内容比较广泛。

    比如,有地方官员用奏折向皇帝请安问候的“安折”;皇帝恩赏了珍宝御书等,大臣向皇上谢恩的“恩折”;有喜庆之事或年节表示庆贺的“贺折”;朝廷重臣临终时留下遗言、由人代呈的“遗折”等。

    在众多奏折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是涉及军情、民生、钱粮、收成等等事务的“奏事折”。

    奏折收藏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官方收藏,一是民间收藏。

    就拿清代的来说,奏折分存内阁大库和存方略馆库的军机档。军机档霉烂损失,古物南运,流走台岛,其他还保存在故宫博物院。

    故宫午门东侧文华殿南有两个档案大库,世人所谓内阁大库档。

    清政府于康熙九年开始存放于紫禁城里内阁大库的档案,包括皇帝诏令、臣僚奏折、朱批谕旨、实录、圣训、会典、起居注以及殿试考卷等,内也夹杂宋元刻本残书等,总数已不可考。

    而民间奏折收藏,主要来源于1922年北洋曹琨贿选以废纸名义,出卖存放于故宫午门外朝房内的明永乐至万历年间的档案。

    同年不久,他再次出售明崇祯以后包括清顺治到宣统年间的档案约8000麻袋。

    这批档案一部分流散到民间,所余大部分经金梁、宝熙出面,为罗振玉购得。现民间流通的奏折,大都出于那“8000麻袋”。

    眼前的这一件,也很可能是其中之一。

    黄老点头道:“没错!明代的万历年间,张居正的奏折,你看一下。”

    楚健接过小册子,打开一看。

    难怪会被黄老看中。

    里面的字体跟书法作品一样,具有比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这种奏折,哪怕内容是些废话,它也值钱。

    万历皇帝,应该很多人也熟,明神宗朱翊钧,大明第十三位皇帝。

    朱翊钧在位初之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开创了“万历中兴”局面。

    其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无像张居正的人可以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强征矿税亦是在位期间被称为一大诟病,使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

    而张居正,历史上也是鼎鼎大名,被后人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相之一。

    这人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

    简直不太像人。

    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10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财政上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

    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

    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很可惜,为万历所忌,去世后被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恢复名誉。

    所以,古代名相好像没有几个是好下场的。

    楚健看了里面的内容,就是讲“一条鞭法”的,上面还有万历皇帝的朱批。

    “这个折子确实珍贵。”楚健给出评论。

    在所有分类的奏折中,其中有一种奏折是比较有收藏价值的,那就是皇帝御批的奏折。

    在明清时期,皇帝会在奏折上亲自批复,因为其用的是朱红,所以又叫朱批奏折。朱批奏折之所以珍贵,其实就在于有皇帝亲笔的回复意见,在上面你可以看到皇帝的亲笔字体,有些更为珍贵的会有皇帝的印鉴。

    朱红批复的奏折,就像现在年轻人追求的明星签名照,或者签名cd或者签名书一样,比较有历史纪念价值。

    所以,朱批奏折在收藏市场的地位比一般的奏折会高。

    黄老露出笑容,收到这个奏折,他也十分满意。

    按照现在的行情,一百万以上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遇到张居正和万历皇帝的后世“铁粉”,甚至还能卖更高一点。

    以木棉花拍卖公司的能力,拍出两百万以上,他都不觉得奇怪。

    要知道,这个奏折不仅内容很重要,而且字体很有艺术价值,再加上还有皇帝的朱批,以及万历皇帝的印鉴。

    同时满足那么多条件,这样的奏折非常少见。

    而接下来,是一件瓷器,一个粉彩的瓷碗,八千元收来的。按照黄老的说法,那应该是清三代的瓷器,八千元就是捡了一个大漏。

    然而,楚健告诉他,那是一件赝品,并且指出其中的破绽。

    这算是泼了一盆冷水。

    “还好,收上来没花什么钱。”柳如烟说道,给黄老解了围。

    实际上,这确实没什么好说的。

    你不能确保每一件都是真品,要是有那种能力,黄老估计也不在木棉花拍卖公司上班了。有那本事,还要上班吗?

    自己去捡漏,不香吗?

    因此,柳如烟是允许收到赝品的,但一定要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

    赝品率太高,她就只能劝对方另谋高处了。

    别说这是几千块收上来的,几万元,甚至几十万,柳如烟也不会当场责备。毕竟千里马都会有失蹄的时候。

    楚健将目光投向另外一件物品,问道:“这也是最近收的吗?应该花不少钱吧?”

    他看那是一件天球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