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回归
跑步式募兵一连进行了五日,清点结果,一共招募到八千多人,朱由校又将那些愿意从军却没通过体能测试的读书人编入,凑够九千人。
朱启明将这九千人和从辽东军队挑选出来的精锐士兵糅合在一起,按照他设计的新式编制编为大明帝国皇家新式陆军第四镇,这个新式编制说是他设计的,其实不过是套用晚清新军的编制,其中有些称呼改个名字罢了。
按照朱由校的“设计”,新式陆军每镇一万两千五百人,下面统领四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工程营、一个辎重营,每团三营,每营四队,每队三排,每排三班。
对于这个缝合怪性质的编制设计,一开始包括宋献策等人大多有些不赞成,毕竟有好多大家都不熟悉,生怕实际训练中会出现问题,朱由校也不想引经据典来说这些编制的由来,只说了一句新军就得有新样,就此拍板定了下来。
至于为什么番号是第四镇,这又是朱由校玩的小心思了,前三镇的番号他打算加上“近卫”二字,以后新军肯定不止一个镇,谁是精锐谁拿前三个近卫军的番号,必须要让新军有不一样的面貌,能保持百年左右的战斗力,至于百年以后,那就不是他朱由校操心的事了。
不过根本不用等朱由校去加“近卫”二字,只是一个“大明帝国皇家新式陆军第四镇”的名头,就直接在广宁城引起了轩然大波,首先炸庙的就是那帮言官,这帮人纷纷上疏,一再强调国库吃紧,万万不可再编练新军了。
紧接着,武将们又开始上疏,这些人倒是不敢拿国库吃紧说事,只是强调他们虽一时败给建虏,但只要假以时日,他们一定能率兵剿灭建虏,国家养兵太多,容易徒增消耗。
朱由校知道这帮人在想什么,自从土木堡之变,文官集团就控制了大明帝国的军权,现在想从他们手里夺权是他们最不想见到的,而武将集团们,主子都叫了,狗不叫两声还不得给断了狗粮!
不管如何,这一步迟早都是要走的,朱由校没有任何退路,他根本不理会文武官员的奏疏,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第四镇新军中,指导这些新兵进行训练,前世军训学到的那些花招全用个遍,站军姿、走队列,他甚至跟着一起训练,以此验证这些东西能不能用在此时的军队身上。
就这么僵持了三天,老努那边还是没有消息传来,朱由校决定不再等了,该是时候回去了,就在启程前,孙传庭终于赶了回来。
朱由校好像一下子找到了靠山,心中踏实了许多,他赶紧召见孙传庭,听孙传庭讲述了一路上发生的事。
“什么?!你怂恿蒙古人掘了老努的祖坟?!”
朱由校不可思议,孙传庭却觉得很正常:“逆臣贼子,臣恨未能亲手鞭尸!”
朱由校可不怎么能接受得了这个,先不说接受的教育不允许他这样做,就是为了和谈也不能掘人家祖坟啊!
“还好是蒙古人动的手,还有救!”
孙传庭随后又讲到了阿济格为救其母阿巴亥殒命的事迹,以及掳了多铎回来的事,朱由校直接一口水喷了出来,好家伙,这是怕气不死老努吗?!
“怪不得当日老努撤的那么快!”朱由校现在终于明白了当日老努为何撤的那么快,再不撤,回去就成孤家寡人了!
有了多铎这个人质在手,和谈倒是多了一些筹码,如此,朱由校倒不怎么在乎掘人祖坟的事了。
朱由校本以为“惊喜”到此为止,结果孙传庭又给他介绍了回来遇到的孔氏兄弟,并极力赞赏孔氏兄弟的义举。
朱由校听到孔有德的名字,眉头忍不住一皱,下意识想喊人把这兄弟俩杀了,结果正好看见最近跟在身边的尚可喜,又打消了杀人的念头。
“总是改不了拿未来的历史看现在的人!”朱由校心中自嘲,随后亲自召见了孔氏兄弟。
孔氏兄弟哪里会想到有如此待遇,跪在朱由校面前战战兢兢,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好。
朱由校虽然刚刚告诫自己不要以原本的历史来看待这个世界的人,但还是对孔氏兄弟喜欢不起来,事后他也跟孙传庭解释了原因,孔氏兄弟身上有一股匪气!
简单询问了一些事情,又给了一些赏赐,朱由校遵从孔氏兄弟的要求,将二人安排进新军第四镇,各自做了一名排长,以后二人能有什么成就就看他们自己了。
处理完孙传庭这边的事情,朱由校正式踏上了归途。
随朱由校一起离开广宁的还有王化贞、熊廷弼、陈良弼等人,王化贞出任江西巡抚,算是没奖没罚;熊廷弼改任贵州巡抚,算是降级加流放,不过这依旧是朱由校的心思,西南那帮土皇帝马上就有人起来造反,熊廷弼去那镇着,总好过别人,历史上贵阳被围,全城人相食,这么残酷的事情他不想再发生一次。
一想到接下来会发生的国内动乱,朱由校心里就特别的烦躁,新军未成,财政赤字,平叛何其难也!
朱由校也曾想过派锦衣卫去把要造反的那些头领抓起来,不过随即便放弃了这个想法,正如他当日与朱翊钧的对话,抓了张三,还有李四,有些事不解决根本只解决人是不行的,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朱由校就这样带着心思上路了。
京营随驾回京,此次出征京营可谓“损失惨重”,来时六万人,回去就剩三万出头,不过这损失的近三万人可不是战死沙场了,二是绝大部分跑路了!
泰宁侯陈良弼一直板着个脸,朱由校虽然没处罚他,但他也清楚自己这个总管做到头了,请辞奏疏已经上了,就等着朱由校的意思了。
朱由校没有理会陈良弼的辞呈,只是让陈良弼带着京营在后面殿后,第四镇则跟在朱由校身边,变成了事实上的京营。
一路上,朱由校一边对第四镇编制进行微调,一边整理军纪军规,并对这帮新兵加大训练力度,为了打消新兵对高强度训练的抵触心理,他以身作则,跟新兵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一时间把第四镇上下官兵感动的稀里哗啦。
就这么一路走走停停,天启元年六月初五,御驾亲征两个多月的朱由校终于在群臣的苦苦哀求下返回了北京城。
在外两个多月,朱由校又晒黑了不少,但也显得更加壮实了,活脱脱像个瓷实的小胖子。
大臣们再次见到朱由校,没有一个有好脸色的,朱国祚老爷子甚至直接毫不遮掩地教训了一通。
对于大臣们的反应,朱由校多有有些理亏,也不好说什么,只好认怂完事,又说了一些慰勉的话,这才堪堪堵住大臣们的嘴。
回到南台,奏疏堆满了一屋子,朱由校忍不住牙花子疼。
“这个老五,正事没见办多少,跟那帮人整没用的倒是没闲着!”朱由校骂了一句,盘算着要把朱由检好好“教育教育”。
那么多奏疏,朱由校肯定一时半会看不完,好在魏朝早就按照轻重缓急将它们整理好了。
第一本乃是关系到朱由校自身的大事,“选三”已经结束,只剩下皇帝定三人名分大小了,这事本应在四月初就办,拖到现在都晚两个月了。
“哎呀,这就要结婚了吗?!”前世总盼着找个女朋友结婚生子,如今突然变成现实,朱由校竟一时间感觉有些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