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特殊儿童
他们便坐龙小芳的车去龙家村,小芳开车,爷爷坐副驾驶座,奶奶,小雅,子默和六六坐在后座,村里没有交警,超载一个抱着的小孩没人查呢。
车子沿着蜿蜒曲折并不算特别宽阔的马路行驶着,穿过山林,穿过村庄,穿过田野……
“现在坐车可方便呢,以前我们去你们家啊,都是靠走路,这路呢没有铺水泥,都是泥土,若是小雨天啊,这裤腿准能够沾上一裤腿的湿泥巴呢。”
坐在前面的爷爷,看着眼前飘过的景象,不禁有些感慨。
“姨爷爷,我们小时候都是这样呢,也就是长大了以后,这个路才开始铺设起来,之前村里人开拖拉机,几乎是见不到小轿车。”
龙小芳笑着说道,她的记忆特别深刻,见证了农村的变化,当然这水泥马路就是最早的变化。
“我也记得,这小时候来村里时,大家都住泥坯瓦房,现在看看这些村,还有一些红砖楼房了,这时代确实发展了呀,村里也有了改变。”
宋诗雅也参与到了他们的谈话中。
“可不是嘛,我们以前就住在老屋呢,也就是后来你爸才安排建的楼房。”奶奶也在一旁搭话。
“这些人呢,建起来的房子绝大多数都是外出务工挣的钱,这孩子却被留守在了村里。
这些孩子呢,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常年也难见父母一面,很多孩子从小没有安全感,再加上出身贫寒,自卑,缺安全感等各种问题,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甚至辍学,这是一种无奈。
我们小时候,家里虽然也穷,可是一家人在一起,这亲人之间都是时时相处,有困难有想法有困惑都能够找自己的爹娘说,所以我跟我哥的心理都挺健康。
我哥他要一心地发展村里,除了让村民致富外,还有一个就是通过发展农村产业,那么村里人就可以在家门口工作。
不用去城里务工,这样他们的孩子就有人管了,就不用成留守儿童了,这孩子的身体心理健康问题也能够得到更好地解决。
如今我们村里已经发展起来了,这村民很多已经回归到村里工作,这孩子也不需要与父母分开了,有父母的陪伴关心。
可是还有很多村依然还是一盘散沙,没有带头人,也没有发展农村特有优势,年轻的村民依然还是进城务工,这留守的孩子依然还很多,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我们希望更多的有理想,有斗志,有感恩心,从村里走出去的各类人才,能够投身到为家乡做贡献的队伍中来,让农村能够越来越好。”
龙小芳又发自肺腑地说了一串话,这是她的心里话,他们这群年轻人,放弃城里的工作,就是因为心里有梦想,心怀这片生养他们的土地,为的就是用自己的所学所能,让这里的老百姓能够真正的过上更好的日子。
“小芳,村里的留守儿童真的很多吗?”张子默对于这段话特别的深刻,他虽然不是留守儿童,可是有跟留守儿童差不多的童年,那种思念亲人又无助的感觉很是类似。
当然他也能够体会到孩子的不安全感,只不过,他有个很好的爷爷,能够爱护他,为他解惑,引导他积极向上,他也就没有走歪路。
“这种孩子很多,现在十个村,有九个村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外出务工,留着老人小孩在村里,到了过年才能够一家人团结一次。”龙小芳摇着头说,这样的情况对孩子成长来说很不利呢。
“小芳说得没错,我们村里就很多这种孩子,父母去城里打工了,这孩子呢,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村里的老人基本上年轻的时候所受文化很少,甚至很多都没有上过学,也认不得字,他们到达最远的地方,可能就是镇上的集市了。
这孩子留守在家里,这爷爷奶奶基本上就不会铺导文化知识了。
这若碰上溺爱孩子的老人,那孩子的自理独立能力会很差,同时也会受不得一点委屈,这孩子以后长大也会非常自我。
若是碰上蛮横无理的老人,那孩子以后八成也会是跟其类似的性格,专横霸道,不讲道理。”
坐在旁边的奶奶,也觉得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年轻人都去城里务工了,这孩子老人都在村里。
“奶奶,那些人不把孩子带身边吗?”
宋诗雅有些不理解地问,做了人母后,这就更加没有办法想到这些孩子,没有父母的关爱陪伴确实是挺可怜。
“年轻人去城里打工也不容易,这孩子若是带在身边,那就不能上班了,这城里可是什么都要花钱,这哪那么容易生活得下去呢。”
奶奶有些感叹地说,这对于她来理解,这村里的人出去务工,确实是不容易。
龙小芳接过了奶奶的话,进一步解说道,“小雅,子默,你们一直都住在城里,也长在城里,可能并不了解一些情况。
村里进城务工的人,一般来说都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文化,另外一个有少部分人会有个手艺,大部分人连个手艺都没有。
这样的情况呢,就导致他们在城里去打工,也做不了什么好工作,一般都是在城里工厂流水线去做普工,这种工作实际上收入也不多。
还有一种有些手艺的,不怕苦,被称为农民工,就会在工地搞建设那些,那些高楼大厦,高铁站,高架桥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建成。
村里人不把孩子带在身边去上学,一来他们没有一个好的收入,在城里消费不起,二来呢,他们所在的城市一般打工者很多,当地没有那么多公共教育资源,若是孩子上学需要上昂贵的私立学校,这对于他们来说,很多人负担不起。
即使有些人,能够负担得起学费,可是要读公共教育学校,那也是没有名额,需要在当地有房,还需要有户口。
基于各种原因,导致这些孩子留守在村里,至于他们会怎样,很多孩子后来都辍学,早早地走向社会,成为新一代廉价劳动力。
如果农村如此恶性循环,那农村很难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就算是物质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精气神没有什么进步。
这也就是当初我哥为什么要回来,带动村民一起致富,让村民能够在家门口就能够挣钱,让村里孩子能够有个更好的童年,让村里人的整体素质能够提高。”
“似乎明白了很多,小芳,这么说来,你哥和你们这群人,正在做的事,意义就更大了。”
张子默赞赏地说道,他和宋诗雅,又进行了一次大脑冲击,一次精神洗礼,为这群有志向有理想有梦的年轻人,再一次被深深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