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前世冤家今世情 > 第239章 犁田插秧

第239章 犁田插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二天一早,宋诗雅和张子默便央求奶奶带他们去地里摘菜,奶奶见他们执意要去,也就带他们去了。

    爷爷扛了一把锄头在肩膀上,也一起出去,张子默接过了他的锄头自己拿在手上,宋诗雅接过了奶奶手里的篮筐。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而会传来孩子的歌声,张子默体验到了从来没有过的舒爽,这山村里的空气环境真是太好了,他们还看见近处的山丘里还有小孩正在放牛呢。

    牛在山里吃着正增增往上长的青草,放牛的男童就坐在一旁的石头上,吹着笛子,那笛音虽不是绝美,但听着也挺优美,熟悉音乐的宋诗雅一听这曲子,就知道这孩子应该已经练习过好多年了。

    这情景真是应了那句歌词: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呜呜呜他们唱,还有一只短笛也在飞扬……”

    吹笛的男孩见他们走近了,便停了下来,笑着打招呼,“爷爷奶奶,出去忙活了呢。”

    “嗯,小三子啊,你又放牛了呢,今天不上学吗?”奶奶也笑着问道。

    “嗯,今天周六不上学。”男孩笑着看着他们,对于身边的两个陌生年轻人,他用好奇的眼光看着他们,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好,孩子啊,我们去摘菜,先走了啊。”奶奶对着男童说。

    “好,你们忙。”男童说完,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不久又吹起了笛。

    “奶奶,那个男孩子是咱们村的吧?他的笛子吹得不错。”宋诗雅随口问着。

    “嗯,就是咱们村的,他爸爸妈妈去外地打工了跟着爷爷奶奶在家,他爷爷会吹笛子,他就是跟着他爷爷学的。”奶奶耐心地解说着。

    “也就是说,这个孩子是留守儿童,他的学习成绩怎样呢?”张子默听到这样说,想到了他曾经看到过的关于留守儿童的信息,也想起了他的发小。

    “听说是一般,毕竟孩子的学习没有人管,这村里的教育也没有城里好。”爷爷也跟着说起了话。

    “那这孩子的父母为什么不带他去城里上学呢?”宋诗雅疑惑地问。

    “带去城里上学,哪那么容易呢,城里说是没户口没房子的孩子,上学很贵呢,这村里的人也有条件不好的,他们没文化没什么技术,哪有那么容易在城里立足呢。”奶奶无力地说道,她也听说了很多别人的不容易,各家有各家的难处啊。

    “这……”宋诗雅一时说不出话来,这对于她来说,太难想象了,她从小生活在优越的条件下,通俗来说,就是生活在蜜罐里,哪里体会得到这种艰难。

    张子默也沉默着,他从小日子过得也不容易,但是他至少城里有家,有爱他的爷爷,他能够上优惠的公立学校,还能够得到学校的优待,这对于他来说相比起来似乎好了很多。

    此刻从他的心里生出来对于这种留守孩子更深刻的同情,他希望能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但是此刻他似乎什么也做不了。

    爷孙四人一直往前走,走了一会,便到了田间,大多数的良田已经长满了野草荒废了,不过在田间还能够看到一些正在劳作的人。

    “爷爷,那人正在干嘛呢?”宋诗雅看着不远处的田里,有个年纪五十多岁的男人,正赶着一头牛,手里持着工具,在水田里走来走去。

    “那是犁田啊,他手里持的是犁刀,你看田埂上还放在犁扒耙呢,等会犁田完估计他还要趴地。”爷爷很熟悉地笑着说。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宋诗雅又开始好奇起来。

    “这田干了一个秋冬,到春天来了,就得把地先翻松了,弄松软,这就是说的春耕,然后才能够插秧。”爷爷耐心地解说着。

    “噢,原来是这样。”宋诗雅明白地点点头。

    “你们看,那边有人家正在插秧呢。”爷爷指着另一边正在插秧的一个老人。

    只见一个六十来岁的老人,正在水田里弯腰插着秧苗,插一排就往后退一点,老人的动作已不像年轻人那么轻快。

    不得不说,随着年轻人的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一些老人孩子,年纪稍微小一点还健朗的,依然还是舍不得放弃他们耕种了一辈子的田地。

    但是,他们又不得不服老了,干不动多了,只能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而对于机械化来说,在南方的丘陵地带,由于地形原因,实行大型机械化根本是行不通的,所以大多数的老人依然还保留着以前传统的耕种模式,这也就是主要靠人力,那辛苦程度就不言而喻了。

    一粒粮食一滴汗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奶奶在地里摘着菜,爷爷在锄着草,宋诗雅和张子默的目光已经被田间辛勤劳作的人吸引住了,这对于生长在城里的他们来说,看到这种传统的耕田插秧画面,实在是太新奇了。

    “子默,我总算是知道了,为什么《刘三姐》里面那个秀才唱道犁田耙地,牛走后来他走先,会被大家笑了,哈哈。”宋诗雅热爱音乐,这首传唱久远的山歌她也听过,当时她听得还云里雾里,不过觉得很有趣。

    “犁田耙地,若是之前问我,我也不知道所以然,根据目前现场所见,是牛走前来,人走后。”张子默边注视着犁田的老农,边有所感悟地说道。

    “真是没有想到,我们吃的米饭是这么不容易才生产出来的。”宋诗雅感慨不已。

    “之前在电视上看到,在北方平原地区都是大型机械化操作了,也没有想到在南方主要还是靠传统工具靠人力劳作,务农的人大都是老人,看着他们挺辛苦的,难怪这些田地大都荒废了。”张子默看着那一道道长满着杂草的梯田,不禁感叹。

    “子默,我们这些城里长大的人,以前真的太缺少这种知识了,书上一点相关的内容,看着也无法想象没有画面感,这种知识见过,或者更深地去体验过,才能够有深刻的印象并且深入心里地体会。”

    宋诗雅望着不远处犁田的老人,又看了看正在插秧的老人,再看了看面前正在摘菜和锄地的爷爷奶奶。

    她以前也来过这里,以前她大都是住在村里,或者去摘摘菜,并没有看到农耕时节的景象,以前的体会也没有这次这么深刻。

    “嗯,我也很震撼的,我从来都没有这么近距离接触这些带着淡淡芬香的土地,也没有亲眼看到过辛勤的农耕劳作,更没有呼吸过这么清新的空气,来这里感觉精气神都挺好的。”张子默温和地微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捧故土一片情,不管离家多久的人,故乡永远是他们割不断的牵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