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科幻小说 > 丧尸文明 > 第八十六章 自愿者,志愿者

第八十六章 自愿者,志愿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加油站还有一些汽油存货!虽然不多,但是加满几辆车还是很轻松的。

    发动机有现成的,基地此前还有不少车辆,奔驰、本田、酷路泽等各种越野吉普车一大溜。这都是陈警官依仗的利器。

    摩托也应该找得到,哪里卖摩托去哪里找。那么难点其实就是使其能够在厚厚的积雪上跑起来。

    最不缺的就是木材,将木材做成木板也完全不费劲。想来只要有足够的面积,那么承受相当重量的雪地摩托完全是可行的!当然,摩托在前边拉,后边可以拽着一长溜的雪橇么,狗拉爬犁么。

    发动机可以拆卸现成的,宽大的转向前板,再加上宽大的履带,似乎零件齐全。剩下的就是依靠懂行的人聪明才智了。

    现在可不是谦让的时候,想到就说。

    “那个,我有个想法,大家参考一下。”老刘的声音在沉闷的室内打破了沉寂。大家都疑惑的抬头看向他。

    “咳。咳。”老刘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运输的问题,我想的办法是自制雪地摩托。再加上足够的爬犁,这样就构成了雪地上的交通工具。当然,为了御寒,可以加个棚子挡风。”老刘咧嘴笑了笑,这时候还幽了一默。

    听老刘的话说完,大家伙的眼神都是一亮!

    这个办法应该可以!

    老王向老刘笑了笑,点了点头。可老刘压根就没看见!因为老刘不太喜欢受到瞩目,可现在可是所有人都注视着他!所以老刘认怂的猫了腰,有点不好意思的腆着脸尬笑。右手放在老脸旁边,不停的向人挥手。

    “我觉得老刘的建议可行!我们应该现在马上就着手实现!”刘鑫看起来是仅存的高级军官了,这种事情直接就拍了板。由不得他不着急,断粮可不是小事情。

    老刘又叹了一口气,想起春城基地北城墙上那两道坚毅的身影……

    老刘的意见只管提,实现完全用不着他!现在基地里边找个会修车的,会木匠的完全不缺!老刘那种二把刀的动手能力还是尽量别上前丢人了。

    很快,有了指导思想,幸存者们开始行动了起来。

    老刘想着,最好是多做几辆,然后给咱“灯塔”小队几辆,这样以后再外出可就方便多了。

    严酷的寒冬也无法阻挡人们为了填饱肚皮而爆发出来的热情。有了目标之后,一切行动都有了希望和奔头。环城基地之中的颓废一扫而光,众多自忖自己手工活有两把刷子的人的自告奋勇的参加了到自制雪地摩托的浪潮中,一个个献计献策,就连那干瘪的肚皮似乎都已经不再发出饥饿的警告了。

    就连大姑娘小媳妇也都纷纷行动了起来,充分利用现有的简陋条件和材料,树皮和树枝树叶啥的制作摩托挡风篷布……

    凭借我国人的勤劳和智慧,将近十辆简陋的雪地摩托居然被大家在一夜之间就造好了!同时造好的还有近百架的雪橇!为了能够尽可能多的载重,所有雪橇的底部滑板都经过了加大加宽处理,同时为了减少摩擦力而使每辆摩托能够尽可能的有足够的动力拖拽,滑板的底部还做了一点锯齿凹槽处理!

    当老刘一夜醒来,发现当初难在大家眼前的关口,居然就这样就被攻克了!为了实验这种自制雪地摩托的性能,此时正有人骑着雪地摩托拉着雪橇在野地里撒欢呢!一群半大孩子高兴坏了,坐在雪橇上兴奋的高声笑着,叫着,发泄着被大雪阻隔在一方小天地里的抑郁。

    老刘看得心惊肉跳的!

    这可不是开玩笑啊!雪地厚度能有五、六米,这要是掉下来,人被瞬间没顶都是轻的!要是救援人员去的稍微晚了一会儿,掉里的人窒息死亡都有可能!

    这帮败家玩意,这种行为纯粹是在刀尖跳舞啊!

    老刘赶紧喊人,让这些人不要乱走,做实验就在眼前做呗,跑那么远干啥玩意?

    当然老刘绝对不会说心疼油料这些事。

    装备做好了,下一步自然就是拉人去搞粮食!能去多少人就去多少人,毕竟人数多了搞回来的粮食自然就多,能一次性搞定足够过冬的粮食当然最好。

    志愿者这个词再次成为基地的主题。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志愿者这个名词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最开始出现的时候,很是引起追捧,毕竟无私奉献自己的人绝对都应该算做英雄!平凡的英雄。

    但是志愿者这个名词随着出现次数的增多,频率的增加,开始有一些不一样的味道。最开始还只是简单的冲突问题,但是后来却出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老刘至今还记得那个孤独的坚守检测亭的女孩。当时的问题已经很严峻了,可作为柔弱女性的她却依然坚守在酷暑和孤独中!

    时至今日,也不知道她有没有幸运的逃过劫难。唉,即使逃过劫难,现在她又能去哪?该死的世道,该死的小星星!

    如今基地再次征召志愿者,又是危险的时刻,又是要直面受伤和死亡!和志愿者这个名词刚开始出现的时候一样,是向着这个该死的世界反击的战士!

    没有人知道这次“远征”的过程会怎么样,也许全军覆没也不一定。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没有人去,那么等待环城基地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哀鸿遍野……

    所以,无数的人报名,刘鑫他们只能根据身体条件情况,包括会不会滑雪、有没有野外生存经验、杀没杀过丧尸等等来优先筛选出一百人。

    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再加上老刘和基地的战士们,也凑够了五百多人的队伍。而令老刘无语的是,刘和他们居然也被选入了队伍当中……

    在所有人的理所应当的感觉中,却同时忽略了部队的战士们。他们没有志愿者那般高调,没有像志愿者一样受到瞩目,没有众人的欢呼。

    但是他们却平静的加入了外出队伍。如果脱下军装,他们也顶天就是稍微强一点的普通人而已。

    带队的是老王。

    简单的编组一下,战士们不用说,直接一个营,志愿者编成一个连,设置好各级负责人后就准备出发了。

    志愿者连的连长被设置成了刘所……

    好吧,老搭档配合比较默契。

    武器装备,麻袋,绳索等和从牙缝中挤出来一些吃的,所有能带的都带上。将所有志愿者配备上盾牌加制式长刀后,队伍就赶快出发了。

    目的地,粮库。

    距离17公里,没有方向标识,所有已知情报都是在末世之前,如今如何——应该……还是那样吧……

    所有人按照编组被绳索串起来,最终全部绑到爬犁两侧。十辆新鲜出炉的大号雪地摩托,每辆拖拽十辆爬犁,专门负责动力牵引。摩托上只备正副驾驶员和油料,不负责装载货物。

    灯塔小队自然走在了整支队伍的最前面!而老刘则又一次走在了“灯塔”小队的最前面……

    风,一刻不停。如恶魔的低语一般,在人们的耳朵里不停的发出催人心智的嚎叫。

    在老刘的眼里,除了雪就是树。雪沫扑在脸上,被体温迅速融化成水,却又迅速冻结成霜,逐渐开始堆积。老刘的头上套了一层头套,就是像恐怖分子戴的那种只露两只眼睛的,外面是棉帽,能够盖住后脖颈和耳朵,直接耷拉到肩部。再戴上护目镜,最外层是大衣帽,够厚,有毛,面料还防水。最后还缠了好几圈的毛围巾,就像裹脚布似的,缠了一圈又一圈,将领口和嘴巴鼻子全部包裹住。

    霜就凝结在围巾的最外层靠近鼻子嘴巴的位置。

    手上是棉手闷子,和手套不同,东北的手闷子是只有大手指头分叉,其余四指不分叉。这样的保暖措施更佳。其实在手闷子里,大拇指也是只在必要的时候伸进那个单独的指套里,大部分时间还是和其余四指呆在一起比较舒服。

    手闷子里是薄手套,五指岔开的,有时候不得不把手掏出来的时候,薄手套也能有点作用。

    脚上穿的是棉袜子,“线儿裤”也就是秋裤的裤脚是掖在袜子里的,再然后套上棉裤,这个棉裤是带脚部和背带的!外面是正常的军裤,脚上是加厚军靴。军裤也是两层,里面那层也要掖到靴子帮里,外面这层裤脚套在靴子帮外,用松紧带收紧。反复的嵌套穿戴让积雪无论怎么踩踏都无法进到靴子里。

    脚步暖和了,身上基本上就很抗冻,相反,如果脚部被冻着,即使身上不冷,也让人感觉很寒冷。而且脚部最容易冻坏。

    即使这样里三层外三层,老刘却依然能够感觉到身体热量在不断的流失。况且老刘的身体素质还那么的不一般。

    而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尽量缩小人体暴漏在严寒下的时间,老王最终下令,全体能上雪橇!

    “突突突突突突……”

    发动机的轰鸣在冰天雪地间回荡,成了寒冬里除了风声外唯一的声音!

    雪白的大地反射着阳光清冷的光线,照的人眼睛生疼,时间长了绝对会造成雪盲症。为了保护眼睛,没有护目镜的只能自己制作一个只留有一个窄小缝隙的木质眼镜,看起来很酷,绝大多数人的眼镜都是自己做的,一个个造型千奇百怪,看起来别有一番风景。

    这种小孔眼镜是爱斯基摩人的标配。

    树木有点稀疏,毕竟灌木和草类植物都被埋在了大雪之下,露出来的树干显得有些孤零零的。不过拖着长长的队伍的摩托车也只能小心谨慎的前行,因为后边的爬犁队伍有点太长,而且中间连接的也只是柔软的绳索,雪爬犁为了赶工,也没有制作相对复杂的转向装置,一切都靠最前边的摩托车带。

    这就导致了行军队伍的速度被大大拖慢。

    速度慢了,人体暴漏在严寒中的时间就会变长,很有可能有人就会挺不住,进而有可能造成减员。

    老王只得行军两个小时就需要找地方进行休整一下,树枝不缺,找到房子就可以生火。

    东北大平原上的路况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不会有像西北那边走着走着就是一道横沟无法通过的情况发生,这就省去了突前的侦察兵。要知道能见度不高的情况下,离队前出侦察是十分危险的,要知道人走过的痕迹在寒风的作用下几分钟就会被抹去。

    不过老刘三人组还是被派了出去,不是为了寻找临时庇护所,这是为了防止有丧尸动物的袭击。

    雪壳经过许久的冰冻和蒸发,比起初冬时节已经变得硬化了许多,这样的好处就是雪板的摩擦力更小,缺点就是雪壳下面很有可能形成空洞,一旦雪壳破裂,人掉进去就会直接掉进一个大坑里面,不但会被雪壳下面的软雪埋里面,还容易摔伤……

    风化后的雪沫更硬一些,密度更大,变得就像冰渣,打在人的皮肤上生疼。

    老刘三人组穿成了一串,脱离了大部队当先前行。但是距离大部队并不算太远,保持着喊声和视线极限处。

    路线是由老王交代给老刘的,路程不近,又没有什么明显的标志。在这种风雪漫天的天气里无参照远行,实在是考验人毅力与技巧的事情。

    老刘的方向感还行,但是距离感不太好,尤其是对古代“两天路程,三天路程”是一点也不感冒,不过现在却深刻体会到了为啥用时间单位来表示路程。因为实在是没有参照物啊!你说向北走了多远,可实际行进的过程是速度有快有慢,路线是曲曲折折。这种探索式的行进真的是考验人冒险精神的标准试卷。毅力稍微差一点,随时可能打道回府。

    要是有gps啥的,手机一导航,那不省事多了么!

    可现在呢?除了树就是雪。雪沫糊在护目镜上,时不时的就得用手闷子擦一擦。咋知道多远啊?为了躲避树丛啥的,再绕几个弯,一个小时下来不晕头转向就是能人了!

    好在挂在天上的“大圆盘”一直都在那,提示着老刘究竟身处何方。

    这个粮库位于春城西北方向,属于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大型粮库,周边还是有名的粮油集散地市场。那里储备的粮食足够整个基地的人吃上几年!不过考虑到损坏和停电等状况,就算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剩下的也应该足够大家伙挺过这道难关……

    城区有建筑的时候还好,虽然后长出来的大树很阻挡视线,但是楼房还在那,上边的广告牌还存留不少,还可以借鉴参考。可随着远离市中心,方向就很难说得清了。老刘能依靠的只有当初从富豪家里淘来的指北针。

    ……

    队伍走走停停,没有建筑物来避风,只能找个树根,挖个雪洞暂时休整避风,如此几次之后,索和也不得不加入到侦察分队来,毕竟他才是正统的侦察兵出身,受过特训,比老刘这种半吊子强多了。

    幸运终于降临在老刘头上一次。大致的方向没走错,就是偏离了目标点大概有个15度而已。差点擦身而过!

    好在几个高高的钢制走廊孤零零的伫立在风雪中,让索和及时的察觉了不对劲。这才最终找到了粮库……

    整个粮库几乎都快被埋在雪下了!只留下屋顶顶者高高的积雪,看起来就像是连绵起伏的雪丘陵!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