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百官请罪
朝廷得知百姓受灾,第一时间派遣官员赈灾救济,紧急调粮三十万石,划拨白银十万两用于灾民安置。
所有的救灾措施都是好的,只是执行起来和预期相比,相差甚远。
当地受灾,官仓的粮食被抢,已经无法追回,只能就近调剂粮食,然而,周边的州府虽然没有受灾,但是,年前的收成很不理想,自己还不够吃,怎么可能拿出去救济别人?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这次拿出粮来,解周边百姓之危,自己无功无过,甚至连嘉奖都没有;如果随后自己所辖地界受灾,谁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这是天灾,谁敢保证自己所辖地界不会被它老人家青睐?什么都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有事,朝廷第一个追责的就是他们这些地方官员,别说升官了,就是能保住乌纱帽都是好的。
在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作用下,周边府城都嚷嚷没有粮可以调动,甚至有的官员还上书朝廷,请派官员前来协助防灾!
看着这些五花八门,却都统一口径叫穷的折子,嘉安帝都气笑了,这个时候都知道未雨绸缪了,都知道防患于未然了,那么多遭灾,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百姓就舍弃不管了?
此次遭灾最严重的五个县城,按照受灾程度,人口减损五成,有人才有一切,人要是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这些个官员还在拨拉自己的小算盘,礼仪仁善忠,他们做到了哪个?
皇上在大朝会上大发雷霆,折子摔下了丹陛,左相大着胆子爬过去捡起来一看,立马跪下请罪。
向来与左相不和的右相,看他那架势,这是他那一派系的没有办好差?落井下石的机会可不能放过。
轻手快脚地跑去拿过折子一看,腿脚也软了,扑通一声跪下,和左相一模一样的请罪姿势。
文官虽然不知道发生什么大事,可左右相都跪下了,他们还站着不好,呼啦啦一片,也都撅着屁股跟着请罪。
天下太平时没武官什么事,天灾嘛,只要不发生暴乱,也和他们无关,可朝堂都跪下一半了,出于同朝为官的情谊,好像应该统一行动。
于是乎,武官行列也跟着跪下了!
法不责众,文武百官就是仗着这个有恃无恐,嘉安帝看着空前团结的大臣们,心是真累!
发火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尽快拿出方案来,百姓是大楚的基石,所有百姓依因于他,若不救护非名帝王。
开朝会的目的是商讨问题解决问题,谁的责任就是谁的,不惩处几个,会互相推诿下去的!
嘉安帝是有脾气的君主,但很少表露出来,以至于朝臣忘了自己的责任,开始尸位素餐了?
已然下定决心的嘉安帝缓缓吐出一口气,睁开眼睛,刚要张口,就发现整个大殿匍匐一片的臣子中,有一个人孑然而立!
林平安自从走入官场,没参加过几次朝会,小朝会他不够资格,进不来,大朝会官职太小,只能站在后面。
这次之所以在大殿上,是因为前面有几位大人被派去赈灾了,还有几位有病请假了,这才得以进入大殿。
皇帝发脾气他看到了,还在想大侄女婿脾气这么不好,大侄女的日子不好过吧?
看着左相跪下请罪,他就知道肯定是赈灾出了岔子,毕竟最近最严重的事情就是南方的灾情了,不过这都两个月过去,怎么着也该结束了吧?
还在想美食街是不是可以正常经营了,看惯热热闹闹的景象,如今这种有货不敢卖的状况很不舒服啊。
还在天马行空地乱想,就看到右相也跪下去了,随后一众大臣都跪了下去,口口声声说自己有罪,请皇上责罚。
他就纳闷了,左右相没有选派好官员确实有负皇上的信任,六部没有协同办好差事连累一下也说得过去,御史台失察也该请罪,翰林院还有公门这些官员怎么也一道请罪?
还有,武官怎么也跟着请罪?赈灾不利关他们什么事?
难道这就是步调一致?
初入官场的林平安还没学会圆滑,大侄子也跪了下去,使眼色让他快点跟着,他没动,就那么睁大眼睛一点点看过去,直到对上皇上的眼神。
恭恭敬敬行礼,“皇上,请恕微臣愚昧,实在是不知道微臣犯了何罪,所以不曾请罪,还望皇上体谅。”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愣住了,对啊,他们犯了何罪?为什么要请罪?如果皇上问起,他们难道说不能为君分忧就是罪?
对,就是这个理由!
如果皇上就此不会的,皇上乃明君,才不会因此大发雷霆处置官员的。
至于有罪无罪,是需要六部合议才能定论,皇上只是最后审批而已。
然而,他们的侥幸心理并没有被皇上听见,没有一丝情绪的声音在上方淡淡响起,“既然都有罪,朕若是不予以惩处,倒是辜负诸卿的忠心,所有请罪的官员官降半级,罚俸禄六个月,左相大人,这件事你看如何?”
“皇上圣明!”
“右相呢?可要反对?”
嘉安帝不搞一言堂,很是郑重地询问他的左膀右臂,吓得右相山呼不敢,一切按照皇上所言即可。
右相话落,所有官员跟着谢恩,稀里糊涂请罪,迷迷糊糊被罚,想想好像是自找的,只能认了!
对于官员来说,没几个指着那点子俸禄生活,关键是品级,别看这半级好像不起眼,升上去难啊!
多少人止步于从三品?多少人止步于从二品?一般官员到了四品就不好升迁了,因为上面的位置少,好不容易坐上去,除非身体不行了,才会告老还乡。
如今一个请罪就从好不容易熬到的位置掉下来了?
文官没办好差事受处罚是罪有应得,武官呢?纯属自找的,难怪叫他们莽夫呢,下回可不能这么傻了!
林平安在众位大臣都爬起来后,再次出列,“皇上真乃明君,微臣甚为感动,有个小小的建议,不知可提否?”
“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