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朱元璋一声令下。
如煌煌天威。
几名考官吓得双腿一软,连忙叩首高呼冤枉!
不一会儿。
试卷被呈了上来。
朱元璋定睛一看。
这人字迹稍稍有些歪歪扭扭。
但正因如此。
朱元璋看着却十分亲切。
再读诗篇。
这不读不要紧。
一读朱元璋就怔住了。
不禁想到当初与他一起打江山的兄弟!
“好!好!好!”
朱元璋仰头大笑,赞叹不绝。
一旁的马皇后也转头来看,凤眼一瞪,不禁露出吃惊之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这诗篇通俗易懂。
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怎么能因为有福祉就追求,有祸患就避开呢
哪怕在偏远地区不得志这也是皇恩浩荡,哪怕是当一个小卒,也正好适合养拙之道。
看到这里。
马皇后等人不禁想到。
马威八岁成童生榜首,十岁又乡试成案首,后面突然隐姓埋名很多年,或许是因为遭到了什么变故而因此养拙。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而前面那一句更是绝了。
不光及其押运,还将家国情怀的大胸襟与不畏生死的感想表达了出来。
哪位君王不疼爱这样不畏生死,保卫国家的士卒
大明江山能有如今,多亏了当初那些老兄弟用人命填出来惨烈成果!
一下子写到朱元璋的心坎里去了!
“如此绝句。”
“你管这叫难登大雅之堂?”
“你到在你看来,士卒就该如你这般,贪生怕死吗?”
那官员当头爆喝,咆哮起来。
崔亮满头大汗,激动道:“冤枉啊,臣下只是为了为大明挑选最称职的会元,此人字迹粗劣不堪,难登大雅之堂!”
此话一出。
原本哄闹的御书房,骤然安静了下来。
其他考官,用一种极其怨毒的目光盯着崔亮。
恨不得剥肉喝血。
不会说话,你就不要说话!
谁不知道,当今皇上写字就不好看,你偏偏揪着这个不放?
朱元璋没有说话,只是冷冷一笑。
而这时。
马皇后又指着试卷下方,惊呼道:“下方还有一首诗,供他选择的两道题,他竟然都答了。”
“什么,他答了两首诗?”
“短时间内,连做了两首诗?”
“或许是草稿吧,不可能有之前那一首绝妙了。”
考官们一脸震惊。
就连崔亮都一脸错愕。
他没想到,马威竟然答了两首诗。
任谁也没想到,二选一的选择题,这个人直接给了两个答案。
主要是,马威的书法笔迹太差,排版又不是很好,他们在看到上方的第一首诗之后,就下意识的以为下方是草稿。
也有考生在试卷多余空白的地方当作草稿。
没人去在意这些。
这家伙,竟在约定俗成的草稿区域,又作了一首诗。
幸好马皇后细心。
朱元璋看了诗句,一言不发,死死盯着。
马皇后察觉到有些古怪。
难道这诗句有什么大逆不道的内容吗?
她定睛一看。
瞳孔猛地一缩。
不禁露出震惊之色。
深吸了一口气。
在考官们抓耳挠腮的目光下。
马皇后情不自禁的念出了上面的内容。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下方的考官们,当听到诗文之后,一个个如天打雷劈,呆愣在原地,目瞪口呆、不敢置信。
感受到诗文中的豪迈与胸襟。
感受到当初警醒人们,山河若被人侵占时,谁来担责任?
这是一首警醒世人的诗。
他们甚至不敢置信。
这是一个年轻人作的诗。
若是一个征战沙场几十年,又有极高文采的老将军,他们相信。
又或许是一些世家大儒。
才会有如此气度!
……
“好啊,你个崔亮!”
“睁开你的狗眼看看,你说写出这首诗的人,难登大雅之堂?”
“我大明能有这种忧国忧民,豪气干云的人,你竟要打压他?”
朱元璋咬牙切齿,含怒说出了这番话。
崔亮恍如木塑,形如槁木,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时,他身后的考官,一咬牙,说道:“陛下,臣有事启奏,崔亮跟徐达宰相夫人谢氏,有一定亲戚关系。”
“崔亮在得知马威与谢夫人家丁结怨之后,故意埋没人才。”
“我曾亲眼看到谢夫人与崔亮书信来往,要求照顾徐府门生,我们也是敢怒不敢言。”
考官们纷纷发言。
“来人,将崔亮,拖出去,烹了!诛灭九族!”
“你们这帮人知情不报,念在举报有功,罚一年俸禄。”
“朕钦点马威当为今日春闱榜首会元,是为三首会元!”
马院长深吸一口气,沉声下诏。
心中对视马威,虽然还没见面,就已经好感度拉满了。
甚至有些迫不及待想要见到这个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好臣子。
还有那让人流连忘返的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