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七星连珠!我在大明当国公 > 第28章 出征

第28章 出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马子豪一大早的起来,就到了英国公府

    张文轩昨日已经和周伯通过气了,说锦衣卫指挥使马秀铭可以直接放进来

    张文轩也是刚起床,一出门就听到马子豪一句

    “嗨害嗨”

    眼看着马子豪就要推开厢房门,张文轩赶紧出声制止

    “哎哎哎,马子,我搁这呢,那屋是我媳妇”

    马子豪也赶紧止住了推门的手

    火速拐弯跑到书房门口

    “英国公早啊”

    “别来这套,大清早的,来我这干啥?”

    “什么干啥,你就这么想我的?我想来看看你不行?”

    “你这话狗听了都摇头”

    “有话直说吧”

    “那个,我听王公公说,新军要打仗了?”

    “昂,当然,正好,说到这个了,你和我来”

    张文轩今天也确实想去找找马子豪,既然马子豪来了,就带他进了书房

    随后,张文轩在杂乱的角落处翻出一张手绘的松锦形势图

    也不放在桌上,直接在地下铺开

    “首先我们在大明京师,也就是后世的北平”

    “往东北走,是遵化”

    “到了遵化再往东走,是永宁”

    “永宁往北,便是山海关!”

    “届时我们出关作战也是走这一条路”

    “等等”马子豪听到这,打断了张文轩

    “你是说我们?我也去?”

    看着马子豪有些期待的眼神,张文轩自然不会让他失望

    “?肯定啊,你不会不敢上吧”

    “不不不,我来就是想让你打仗把我也带上,再给我一支兵,直接妥妥当当!”

    “那你先别想了,给你一支兵你不知道乱跑到哪里去,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有点路痴,地图给你你都走不明白”

    “啊这……其实我没有路…”

    “死刀谱,不听你解释,我继续和你说”

    “出了山海关,就是宁远城,宁远再往里是锦州城,而松山城是宁远和锦州之间的一个小城,但是现在,里面被围的是洪承畴,所以它现在与锦州城一样重要”

    “此次我们带一万金字营,七千金字营士兵留守京城,火字营带五千,一千留守京城,土字营则带三千,六百留守,飞雷营全带,无一人留守”

    “共带兵将两万一千人,吃喝可是个问题,本国公打算最近几天做些干米或者兵粮丸出来”

    压缩饼干也不是不能做,但成本太高

    干米和兵粮丸刚好

    干米指的是将米煮熟,晒干,再压缩,吃的时候用水一泡就好

    而兵粮丸也不是很难,用芝麻等粮食压碎,做成丸子,蒸熟,晒干,压成粉,再加粮,做丸子,蒸熟,再晒干

    这个过程一般要九次,但时间紧急,张文轩准备做三晒兵粮丸

    “我现在需要的是,你和我一起去!”

    “我不奢望你打啥胜仗,主要是在京城太危险”

    我走了没人护你

    听着这样的话,马子豪也是心中一暖,点头答应

    再过一会儿,马子豪高高兴兴的回府去了

    张文轩则是来到了工仗局

    谁知道他刚来就听到几千个工匠学徒和那20多个工匠的欢呼声

    “终于做出来了!”

    朱毅作为领事也是活蹦乱跳,结果一转头,就看到了自己的老大

    “国公爷,掌心雷的流水线,完成啦!”

    听到这话,张文轩也是高兴,如此一来,在战场上活下去并胜利的几率又大了几分

    “那么一日能生产多少梅找掌心雷呢?”

    “回国公爷,一日可产一万余!”

    “好!赶工制作”

    又过一会,张文轩和工匠局的人寒暄一二,便去了京营

    他本想下派一下研究《军器图说》和《神器谱》的任务

    他又想了想,算了,打完再说

    不着急,手榴弹就够了

    京营里四营兵将都在加练,他们中午吃的是大鱼大肉,早上喝的是带点肉沫的粥

    这再不好好练,他们都对不起张文轩

    张文轩的银子是哗啦啦的淌啊,也就是抄骆养性的银子也被崇祯拨过来了,不然张文轩要心疼死

    另外说明一下,这身体素质和前身生活技能是继承了的,不然张文轩早被笑死了,这掌管京营的英国公,居然不会骑马?!

    在后来的七八天,张文轩一直马府,京营,工仗局

    三点一线

    你问上朝?

    崇祯算个鸟毛,打仗最重要

    咳咳,开玩笑,就是说打仗比较重要,崇祯也是知道的

    还有,刘二牛的工部参事是批下来了

    主要是现在锦衣卫和东厂搞得火热,崇祯近些日子除了剥了一个御史之外又抄了几个不大不小的官

    就算是周延儒也不敢和崇祯反着来了,起码在一些小事情上是这样

    就比如任命刘二牛为工部参事的中旨

    明代的中旨,是指不经内阁票拟而直接自宫中下发付外实施的旨意

    明代自正统时期以后,逐渐形成了诏令的起草、奏章的批答必由内阁的惯例

    皇帝不经过内阁直接下发诏令、批答奏章的做法,既是对明代常规决策程序的违背,又助长了宦官权力,因此备受官僚群体的反对和批评

    但如今在这些小事上,周延儒这个首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多大事就过了

    至于打仗这件事,朝臣们还是支持的

    倒不是他们识大体,而是他们都认为

    清军都是蛮夷,不通教化,但就是能打

    他英国公再能打估计也打不过蛮夷,折腾去吧,把他自己折腾没了,朝臣和功勋们最舒服

    只不过,要钱是没有的,粮草自己想法子去,国库现在寸草不生,别指望给你拨款

    张文轩本身也没想从国库扣银子,对于这事也没太在意

    就在出征的前夕,马子豪,李封修,王忠,梅春,三柱子以及,张文轩齐聚英国公府的书房

    除了马子豪之外,张文轩第一次叫别人来

    不过李封修,王忠,梅春,三柱子也不算别人,都是自家军士

    而王忠和三柱子有些拘谨,包括李封修也有一些,这可是国公府

    王忠和李封修以及梅春相比于三柱子算是好一些的

    他们也曾进过皇城,李封修甚至进过紫禁城,但三柱子是实打实的土人

    对他来说,京营的营房都比他曾经的家要豪华

    在这略显沉重得气氛中,张文轩开口了

    “各位,能在这里相见,说明本国公将你们视作自己人”

    “明日,我们就要出发关外了,圣上将在正阳门外携文武百官送我等出征”

    “此次出征,顺的乃是天子之命,应的是百姓之心”

    “许胜,不许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