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新军的完善工作
脑温江北岸的滚滚浓烟百里之外都能望见,黄台吉看着黑色的烟柱,心里多少有些同情城中的居民。
“报!贝勒爷,林丹巴图尔已于两日前撤军,此刻已过了伊克唐噶里克坡。”
“知道了!”黄台吉打发了哨探,对身边的一位中年人说道:“希福巴克什,如之奈何?”
希福出身赫舍里家族,通晓女真、蒙、汉三族文字,曾多次出使内喀尔喀、科尔沁等部,熟悉蒙古各部情况,他不假思索道:“贝勒爷,林丹巴图尔此举对大金有利无害,贝勒爷何须担忧?”
黄台吉自是明白其中道理,只是他还是有些担忧:“林丹巴图尔破了格勒珠尔根城,又掳走许多人畜,科尔沁余部恐会怨恨于我。”
希福却风轻云淡地说道:“贝勒爷,汉人有句话,升米恩,斗米仇,就算没有今日之事,科尔沁诸部迟早也会怨恨大金,到那时就不是见死不救的事了,恐怕会刀兵相见。”
黄台吉何等聪慧,又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他这样说也只是故作姿态罢了,如今有了台阶下,他自然不再纠结,随即下令召见达尔汗等人,以此拉拢科尔沁余部。
塞外打得火热,但北京城依旧平静,许多人甚至已经忘记了皮岛之事,就算还记得的也开始成了嘴炮侠,阴阳怪气嘲讽朱由校不敢出兵讨伐后金。
朱由校也想当嘴炮侠过过嘴瘾,只不过他是一国之君,就连晚上跟谁睡觉都有人记录,又怎敢当嘴炮侠?!
前世,朱由校也喜欢当键盘侠,今生当他真正面临这些事的时候,他终于明白了在国家层面想做一件事,是需要衡量很多因素的,以目前新军的实力,贸然出兵肯定还是无功而返,国库和内库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但一点姿态不摆,又会损害朝廷的公信力,这就需要研究一个合适的方案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也影响了出兵,那就是新军的换装工作。
新军成立快两年了,依旧使用旧式的明军军服,虽说都是新的,但还是让很多人天然地把新军和旧式军队划等号,极大影响了新军的形象,也成了新军扩编进展缓慢的一大原因。
鉴于此,朱由校决定为新军设计一套新式军服,他再次发扬抄袭精神,历时半年多时间,根据记忆中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军服式样,经过多次改版,设计了新军的军服。
新军陆军军服为单一的灰绿色,每套军服包括帽、衫、衣、裤、袜以及布鞋和腰带。帽与八路军军帽类似,头盔类似于二战德军头盔。上衣领上有领章,胸前有显示部队番号的胸章,衣扣为铜质衣扣,有两个有袋盖的帖袋。裤子没有设计口袋,考虑到此时陆军多为步兵,因此腿上设计有绑腿。
最初样品展示的时候,引来了很多质疑声,许多人觉得这样的服饰有些离经叛道,包括一部分新军将士也觉得接受不了。
朱由校也曾妥协,改版了几次,但最后发现还是有人反对,索性他也不改了,直接给新军下命令,表示这是军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普通人怎么穿衣他不管,但新军必须按照要求来,谁接受不了谁就提出退伍!
如此一来,还真把新军中的反对声震住了,其实朱由校清楚的很,普通士兵大多出身贫寒,有新衣穿高兴还来不及呢,又怎会计较样式,搞事情的还不是那些个参军的书生,对于这些人他现在可不惯着,新军使用拼音方案的简化字,识字率已经很高了,不缺教育新兵的老师。
士兵们全都兴高采烈地领了新军服,那一小撮书生也只好接受现实,反正回家不穿就是了。
同时,考虑到这个时代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朱由校特意为将领们“设计”了一套军礼服,这套军礼服的推出也是很多新军将领没出来反对新式军服的原因之一。
军服展示会上,一群新军将领围着“模特”周遇吉看个不停,卢象升率先问道:“皇上,不知衣领处的这个标志有何用处?”
朱由校亲自当起了讲解员:“这叫领章,是用来区别将领和士卒级别的,每一级会是不一样的图形,领章是识别军人的军衔等级的标志,方便士兵在混乱的战场上及时找到指挥官。”
卢象升细品了一下,称赞道:“没想到一块小小的领章居然有如此大的作用,臣孤陋寡闻了!”
领章的设计实际上是跟着军衔制度一起设计的,不过现阶段朱由校还不打算把军衔制度抛出来,一来避免保守势力阻挠,二来也怕一下子整那么多新玩意新军得乱了套。
朱由校讲解完,越其杰指着绑腿说道:“此物臣倒是知晓,腿绷也。”
明军士卒基本都缠绑腿,这也不是稀奇事物,不过朱由校依旧做了讲解:“要说它的好处可不少,既能让士兵们在训练时减轻腿部肿、疼、胀等症状,又能在战场上充当绷带使用,还可捆绑担架抬出伤员,总之是好处多多。”
越其杰虽知道腿绷,但没想过会有如此多用处,当下也学着卢象升说道:“臣孤陋寡闻了!”
朱由校刚想宽慰两句,却突然发现周遇吉戴着的那顶帽子越看越别扭,再仔细一看,原来是周遇吉的发髻影响到了佩戴的效果。
朱由校无语,这个时代无论男女都留着一头长发,却没有化学性的洗发水,因此不可避免地要生虱子,他想起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因为头发里有虱子,痒的他成宿成宿睡不着觉,现在他基本要每两天洗一次头才不会觉得头痒。
朱由校早就想刮个光头了,奈何这个时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若是轻易刮成光头,估计得被一帮儒生骂得体无完肤,因此他只好忍着,现在看见周遇吉别扭的带着帽子,他再次萌发了刮光头的想法。
“军队不注意卫生可不行,这帮糙汉子估计更不会勤洗头,得想个办法在军队里推行短发才行。”朱由校暗暗把此事记在了心里,随后继续讲解起新军军服。
就在新军大规模换装之际,一队人的到来引发了全城热议,出兵讨伐后金的事瞬间成了牛夫人。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从辽东盖州渡海而来的茅元仪。
茅元仪在擒获佟养真之后,率部翻山越岭来到了盖州,在这里他向孙承宗汇报了擒获佟养真一事,孙承宗自然喜出望外,随即命他直接由盖州渡海前往北京献俘。
得到消息的朱由校也是喜出望外,不过他喜的不是生擒佟养真,而是找到了茅元仪这位大神。
新军发展到今天,相关的装备部门和后勤部门,甚至是带着政委性质的宪兵部门都已经初见雏形,但参谋部却一直进展缓慢,原因就是缺少合适的参谋人员。
朱由校曾想破脑袋谁能担起参谋总长的职务,但不管是现有的大臣,还是新军培养的将领,都不甚满意,直到他接到孙承宗的捷报,才意识到忘了茅元仪这尊大神。
茅元仪出生书香门第,年纪轻轻就熟谙军事,胸怀韬略,对长城沿线的“九边”之关隘、险塞,都能口陈手画,了如指掌,更是在两年前将多年搜集的战具、器械资料,治国平天下的方略,辑成《武备志》,这种人才不当参谋真是可惜了人才。
有了这想法,佟养真也就入不了朱由校法眼了,随便扔进诏狱之中,便和茅元仪君臣“互吹”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