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娘的,朕同时面对着北边的满清和国内的反贼,宁可吊死在后山的歪脖子树上也没有南迁。现在不过是土木堡兵败,涌进了几万瓦剌兵,就有人想要南迁了。
“来人,把这个妄言南迁,祸乱军心的徐珵给拖出去斩了。”
没错,崇祯皇帝朱由检又重生了,不过这次早了200年,穿越到他祖宗朱祁镇弟弟朱祁钰的身上。
“殿下,徐珵所言南迁是不可取,但因言杀大臣,似乎不妥。”说话的是兵部左侍郎于谦,尚书邝埜在土木堡殉国之后,他就已经是兵部一把手了。
嗯?这不是谦儿哥吗?要问朱由检在上一世的困局中,最渴望拥有的能臣是谁,那无疑就是面前的于谦和武宗年间的王阳明。虽然后来也明白了大明朝的灭亡乃是积弊之下沉疴难返,并非是袁崇焕孙传庭那些人不给力,但还是改变不了于谦于少保在朱由检心目中的地位。此事过后定要与于谦好好亲近亲近,不过现在,这个徐珵是非杀不可。
朱由检附身的郕王朱祁钰脸色阴沉,目光扫过这座因为土木堡之败而人数减半的奉天殿,冷冷说道:“你们中不少人,都是太宗朝的老臣了,太宗皇帝迁都北京不过二十余年,是为了什么难道你们都忘了吗?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太宗皇帝对于天下臣民的承诺,也是我们所有朱家子孙的承诺。孤知道,你们中不少人都有南迁的想法,打量着就算北京乃至整个北方都丢了,也能在南京城里心安理得地吃着朝廷俸禄,最差也不失一个江南富家翁。
对于这些人,孤想问问你们,靖康之耻才过去了多久,太祖浴血建国又才过去了多久?你们就忘了异族铁蹄之下,我华夏子民的哭号了吗,忘了太祖皇帝驱除鞑虏之时的艰辛了吗?
本朝自太宗之后,确实不怎么因言杀人,但也不是不杀,孤今天就要用徐珵的人头,告诉大明子民,告诉北京城的官兵将士,也告诉你们,大明没有退路,孤没有退路,你们,最好也不要想着有什么退路!”
郕王朱祁钰一口气说完这些之后,又看了看朝臣们,大部分人都低下了头,只有于谦等几人有些吃惊地看着自己,却也没有再出言反对。哦,还有一个吓破了胆的徐珵正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不过谁去管他。
“锦衣卫何在!”
一个穿着飞鱼服的中年人侧跨一步,出列说道:“臣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在!”
“把徐珵拖出去,也别在午门了,找个人最多的地方当众斩首。然后告诉北京的老少爷们,孤哪里也不会去,就在这北京城中等着也先,要是北京城破,孤同他们一起共赴国难!”
马顺左右看了两眼,两个锦衣卫便走了过来,一左一右架起已经瘫坐在地上的徐珵。这时,徐珵好像恢复了一点精神,拼命的喊着自己相熟之人,想让他们替自己说两句,求求情。但被喊到名字的人无不是把头垂的更低,心里只想徐珵赶紧被拖出大殿,千万莫要连累到自己。
徐珵的喊叫声越来越远,奉天殿中还是一片寂静。
“既然没人再提议南迁了,就由内阁和兵部一起议一议北京城的防务吧。议完之后,便送给孤。”朱祁钰愣了一下,继续说道,“便送给太后和孤看一下吧。”说完便宣布了散朝。
于谦没有立刻就走,而是来到了站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一位老人身边,搀扶着他慢慢往内阁方向踱去。
“王尚书,今日监国以雷霆手段就处死了徐珵,跟过去大相径庭。”在百官眼中,郕王朱祁钰一直是一个文文弱弱的王爷,就算是今上出征,命他监国,历次早朝时也大多是一言不发,今天竟然说了这么多,还当场处死了一位大臣,实在是出乎于谦和在场官员的意料。
这位被称作王尚书的老人便是吏部尚书王直,洪武年间生人,到现在已经历经六位皇帝,而且眼看就要第七位了。老人家一只手被于谦扶着,另一只手捋了捋花白的胡须说道:“郕王今天这个样子才像是太祖和太宗的子孙,以前可能是我们都看走了眼吧。眼下这个局面,有此一王,也算是国之幸事了。”
于谦咀嚼着王直所说“国之幸事”四个字,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脚下竟是走慢一步,差点把老人家拉得一个趔趄,赶忙赶上,王直却像毫无察觉一般继续向前走着。
朱祁钰离开奉天殿,便向着后宫走去,在那里,还有一个自己不得不去见的女人,那便是先帝宣宗的第二任皇后,当今皇上的亲生母亲,也是自己名义上的嫡母孙太后。孙太后是建文年间生人,到现在历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五朝,自从自己的丈夫仁宗皇帝死后,便和婆婆张太皇太后一起辅佐自己八岁的儿子朱祁镇,成为这个帝国真正的掌舵人,直到八年之后朱祁镇亲政。一个月前,朱祁镇率大军亲征,虽然任命了自己的弟弟朱祁钰作为监国,但宫里实际说了算的却是这个孙太后,就连内阁的议案,也是送给太后审阅批红的。
作为后代子孙的朱由检,其实是很尊敬自己这个老祖宗的,大明一共16位皇帝,她一人便经历了7位,几乎占了一半。而且无论在哪一朝,孙太后都能过得很好,足以说明她出色的政治智慧。但是现在,真正让朱由检或者说朱祁钰上心的是,自己的皇兄被瓦剌俘虏,如果一时回不来的话,能够决定下一任皇上人选的,便是孙太后。
他既然穿越而来,就不可能看着皇位从手中溜走,上一世他丢失大明天下的遗憾,这一世一定要补上,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便要登上并坐稳皇位。
“母后,儿臣回来了。”朱祁钰体内虽然是朱由检的灵魂,但是也融合了原来的记忆,所以这声母后喊得也不生疏。
孙太后坐在黄花梨的椅子上,手上捻着一串菩提子的念珠,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跪着的庶子。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已经有太监来告诉她了,对于今天朱祁钰的表现,她万万没有想到。自朱祁钰出生,便一直养在自己的身边,从小就是唯唯诺诺的性子,其实作为一个亲王,这样的性子倒也挺好,以后去了封地能少惹一些麻烦。但今天的事情,让在宫里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孙太后都感觉到了一丝恐惧,难道说自己这个庶子,从小时候就开始藏拙,这种心机恐怕比他的父亲宣宗乃至曾祖太宗皇帝都要深沉。
“钰儿,朝会的事情母后都知道了,你做的不错,很有当年太宗皇帝的样子。”
朱祁钰依然跪在地上,头也没有抬起:“儿臣无缘见到太宗皇帝的雄姿,但也从书中知道曾祖迁都北京的用意。我朱家既为天下之主,享受万民的供奉,危难之际就没有扔下他们逃跑的道理。”
以前的朱祁钰是万万说不出这番话来的,这让孙太后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钰儿真是长大了,跟以前不一样。你先回去歇歇吧,有事母后再传你。”
“那儿臣就先告退了。”朱祁钰缓缓起身,行礼之后便退出了仁寿宫。
看着朱祁钰慢慢远去的身影,孙太后的面色慢慢变得阴冷:“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说得真好。可是啊,你还不是天子,也不是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