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公主和亲
“大王果然好眼力,这就是草木所作,江东那边叫做白纸,主要用于书写文字。”说着吩咐属下准备笔墨砚台。“大王请看。”刘胜写下龙飞九天几个字。
“果然不错,这白纸比之于竹简要好的不是一星半点,又更优于锦书。真的是书写的一大利器啊!不知道这白纸贵不贵,制作起来难不难?”
“具体的情况我们也不是很清楚,这是叶公子旗下的一个叫做龚磊的先生做的。据说是花了两个来月,无数次试验才研制成功的。”
“看来要研制出这纸张也不简单啊 !你们买了多少的纸?”
“5万贯”
“什么?怎么那么多?你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钱?”
“我们没有那么多的钱。我们把所有的家当凑出来也不够1万贯,还是还是借了3000贯。才凑齐1万贯的定金。”
“光是定金就要交1万贯,那么预定他们纸张的人应该不多吧?”
“大王你想错了,光预定他们家纸张的人就有两三百人, 有可能还要更多。最关键的是,我们5万罐才是最低档的,最高档的有100万贯,当然那是几个商家一起搞的。”
“这么疯狂?这些人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吗?”
“就跟大风刮来的差不多。你不知道在会上那些士绅到底有多疯狂?”
“那他们项家这一次至少应该赚了2000多万贯吧。”
“岂止2000多万贯。我估计他们至少应该有五六千万贯但收上来的大部分都是定金,定金应该差不多收了1000万贯。”
“这样岂不是一场会就弄了个富可敌国,他们卖的应该不只是纸张吧?还有些什么?”
“大王果然明察秋毫,除了纸张之外,他们还卖啤酒、咸鱼咸肉、船坞学校等等。”
“啤酒是什么东西?跟我们喝的酒有什么不一样?”
“啤酒是一种酒。比我们喝的那种酒要好喝十倍以上,正好我们今天带回来了,可以给大王尝尝鲜。”说着两人让随从拿出来一支他们带回的啤酒,这是一只用陶罐储存的啤酒。他们还特地弄了几只用竹子做的酒杯。
三人摆好酒杯,分别倒了三杯啤酒。然后又命人从地窖里弄来了冰块,把剩下的酒都放进冰块里面冰镇。“你们出去一趟,看来是涨了不少见识。连喝酒都变得这么高级?”
“大王你有所不知,这个冰镇的酒比没有冰镇的酒要好喝10倍以上。不信你待会儿试试看。”说着命人把已经冰镇的酒放进后院儿的水井里,并命人在半个时辰左右再拿出来。
“好,为了更这更好喝的冰镇啤酒,我们再等他半个时辰又何妨。来我们先喝着,没有冰镇的啤酒看看。”说着端起杯子一饮而尽,刚开始入喉时有难以言喻的酸涩,有点像泔水的感觉,继而慢慢地品味,多出来一些麦香的香甜,甜蜜夹杂着空气让他打了一个隔。
“果然不同凡响,确实比我们之前的米酒好喝不知道多少倍?我迫不及待的想喝冰镇啤酒了。这也是叶公子他们搞出来的?”
“是的,这个也是叶公司搞出来的。据说是他的配方,向家的一个胞弟项声搞出来的。”
“也不知道这叶公子的脑袋是怎么长的,居然能搞出这么多好东西。既然不能收归己用,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想想应该怎么样跟他们合作。这样,下次他们来收本金的时候,你们把我想和他们合作的心意传递给他们。”
“属下遵命。”两人异口同声的抱拳道。
三个月后 长安城
刘邦从晋阳率大军狼狈的回到了长安,这次攻打匈奴,不但差点儿没命回来。而且还损兵折将。刘邦的心情苦闷到了极点。这次的出征也让他认清了一些事实: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汉朝还很积弱,打匈奴还为时过早。同时国内矛盾重重,诸侯王有拥兵自重的可能。必须想办法早日解除掉诸侯王的威胁。
他想到这里的时候,立即吩咐各大臣到皇宫来觐见于他。
“我等叩见陛下,愿陛下龙体安康。”“好了,不必多礼,都起来吧。”说着刘邦命令所有的大臣全部都站起来。
“不知陛下找我等前来有何要事商办。”周博率先问道。
“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和亲之事。”
“是与匈奴和亲?”
“是的。你们也知道,我们这次在和匈奴对抗的时候已经一败涂地。为了稳住匈奴。我们曾经答应冒顿,要跟他和亲。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和亲缺少一位公主。各位你们认为这件事应该怎么解决?”刘邦假惺惺的道,其实他之前本来是属意长公主鲁元公主去匈奴的,但是吕后死活不肯,还寻死觅活的,他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出此下策。
听到刘邦这么讲,所有人立马明白:皇帝陛下这是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政治的牺牲品。所以希望诸位大臣能够发扬大无畏的精神,把他们自己家的女儿献出去。算盘打得很好,但是大家也不都是吃素的,半天没有一个人说话。
“成为公主去和亲匈奴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的:第一可以享受公主的礼节迎亲送亲,第二家族有机会补偿一个侯爵,第三朝廷另外赠送家族10万贯。”
但无奈这些人老成精的大臣虽然眼馋这喉结的虚名以及10万的礼品,但还是不太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往火坑里推。所以还是没人说话。
陈平看了半天,实在是看不下去 ,当初陛下也是因为他的计策才脱险而出。现在陛下这么小小的一个愿望,都没人能帮他完成。“陛下,我知道有一人。绝对可以去和亲。”
“何人?说来听听。”
“陛下有所不知,我们在被围白登山之时,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就有一位姓肖的校尉,勇武非凡以一敌十,最终因为体力不支,被匈奴杀死。陛下大力封赏了他。他的妻子娄氏听说后,收敛了他的遗骸,决定终身不嫁。前一段时间听说陛下有意要和亲。我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她。他为了让两族人民少受战争之苦,愿意出使匈奴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