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姜还是老的辣
若皇上派了差事,就不同了,儿子总不会拒绝。
让她去问胤禔,胤禔怎会同意?
若胤禔同意,早就请了差事,也不必她舔着老脸来见皇上了。
惠妃抹着泪,“胤禔这孩子糊涂,不懂事,皇上对他失望,臣妾可以理解,但他毕竟是皇上的长子,若不给他差事,他以后如何立足?”
没有差事,总归是被人瞧不起的,以为皇上对他不在意了,连她这个惠妃也被人轻慢。
宜妃都比她风光。
宝珠看了眼康熙,合着惠妃一直自作多情,想替儿子打算,可惜直亲王不领情。
现在的直亲王仿佛真歇了心思,不在意了,一心守着家中的福晋,连进宫都少。
惠妃如此要强,怎会答应?
但康熙似乎也铁了心随直亲王去了,不给他派差事了,连六部都不让去了。
连她也没明白康熙对直亲王的打算。
康熙皱了眉,“你也一把年纪了,怎还为这些事烦忧?儿孙自有儿孙福,胤禔不愿,朕也不好勉强他,你不必再说,更无需再为此烦扰皇贵妃。”
见皇上发了怒,惠妃讷讷,不敢再多说,哀求地看向皇贵妃。
宝珠垂眸,压根不理。
惠妃不甘心,但也只能先放弃了,反正有的是时间。
她起身,屈了屈膝,“臣妾告退。”
见惠妃离开,宝珠看向康熙,“皇上真不理会了?”
她不相信直亲王真甘心做个闲散亲王,野心不是轻易会消失的。
不过是以前做过那些事,抹不开面子。
康熙也不提。
父子俩就僵持了。
只要康熙肯用直亲王,一切都不是问题。
因为康熙不提,直亲王只好待在府中,直亲王想等的或许是康熙的态度。
但康熙就把这个儿子撂在那儿,看不见就不管了。
康熙道:“老大的心思,朕何尝不知?正因为他是朕的长子,朕要培养老十,若用了老大,以老大在朝中的威望,那些大臣支持谁?倒不如先压着老大,等新帝继位,再施恩于老大,那些大臣将更加信服新帝,老大也能尽心为新帝办差。还有一点,将来有老大与老四制衡,朝上就能安稳了。”
宝珠这才明白康熙的打算。
原来是留给新帝用的,让新帝施这个恩,收服直亲王和其他忠于直亲王的朝臣。
再用直亲王制衡逐渐势大的雍亲王。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康熙早就把这些儿子都安排好了。
宝珠笑道:“皇上真是打算的清清楚楚。”
康熙看向她,“朕百年之后,定要让孩子们安安稳稳的,胤礽和胤禔虽有错,朕还是希望新帝能善待他们,只有老十才能做到。前几日,胤礽病了,朕让太医去看望,朕越发想起以前教导胤礽的时候。便是胤禔,朕也是看着他一点点长大,朕一点点培养他,他也是有能力的,将来会是一个好的股肱。”
……
这一日,宝珠到太后那儿请安。
年贵人在一旁抄经,太后还真是喜欢年贵人,日日少不了年贵人陪伴,不是抄经,就是和宫女们伺候端茶递水。
这些都是宫女的活儿,年贵人都做了。
太后也由着她献殷勤。
宝珠看向年贵人的那双手,当真是十指纤纤。
她笑道:“以前是晗曦进来陪太后,如今有了年贵人,倒是让晗曦躲懒了。没想到年贵人本事挺多的。”
太后温和地看了眼年贵人,“这孩子懂事,温顺,平时不声不响的,只伺候哀家,倒是难为她有此心。不过,哀家还是更喜欢温宪,有温宪常来陪哀家这老婆子,哀家总会很开怀。”
年贵人低眉浅笑,“奴才自是比不得温宪公主万一,还是温宪公主最能讨太后欢心。奴才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能得个有用之身,太后不嫌弃,奴才就很高兴了。”
嘴巴也很招人喜欢。
怪不得能哄了太后高兴,留在太后身边。
宝珠笑道:“有你伺候太后,本宫放心,到底还是年贵人手巧,比往日伺候的宫女们都要细心。可惜,本宫没这样一个细心的人在身边,连黛眉都比年贵人笨拙许多。”
太后咳了声,道:“皇贵妃莫不是想跟哀家抢人?年贵人确实好,不过到底年轻,毛手毛脚,不如你身边的经验多。年贵人没多少伺候皇帝的本事,留在哀家身边挺好,不必忙活别的。”
这就是无意帮年贵人的意思了。
太后还是那个太后,不管后宫闲事。
宝珠看了眼年贵人,果然,年贵人神色黯了黯。
希望年贵人能听得进去,别做无用之功,浪费了太后的一片慈心。
宝珠赧然道:“臣妾哪敢跟太后抢人?这样手巧的自然要留在太后身边,代臣妾尽尽孝心了。年贵人能有这个本事,是她的福气。”
话一顿,看向年贵人,“本宫听闻年贵人还会下棋,倒是多才多艺,不知学的如何?”
年贵人神色一慌,故作镇定,“奴才棋艺拙劣,不敢当。”
宝珠哦了声,道:“下棋之时,应凡心尽消,心无旁骛,若别有用意,总归玷污了如此好的棋艺。”
太后也听出来了。
她笑了笑,“皇贵妃说这个作甚?论下棋,年贵人不过一知半解,皇上也说了,年贵人的棋艺不如皇贵妃的半分,心性到底浮躁了些。”
当时不过兴之所至,让年贵人陪皇帝下了一盘棋,解解闷,她可没撮合皇帝与年贵人的意思。
至于年贵人的小九九,她多少了解一些,却不愿戳破,把年贵人留在身边,总不会生事。
以前她也是如此,知道年贵人没什么坏心,所以挺怜惜年贵人的,愿给对方一些庇护,仅此而已。
太后转了话题,“听说惠妃去见了你和皇帝,给直亲王求情,哀家带她来,也是理解她的一片慈心,于心不忍。到底是跟了皇上许久,没功劳也有苦劳,安了她的心也无妨,即便皇上有苦衷,也该让她来此住些日子,像宜妃她们一样,心情总能好一些。哀家知道皇贵妃心慈,一向善待嫔妃,莫要偏心了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