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七星连珠!我在大明当国公 > 第11章 李封修

第11章 李封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哦?孝陵卫?朕怎么不知道大明还有这一卫?”崇祯好奇的问道

    “此乃梦中太祖皇帝所告,守卫太祖之孝陵,有五千六百精兵,可与卢将军之天雄军媲美!”张文轩扯起犊子来那是个面不改色,哪有什么太祖所告,只是在前世看明史讲义的时候看到的

    孝陵卫位于后世南京市玄武区的东部,紫金山南麓

    明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次年马皇后去世,就安葬于此。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葬皇太子朱标于孝陵之东。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死,与马皇后合葬孝陵,孝陵地宫正式启用。永乐三年(1405年),孝陵工程全部竣工,为保卫孝陵,在朱元璋安葬之后的一个月内,即设孝陵卫和神宫监驻守。

    孝陵卫是作为专业性保护“孝陵”的部队。其中,有5600名官兵一卫,一卫中有5个所,每一个所中有1120人。这些官兵都是经过长期训练而挑选出来的,

    其中又挑选了500名精兵

    精兵的选择标准:能骑马扬鞭,飞速奔驰,还要骑马跨过一道壕,越过一堵墙,并在马上开弓射箭,三箭中两箭者才为合格

    这些精兵每五年进行调整考核一次,据史书记载,“不能胜任者,可令其男儿承替,无男儿承替者,应侍禄回乡养老”和末位淘汰制一样,不能胜任的人,就可以令他们的儿子来继续帮着守陵

    如果没儿子顶职的士兵,就可以领着俸禄回乡养老去了,就像领退休工资一样,据了解,当时其他一些兵种根本没有这样的福利

    孝陵卫的官兵共驻扎了267年,直到明朝灭亡

    历史上的崇祯帝根本不知道大明还有这样一支精兵可用,稀里糊涂的就没了命

    “既然如此,王承恩,拟旨诏孝陵卫入京,朕想看看太祖都夸赞不已的精兵如何”崇祯皇帝也是来了兴趣,马上让王承恩拟旨

    “遵命”王承恩还是带着圣旨跑去了翰林院,不一会又回来

    沓的一声,盖好玉玺,快马加鞭送圣旨

    “陛下,请看军营改制方案”

    “三大营杂乱不堪,如今急需改制,不如新老兵将打乱,还为五营”到了这种时候,张文轩又挺直了腰杆侃侃而谈

    “哪五营?”崇祯也比较欣赏他侃侃而谈时的样子

    “可依照五行,化为五营”

    “一曰金营,主杀伐,需两万步卒,重甲钢刀,大明之刀刃”

    “二曰木营,主生机,需两千太医院学徒,有大夫随行,伤亡可以大大减少”

    “爱卿稍等”崇祯听到这里,打断了张文轩的话语

    “朕的太医院加起来都没有两千,哪里来的两千军医随行?”

    “陛下不必担心,臣已经拉出四十岁以上老兵两千人,他们无力再战,但也想为国出力,不如送入太医院学习,不必太精,只需要会包扎伤口即可”

    “原来如此,爱卿继续”崇祯配合的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好方法

    “三曰水营,主海权,当今南洋被郑芝龙所把控,而关外鞑虏不通水性,若是能有一支水师,便可骚扰鞑虏,围魏救赵,五千人足矣”

    “四曰火营,主火器,自本朝开国以来,火器乃是重中之重,火炮为攻城利器,地雷乃守城利器,臣当日受太祖启发,有一设想,或许可以于天空而击地下,需六千精兵”

    “五曰土营,亦曰风营,主骑兵,需五千骑兵,五千铁骑同跑,风尘滚滚,故曰土营”

    张文轩说完,看着崇祯

    “妙哉,妙哉,爱卿所说,实乃朕从未设想之道路”崇祯听着张文轩的计划,激动不已,如若大明真有这样一支精兵,那还怕什么鞑子,还怕甚的流贼!

    “爱卿就按这个来改制,现在就去,朕当全力助之”崇祯再次给张文轩托了底,好让张文轩放下心来

    “臣遵旨”张文轩鞠躬作揖后便退下了

    ……

    出了皇宫,张文轩就风风火火的跑到了锦衣卫北镇抚司,你问干嘛?

    当然找马子豪

    “国公爷找下官何事?”马子豪有点懵逼,心里疑惑,难道又找我借人?

    顺便提一嘴,他俩到现在都互相不知道对方的身份,马子豪这几天也是两头敷衍,一边认识到英国公后台才是真硬,一边又不能现在就得罪骆养性,确实麻烦

    “马千户,说来惭愧,本国公还需问你借几个缇骑,这新军还未成气候啊”张文轩确实是来借人的,借几个身形高大的缇骑,好镇场子

    “英国公说笑了,借人嘛,完全没问题”马子豪也是赔笑,心里却羊驼乱跑,天天借人,迟早被骆养性知道,这不被收拾才怪

    不过没办法,谁叫人家是英国公

    张文轩借了二十个锦衣卫缇骑,便又直奔京营演武场

    水字营,土字营,木字营是一下组不起来的,连火字营都只能组个一半,倒不是人数不够,火器不够啊,只有金字营可以成建制

    诺大的演武场上,站着新老将士两万六千,而会使用火器者刚好有三千余人,这些是曾经神机营的旧部,张文轩又点了三千人,补足六千人,让一老兵带一新兵

    但军械库中鸟铳,也就是火绳枪,只有三千把,旧火铳早就烂的不能用了,都随时有炸膛的危险,所以两兵共用一新枪

    剩下的两万人,张文轩都准备编入金字营,不过还要选小将,于是乎他下令

    “诸位,这大营划分了,小将可还没选,这样,大家在这风雪中直立,站在最后不倒下的,就让他做总兵!”

    一月的顺天还是很冷的,寒风呼啸,还下着点雪

    本来两万营兵并未将站立这种事放在眼里,但站久了便不断有人坚持不住倒下

    张文轩不停的给他们打气

    “诸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若是连在风雪中傲立的本事都没有,那还当甚军?”

    一个时辰过去了,有的人冻的哆嗦,有的人腿长时间站立酸的打颤,但此时仍然有五千人没有倒下,其中张文轩就看到了那个三柱子

    等了一会,还有二百二十三人之时,将从之前的两千人列出,为小旗

    待还有二十三人时

    将二百人列出,为百户

    还剩三人时

    将二十人列出,为千户

    还剩一人时

    将两人列出,为都指挥使

    最后一人列出,为总兵

    最后三柱子并未当的了总兵,只做了个千户,这也很不错了,三柱子内心激动不已

    而做总兵的人是个生面孔

    “不错,这位军士,便是你们的金字营的总兵了,都别不服气,在这风雪天中直立两个半时辰,两万人中只有他,正真的万里挑一!”

    “这位军士,姓甚名谁啊?”

    “回国公爷,末将李封修”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