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娶亲
太原李府挂上喜庆的红布绸张灯结彩,由于是赵郡李氏来太原安置于“一品香”酒楼为迎亲之地,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也在来太原的这几天依序完成,而今天要进行花轿迎亲;拜堂;宴宾;闹洞房;合卺…
因为是四哥李元霸大喜之日,今日的李智格外的守规矩,还不忘帮忙整理好今日宾客宴席安排,把“一品香”的厨子全部叫来府上,今日酒楼赠送美酒“花千”一坛,只为了给四哥李元霸的宴席办得热闹点又最好…
李元霸今日身穿新郎喜服绯红色的袍子,“四哥,今日可真是俊俏啊…”
“我哪天不俊俏了…”
“对对对,我四哥是天下最俊俏之人…”
“那就有点过了…”
“有吗…哈哈哈…”
“好小子你敢戏弄你四哥,看我不打你…”
“四哥手下留情啊,我知道错了,你还是把你打我的力气用在晚上吧…”
“知道错了就好…嗯,不对,我缺那点力吗,我天生神力用不着看我不教训你…”
“四哥,我错了我知道错了…”李智正好看见母亲窦氏,
“母亲救我…”一把躲到背后
“你们这是…”
“母亲,我们只是闹着玩呢…”
“对的,四哥成家之后怕是再也不能像现在这般嬉闹了…”
“你们俩呀从小一起嬉戏打闹惯了,现在你四哥成家以后就是大人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了,要当一家之主了,不然会被人笑话的…”
“嗯,孩儿明白,只是想让四哥放松放松一下…”
“我哪有不放松的…”
“你还说,昨晚上你兴奋的都睡不着觉拉着我说了一晚上明天要怎么办,做错了怎么办,不都交代好了吗…今天早上又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两眼呆滞,说什么都听不到…”
“有…有吗…”
“当然啦,你看我这黑眼圈就是见证…”
“哦…那不好意思…”李元霸手挠了挠头
“这有什么的…好了,现在不是好多了吗,走吧…”
“走,去哪…”
“嗯…你难道忘了你要去花桥迎亲拜堂了吗…”
“哦…有点紧张忘了…嘿嘿嘿”
“那还不走起,等着新娘子自己跑来跟你拜堂成亲啊…”
“母亲,我们去把你那儿媳妇带回来……”
“母亲,孩儿去去就回去…”李元霸
“去吧,莫要误了时辰…”
“嗯嗯…”
“四哥走啦,别误了良辰…”李智拉着李元霸往大门跑去…花轿迎亲人马均已备齐,李智将大红花给李元霸戴上,上马整理衣服,“出发…”锣鼓声响起朝“一品香”酒楼而去…
而酒楼一大早便已经开始了着妆,女家喜娘用五色棉纱线为新娘家绞去脸上汗毛,客人兴吃“开面汤果”。
………
迎亲队伍大锣大鼓敲打着热闹非凡,一路上说着步骤…
花轿临门,女家放炮仗迎轿,旋即虚掩大门“拦轿门”,
“四哥稍等一下…”
李智下马上前将红包塞入方始得开,“见者有份”里面全是白银五十两,姑娘们欢喜地打开门…
花轿停放须轿门朝外,女家有人燃着红烛、持着镜子,向轿内照一下,谓驱逐匿藏轿内的冤鬼,称“搜轿”。女家中午为正席酒,俗称“开面酒”,亦叫“起嫁酒”。
新娘上轿前,经男方喜娘三次催妆,佯作不愿出嫁,懒于梳妆(当然也有封建婚姻确实不愿者),而后坐娘腿上,娘为女儿喂上轿饭,寓意不要忘记哺育之恩。
“太原李府前来迎亲还请新娘上轿…”
“莫急,如此良辰美景不作首诗新娘可等着呢…”
“四哥昨天教你的诗别忘了,上啊,涨面的时候到了…”
“嗯…放心吧,记得牢牢的我背了一晚上了…”
“去吧…”
“嗯…”
“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
若道团圆似明月,此中须放桂花开。”
周围的人一片欣赏赞美…
“新郎大才,不知道可否还有…”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
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房间里姑娘们欢笑声“郎君,可还会…”
“四哥,这可是嫂嫂说的加油啊…”
“娇羞不肯下妆台,侍女环将九子钗。寄语倦妆人说道,轻施朱粉学慵来”
李智“说嫁心惊尽日痴,尊前玉箸镇双垂。不知夫婿尤怜惜,却忆娇嗔阿母时。”没等房内传出下一句话,“动手…”冲入房间里抛撒红包一顿哄抢“四哥快去抱新娘啊…”
李晴文着青色翟衣执却扇,李元霸轻轻的将其抱起,李晴文依偎在李元霸怀里跨过大门放上轿子…新娘座下放一只焚着炭火、香料的火熜,花轿的后轿杠上搁系一条席子,俗称“轿内火熜,轿后席子”。起轿时,女家放炮仗,并用茶叶、米粒撒轿顶。
新娘兄弟随轿行,谓之“送轿”。城区抬花轿要绕至千岁坊或三法卿(地名)等处,以讨“千岁”、“三发”彩头。兄弟送至中途即回,且要包点火熜灰回来,并从火种中点燃香或香烟,返家置于火缸,俗称“倒火熜灰”,亦称“接火种”。
李智在前一路抛红包,“今日我兄长大喜,见者有份,为我兄讨喜各位皆可去讨杯喜酒喝,另酒楼今日有赠美酒一坛…”红包内包有千金(铜钱)
“恭喜四公子大喜,贺喜四公子……”
………
“谢谢,谢谢…这小子比我还高兴…”
花轿进门,男家奏乐放炮仗迎轿。停轿后卸轿门,由一名五六岁盛妆幼女(俗称“出轿小娘”)迎新娘出轿,用手微拉新娘衣袖三下,始出轿。新娘出轿门先跨过一只朱红漆的木制“马鞍子”,步红毡,由喜娘相扶站在喜堂右侧位置。是时,新郎闻轿进门,即佯躲别处,由捧花烛小儇请(找)回,站左侧。
李元霸,李晴文步入喜堂…主香者和新郎、新娘皆遵赞礼声动作。赞礼者喊:行庙见礼,奏乐!(乐起)主祝者诣香案前跪,皆跪!上香,二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赞礼者接着赞唱:升,平身,复位!跪,皆脆!接唱:升,拜!升,拜!升,拜!又唱:跪,皆脆,读祝章!由一个十三四岁小儇跪在右侧拜佛凳上读毕(事先念熟,不可读错)。赞礼者又唱:升,拜!升,拜!升,拜!整个过程总称为“三跪,九叩首,六升拜”。最后赞礼者唱:礼毕,退班,送入洞房!
李府开始宴席宾客招待…
由两个小儇捧龙凤花烛导行,新郎执彩球绸带引新娘进入洞房。脚须踏在麻袋上行走,一般为5只,也有10只麻袋,走过一只,喜娘等又递传于前接铺于道,意谓“传宗接代”、“五代见面”。
而后取下却扇相见饮合卺酒…李元霸一字晴文两手相交…合卺是将一只卺破为两半,各盛酒于其间,新娘新郎各饮一卺。匏瓜剖分为二,象征夫妻原为二体,而又以线连柄,则象征由婚礼把俩人连成一体,故先分而为二,后合二为一。
………
门外家族子弟准备闹洞房…
“你们怎么在这里干嘛,走走我们喝酒去…”李智拉着他们便去喝酒去了…
“这小子算他还有点良心…嘿嘿嘿…夫人我们就寝吧…”
“嗯…”
…………
另一边李智和宾客席宴招待喝的昏天黑地把酒言欢…
“执烛新郎喜不禁,鸳鸯终结两同心。
欲和娇妹倾情语,却见羞颜塞口音。
赧态低眉人栩栩,洞房妙趣意深深。
堪称精品民间纸,兼备形神叹古今。”
………
李智送走宾客才回房睡直到天亮,李元霸李晴文都起来开始奉茶了还未起……
“父亲,母亲,五弟呢,平日里他最活泼怎不见他…”
“别说了,你弟那酒量你还不知道吗,醉的七晕八素的…”
“哎,现在我已经叫人准备醒酒汤了…”
“我明白五弟的心意他有喜有悲,只是担心以后自己独自一人了…”
“父亲母亲自然是知道的,只是现在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希望早些找到良人伴他一生…”
“五弟无论才学还是武略皆上等,家世生来富贵更是不用说了,没有找不到的…”
“晴文,就是因为五弟这些所以才难找啊…”
“是啊,智儿这般才是让为父为难的啊,换了别人还好些,他的话只能优中选优就算了还要你弟喜欢,不然也于事无补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