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庙堂斗诗
宋之问,汾州(山西汾阳市)人,字延清,善文辞、工书法、爱武术,长得虎背熊腰,高大俊朗,年方34岁,正直青春韶华,写下了不少好诗,再加上薛怀义的极力推荐,不停地给武则天吹耳边风,武则天便提拔他做了左骁朗将,让他在武三思手下效力。左骁朗将为正五品武官,掌握着一定的兵权。 后来,他又与大诗人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以文学言语被天子顾问,出入侍从,礼遇尤宠,乃从龙之臣,为世人羡慕。
宋之问不甘落后,放下自尊和清高,竭力巴结薛怀义,极尽谄媚之能事,据说他还曾替薛怀义提过尿壶、牵过马。宋之问做梦都渴望自己能得到武则天的宠爱,爬上女皇的龙床,于是便来了个毛遂自荐,写了一首艳诗《深宫困情》献给女皇。
深宫大院一罗帷,
微臣自愿两侧陪。
俯首甘为小白儿,
任君弛聘战逆贼。
罗帷是指洞房的丝质蚊帐,小白儿是武则天骑行的千里马。情诗的大概意思是,他做梦都想成为武则天的“幸臣”,让她骑着,天天侍寝左右。这家伙皮肤白皙,浓眉大眼,五官开阔,高大俊朗,武则天确实相中了他,可是这家伙有一个令所有女人都退避三舍的致命硬伤,那就是他有口臭,据说还奇臭无比,能熏死一头牛。
武则天对宋之问的这首诗赞不绝口,然而,待他离开之后,却对上官婉儿说:“这个宋之问,的确是个难遇之才,堪比伯牙子期,只是他口臭熏人,让朕无法忍受。”由于他的口臭,宋之问的美梦最终化为泡影。
宋之问听到皇上在喊他,马上从朝臣中走出来,上前几步道:“微臣遵命!”
武则天见宋之问一下子来到了自己的跟前,居然离自己那么近,生怕自己听不到他的诗词似的,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一些,已经六十七岁,但是,耳朵还不聋,没有必要让他离自己那么近。武则天虽然没有闻到他的口臭,但她还是感觉浑身不舒服、不自在,连忙捂住鼻子,朝他挥挥手,示意让他后退几步。
“宋将军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口臭!”
台下的大臣见武则天言语中揭了宋之问的短处,抠了他的伤疤,都不约而同哈哈大笑起来。此时,宋之问双颊瞬间变得通红,他双手攥拳,睥睨了一下群臣,不屑地说道:“本将军虽然有那么一点点的口臭,但是从我这张口中吟出的诗词却是香的,尽是花儿的芳香,你们都站稳了,听好了!”
“卧槽!还花儿的芳香呢,怕是吐出来的废话比茅坑里的狗屎还要臭吧!”高风少年轻狂,向来厌恶这种自诩自大,好吹牛逼之人,见他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便挺着身子怼了几句。
宋之问知道高风是武则天的红人,并没有搭理他,也没有和他纠缠拌嘴,反而慢悠悠地吟唱起来:
西京城东一桂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古人无复西京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此时的西京长安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也是桂花飘香的季节,朝堂外的一棵桂花树上开满了花儿,大家都能闻到浓浓的扑鼻花香。这首诗写得就是眼前,意境又很深沉,用情又真又切,并且让花儿的芳香再次沁入众人心脾,所有大臣都在默默吟诵“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两句诗词,无不陶醉在其中,慢慢品味,久久不能回神。
“好!不知道宋爱卿这首诗叫什么名字?”武则天为他的诗词所折服,眼睛再次看向宋之问,连说话的语气都变得委婉了许多,言语间的称呼一下子由宋将军变成了宋爱卿。
“微臣的诗名为《恋伊人》!”
“好!此诗可以堪比高风的《中秋夜·满庭芳》,也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武则天满意地点点头。没想到这家伙果然对自己用情那么深,一年前,他刚刚当选芙蓉才子的时候,就给自己写过一首情诗《深宫困情》,向自己表白,要屈身做“白儿”,任由自己弛聘。这首《恋伊人》满篇里写的都是对自己的思念之情,恐怕也是专门为自己所作,可是,他那满嘴的口臭,确实让人难以接近。
上一届的芙蓉才子诗词大会,武则天亲自担任评审团团长,见这家伙诗词作得好,人长得又高大威猛,英俊潇洒,便将芙蓉才子的称号给了他,没想到他竟然有口臭,真是令人难以容忍,这个做“幸臣”的机遇,他还是免了吧!
要知道,一旦被武则天选做“幸臣”,那简直就是攀龙附凤,一步登天。宋之问如果没有口臭,现在恐怕不再是一个五品的左骁朗将了,最低也得是一个正四品的轻车督尉。
《恋伊人》?我呸!他宋之问也敢称这首诗为《恋伊人》?此诗乃为他的亲外甥刘希夷所作,诗名为《代悲白头翁》,原文是这样的: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刘希夷作这首诗的时候,已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宋之问见他的诗词异常美妙,就想将此诗窃为己有,但是,这“六亲不认”的亲外甥死活不同意,狠心的宋之问便命令下人将刘希夷用土袋活活压死,亡年二十九岁。
《旧唐书》本传对此事有专门记载:“刘朗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然志行不修,后为奸人所杀”。《旧唐书》中提及的奸人指的就是宋之问,他将自己亲外甥的诗词——《代悲白头翁》稍作修改,便成了他的《恋伊人》,真是无耻之极,卑鄙到顶。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病死,宋之问因攀附“幸臣”张易之,被唐中宗逐出朝廷,发放到了边远。他家的下人才将此事告知别人,不然,刘希夷的这首《代悲白头翁》就真的被他窃取了,只是,他的这些龌龊事,武则天一直到死都不曾知道,不然,她会活剐了这个欺世盗名之徒。
随着武周的强大,大臣们的俸禄不断增加,待遇也不断提升,这些年,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女皇武则天事必亲躬,农商并重,扶靖怀柔,武周在她的带领下居然会如此强大,周边诸国像天竺、扶桑、波斯、吐蕃、大食、东罗马帝国、流鬼国、乌桑国等不论大小,均是来朝来贺,多次派出使节,来武周学习,进贡献宝。
此乃武周建国后,第一次摆群臣庆功宴,规模如此之大,空前绝世,实属罕见,朝堂内外足足坐了五百多人,每一位赴宴的臣子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他们为武周的崛起和强大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高风深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一句经典名句的由来,可是,此时此刻,他却无能为力,没办法当众揭穿这卑鄙小人,没有人证和物证,说出去的话自然也就没有分量,别人也不会轻易相信,既扫了大家的兴,又破坏了和谐的氛围,整不好还会被宋之问倒打一耙,说自己羡慕嫉妒恨,他不得不暗自祈求苍天:老天爷!你睁开眼,这儿有个不要脸的家伙,你降下一道神雷,劈死他吧!
“等庆功宴结束了再揭发他也不迟,绝对不能让宋之问这样的小人得志,横行霸道!也不能让刘希夷这位青年才俊白白冤死!不过,老子也得治治他,给他一点教训,让他别太嘚瑟,一定要让皇上感觉到他这首诗写得并不完美,让他暴露出瑕疵,好像是意犹未尽少了几句,还得靠自己给他补上,才算完满。”高风心里暗自想道。
其实,在古代,因为有才而被杀的并非刘希夷一人,秦始皇焚书坑儒,杀害了多少儒家大亨。曹操一人就杀了杨修和孔融两位大才子。杨修是因为他太过装逼,爱卖弄小聪明,好揭曹操的短处,自己作死,而孔融则是与曹操政见不同,才屡次冒犯曹操。《三字经》中提到的“孔融让梨”的孔融,就是被曹操杀害的那个孔融,他乃孔子的二十世世孙,他们相差七百多年,由于孔融是名门之后,在当时名气很大,他也因此而更加性格疏狂,出言无忌,目空一切,以致招来杀身之祸,孔融被杀时乞求曹操别杀他儿子,他年幼的儿子却说出了一个千古名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可见孔子的后人文化功底有多厉害,他们随便说出的一句话都是千古名句。
“启禀陛下,我觉得宋朗将这首诗,写得还不够完整,有一种虎头蛇尾,匆匆收笔的感觉,好像还是一首断意诗。此诗既然是《恋伊人》,就得流露出那种哀愁、凄悲的相思之情,方显得完整无暇。”高风面向武则天喋喋不休地说道。
“哦!这么说,芙蓉才子是想给他补上几句了!”
“正是如此!”
“还请芙蓉才子速速将此诗补齐,让朕听听!”
“好,我这就吟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好,我来接上几句试试!”
西京城东一桂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古人无复西京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宋之问听到高风吟出“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的诗句后,吓得浑身直打哆嗦,立马惊出了一身冷汗,浑身湿嗒嗒的,额头上冒出了豆粒大小的汗珠。最后两句诗乃是出自他亲外甥刘希夷之口,这小子怎么会吟唱出来,莫非他知道十年前自己的“杀亲夺诗”之事?他越想越怕,巴不得高风赶紧消失。
高风要拿李贺的经典佳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压制他,告诉他什么是人间正道。他宋之问剽窃别人的诗,我也剽窃别人的诗词,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另外,他又故意加上了两句刘希夷的断头诗来威胁他,让他知道,你的丑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让他心服口服,懂得敬畏。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好啊!经典!绝唱!”
武则天高兴的一下子站了起来,双手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群臣也被这千古绝唱惊呆了,这高风真不愧是芙蓉才子,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准得惊艳全场,令人自惭形秽,自叹不如。
这时,高风突然搂住宋之问的肩膀威胁道:“这首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恐怕陛下还不知,此诗并不仅仅是我俩合力所作,其中,还有你亲外甥刘希夷的一份功劳!”
宋之问怕高风将自己“杀亲夺诗”的龌龊事当场抖露出来,连忙甩开高风的手臂,跟着大家一起鼓起掌来向他示好,还恬不知耻地阿谀奉承道:“高公子这四句诗词加得绝了,真是千古绝唱啊!末将佩服!”他说此话的时候,故意将自己的身份往下压了压,称自己为末将,而不是本将军。
宋之问一生写了好多诗词,流传至今的有218首。武则天死后,他因攀附幸臣张易之而被流放到岭南,那时,他却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诗文翻译: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还有一个真实的原因:自己是个杀死亲外甥的逃犯,恐怕被抓,才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什么玩意儿,给别人补充两句有啥了不起,有本事自己作一首试试!”薛怀义替宋之问打起了抱不平。
“好!应薛方丈的邀请我就再来一首。”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待高风吟完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全场爆发了激烈的掌上,此起彼伏,一浪赛过一浪。
“我上官婉儿毛遂自荐,也来一首《众仙赏花》:东风邀客赏蓝天,草绿果红捧众仙。百媚千娇皆逊色,一叶桂花飘云间。”
“好好好,还是上官婉儿的《众仙赏花》作得好!”武三思带头翘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