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谋略
“孟德,你对辽东战事有何看法?”
何晋左思右想,最终还是选择考一考他。
如果正逢大争之世,他还真不敢用曹操这样的人,甚至还会有除之而后快的决心。
但现在的大秦帝国,正逢盛世。
而且大秦吏政经四百年沉淀,已经相当完善。
如果真有人起了篡秦之心,帝国基石四十六世袭家族也不会答应。
这就是当年圣祖为何要保全四十六世袭家族延续的根本所在。
“风、林、火、山。”
曹操只回了四个字。
可就是这四个字,震的何晋一阵惊厥。
他太了解这四个字了,而且现在的大秦帝国恰恰就需要这四个字。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想想我秦军现在需要的正是这四句话啊。”
何晋没想到,他居然还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
“不错!连年平叛,不说耗费国资钱粮无数,久拖而不绝,才是新郡叛乱不止的根源!”
曹操发挥出过人的军事才能,一语道破朝廷当下困局。
“继续说。”
何晋来了精神,竟然稍微坐起身来。
曹操忙上前搀扶恩师。
“辽东平叛其根源在于朝廷顾及太多,久不能下定决策,故而才使得马韩有机可乘,如要永绝后患,必用雷霆手段。”
曹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这个提议说的一点没错。
秦军已在真番、临屯二郡部署了第13军三万人。
这股力量完全能平息二郡叛乱,连带着将三韩尽灭。
“内阁早在二郡叛乱初期提议恢复军功制,可有些事情不是内阁能左右的。”
何晋一声叹息,这些他心里都是非常清楚的。
内阁早在辽东二郡叛乱出,就提议重启军功制。
但还没等议案送到十一世皇帝赢照那里,翰林院三千学士在翰林大学士文渊的带领下,来到咸阳宫墙外,以绝食对抗重启军功制的提案。
翰林学士是天下舆论的聚集点。
内阁迫于舆论压力,只好把提案暂压了下来。
翰林学士抗议,也并非不无道理。
重启军功制,虽能快速平叛,但这也会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
军功制是以首级记军功的,所以时常会出现滥杀充数事件。
而这个现象在始皇帝时期最为严重,屠城杀俘已成普遍现象。
所以,自圣祖后就废除了军功制,以减少杀戮。
新郡虽不比内地四十八郡,但也是大秦的臣民。
用如此极端的方法,确实有伤天和。
“老师,恕学生直言,如今不用,更待何时啊!”
曹操一脸担忧之色。
如今的秦帝国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边缘。
大厦将倾还讲仁义道德。
“这不是你该操心的,更何况你能说服翰林院那些老匹夫吗?”
何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有些失了分寸。
但还是有意无意想听听他还有什么办法。
“老师请恕罪,学生说服不了翰林院三千学士们,但学生确实有一办法。”
曹操转念想了想,谏言道。
“说吧。”
何晋开口问道。
“军功制复用不在我大秦疆土内便是。”
曹操答道。
“继续说。”
何晋侧耳聆听着。
“划分出一片战区,有限的在这个区域内实行军功制作战,据学生所知,二郡再次叛乱,责任全在马韩新任国王唆使,就把三韩划为军功制作战区域,这样对外作战,学生想翰林院三千学子不会发难。”
曹操献上一道策略。
不得不说,这个方法,既避免了引起国内舆论。
又可直中平叛要害,灭了三韩,二郡叛乱也可迎刃而解。
“嗯。”
何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个主管内事的大理寺卿,居然能想到如此策略。
何晋看向他的眼神,又发生了些许转变。
太尉张禄如今行事太过独断专权,而且还手握兵权。
如果能有一位不是出身兵部的人接替其位置,很大程度上能制衡一人权重的情况。
“孟德,老夫打算调你去兵部任职,你可愿意。”
何晋心里自然算,有了想法,随后问道。
“学生遵老师意愿。”
曹操跪拜在地,回答道。
他此刻已经能感觉到了什么。
朝野纷争,他怎么也知道一些秘闻。
“嗯,去了兵部,你只能从侍郎做起,你可愿意?”
何晋再次考验着眼前自己的学生。
“愿意。”
曹操肯定答复。
“很好,孟德,老夫实话告诉你,军人坐太尉这个位置,他过霸道,老夫调你去兵部任职,还望你只老夫苦心。”
何晋还算没看走眼,随后说出了实情。
话语虽没有说透,但意思已经很明了。
“谢老师栽培。”
曹操自然是一个明白人。
心里虽然明白,但仍不形于色。
“你去吧。”
何晋真的有些坚持不住了,头上尽是虚汗的挥手劝退道。
“学生告辞,老师珍重。”
曹操也不纠缠,一声告别后,离开了丞相府。
而丞相何晋,开始布置一盘大棋。
一盘在他死后,能保大秦江山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