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君要臣死
邵丞相眸中空洞,久久不语,显然还没反应过来。
赵罡自责不已,提议道:“邵兄!辞官吧!不然称病也行,或许还能保上一命。皇上若是要怪罪,就怪罪我一人罢了!总之都怪下官不好!”
良久,邵丞相才反应过来,有气无力道:“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此事,也怨不得你!”
“邵兄!”赵罡热泪盈眶,不知所措。
邵丞相深吸一口气,稳住心神,“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若真能用本官一命,破劫消灾,换江山稳固,天下太平,本官死得其所!”
他身子站得笔直,仿佛屹立在天地之间,那满头银发,晃花了赵罡的眼。
邵丞相如此深明大义,有此贤臣,君王之幸!可君王此举实在令人寒心!
家眷们闻言如同晴天霹雳,哭成一团,邵老夫人直接晕了过去。
管家连忙派人去把女儿邵佩给唤来。
柳家大夫人邵佩收到消息后,乘上轿辇赶忙回到娘家,声泪俱下,痛心不已。
邵家一时乱成一团,赵罡劝慰一番后,不再多留,便告辞去顾家。
顾家得知消息后,与邵家一般无二。
只是顾丞相是四大丞相中最年轻的丞相,刚被圣上提拔上来不久,便遭此横祸,实在令人惋惜。
顾丞相所言,与邵丞相一般无二,“在其位谋其政,我身为丞相,在天子与百姓危难之际,该挺身而出。”
邵丞相与顾丞相此番说辞,与皇上对比鲜明,更令赵罡于心难安。
丞相替天子挡灾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在朝臣之间传得沸沸扬扬。
朝中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邵顾二人身为位高权重的丞相,尚且不能自保,更别说是寻常的芝麻小官。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句话,并非书中所有。
众世家大族、高门贵胄震惊之余又唏嘘不已。
朝堂消息很快传到凉州。
墨韵堂中。
陶恒又气又恼地说着丞相替死一事,柳雨璃并不震惊,倚在竹榻上,垂眸看书。
皇上做出这种事来,她并不意外。若皇上肯效仿宋景公,倒令人意外。
陶恒捶胸顿足,来回踱步,“身为天子,危难之际,却退缩在朝臣身后。岂不是让人寒心消志?”
陶恒越说越愤慨,“亏得我当年没入仕,不然肠子都悔青了!这样的国君,谈何抱负?我和姑娘还肃清什么官场?”
柳雨璃单手扶额,合上书卷,“过犹不及,必遭反噬。你不在朝为官,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朝中大臣。”
“姑娘,两位丞相真的会死吗?”
陶恒有些不忍,“邵顾二相,死其一,活下来的那位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了。到时四大丞相只留下许姜和沈天海两人,谁来牵制他们?邵顾二相实在太无辜了!”
柳雨璃眸光冷了下来,低头思索片刻,“此局可破。”
陶恒停下脚步,“可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邵顾二人若是抗旨,定会牵连族人,后果会更严重。”
“不过,此局破法不在邵顾二相,而在司天监。”
柳雨璃按压眉心,“只是,我们现下远在凉州,朝中之事,还插不上手。不过,应该也用不着我们插手了。”
“姑娘是何意?”
陶恒有些不解,“此事没有牵连到太子和二皇子头上,他们定不会去替两位丞相求情。许丞相和沈丞相恨不得早点扳倒邵顾二人,毕竟邵顾二相,不涉党争,可是一心忠于皇上的。”
柳雨璃轻笑一声,“太子和二皇子不上去踩一脚就够了,怎会指望他们去求情?”
“那只能是王爷了……”陶恒眼皮微动,“可王爷远离京都,怎会插上手?稍有不慎,便是祸及自身。”
柳雨璃将手中的史书丢给陶恒,无奈摇头,“你啊,闲暇时,还是多看看书吧。”
陶恒一手接住书卷,“姑娘说得是。”
十日之期,不过弹指一挥间。
这节骨眼,程清歌突然回到京都,往年中秋都在西北陪王爷度过。
今年中秋前夕,倒是破天荒的要与程太傅团聚,共度中秋佳节。
程清歌到家当晚,与程太傅秉烛夜话,直到深夜才睡去。
次日,早朝。
朝堂上无人提及丞相替死一事,个个装聋作哑,揣着明白装糊涂。
邵顾二相更不会主动提及,毕竟不是板上钉钉的事,贸然提起并无好处,只等着听天由命了。
满朝文武看向邵顾二相的眼神中,充满了同情和无奈。
每个人都会联想到自己头上,若自己置于他们二人的境地,又能如何?
只能等死了。
许丞相念及其多年同僚一场,也对他们二人深表同情,他心知肚明,若不是自己有国丈身份护体,怕是与邵顾二人同等境地。
至于沈丞相,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仍是我行我素的模样。
赵罡心中默算着日子,明日便是最后期限了,再过三日便是中秋。
若是再不定下替死人选,只怕皇上这个中秋是过不安稳了。
邵顾二相同病相怜,想起中秋过后,可能就要与家人天人永隔,不禁泪如雨下。
散朝后,程太傅主动邀四大丞相前来家中小坐,说是同朝为官多年,从未聚过,怕以后没有机会了。
宴席摆开。
直到正午,也无人前来。
这时,沈家小厮来传话说,沈丞相忙于公务脱不开身,便不来了。
沈家小厮刚走,许家也派人来推辞,说许丞相本是要来的,奈何突然头风发作,也来不了了。
程清歌凤眸微挑,“怕是不会有人来了,谁来吃这散伙饭?”
“再等等,他们二人不来,也在意料之中。”
程太傅时不时地往外张望,只要邵顾二相肯来,此事便能成。
“邵丞相到!”门房小厮跑来通传。
程太傅迎了出去,只见邵丞相这几日苍老了不少,脸上更显憔悴。
两人寒暄客套后,刚落座入席,只听门房小厮又说,顾丞相也到了。
程太傅和程清歌算是松了一口气,四人围桌而坐,促膝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