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聚众
此时的读书人跟我们印象中的读书人还是有差别的。
大汉的读书人,都是士族,这是个天然的阶级。
打个比方,曹操的祖上起家是宦官,所以即使曹操当时怎么努力,也摆脱不了这个身份。
甚至曹操还为了向清流士族表决心打死了大太监蹇硕的叔叔。可依旧不被人看得起。
原因就是他的根子不正!
而袁家二子呢?天然就是根正苗红,四世三公,门生故吏天下。
如若不是当时为了缓和与宦官间的关系,也不会让袁绍与曹操结交的。
就算是为了缓和关系,那也是派了袁绍这个不是嫡出的。
而不是袁术。
事实上袁术算是争气的,虎牢关一战,(汜水关更准确)那是真真的出力了的。
至于十八路诸侯讨董,就是一群人瞎吃瞎喝,最后没了钱粮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完全没有演义里那么神乎。
当然,现在的士族肯定是达不到东汉的那种地位,因为东汉士族能这么厉害有一部分在开国之时的根子问题,暂且不提。
从这就可以看出,士族天然就是一个高人一等的阶级。
他严实身为这个阶级明面上的魁首,如何敢不为这个阶级奋斗啊。
说卖命也不为过。
花花轿子人人抬!
他这个魁首不也是大家吹起来的?
孝廉怎么推荐?还不是大家互相的吹着来?
不然,一个郡国那么多的有才的人,为何是你?
背后都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罢了。
严实也有后代啊。
他不醉心仕途,但得为后代考虑啊。
这才是严实答应下来的原因呢。
长安肉里香,这是刘进当初的聚宝盆,如今随着猪肉普及,也随着铁锅等秘密慢慢的公之于众,也逐渐的降低了不少的收入。
但,当年的名声已经传出去了。
现在谁提到肉里香,都会觉得非常的高档。
而习惯也确实可怕,从最初的为了一口肉而来,到后来的为了身份而来,这个转变其实很正常。
更何况,肉里香加了说书场,又加了各种展柜,专卖刘进发明的小玩意,还有西域特产。
太阳东方不亮,西方亮,肉虽然不再赚钱,可收入却一点也没有减少。
肉里香东市分店,此时正有太学学子站在桌子之上,慷慨激昂的说着神什么。
此人身材匀称,身穿文士服,高高束起的发髻再加上那白皙的面庞,让人一看就觉得此人气质非凡。
“诸位,我们必须要站出来了啊。”
“相信诸位已经听说了,此时来长安也都是为了这件事儿而来的。”
“我们苦读这么多年为的什么?为的就是自家典籍不被沉沦啊,可此时我们连自家典籍的解释权都没有了,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今天太子殿下是在南方搞,明日可能就会在北方推广。”
“诸位啊,我们要有危机感啊!”
说得那叫一个慷慨激昂,唾沫星子狂喷,让无数人为之恻动。
看着下面不下百余名读书人的样子,王元随手拿起一壶酒,灌入口中,颇有几分狂士之风。
但下一秒,就见王元噗的一声把酒狂喷而出。
脸色瞬间通红。然后对着周围大喊:
“谁把酒给换了?”
但找了一圈,也没找到。
其余人也纷纷好奇出言关切道:“
王兄这是怎么了?”
“王兄之言,让我等豁然开朗!”
“王兄见你面色通红,可是不适?”
但王元怎么好意思说,这酒不对了!
摆摆手,装作什么也没发生的样子说道:
“不重要了,我身为博士弟子,此事实在是不能袖手旁观!明日我打算去宫门之外静坐!让陛下给我等一个说法!”
这绝对是大事件了。
下面人的情绪也被带动起来了,有真心有假意,但都在说:
“算我一个!”
“为了天下读书人!我义不容辞!”
而后厨一个小厮在那嘿嘿直笑,看着王元那猴屁股一样的脸蛋,小声的骂道:
“活该!让你说太子殿下的不是!”
原来是他偷偷的把酒水换成了高度酒,这东西本就没有量产,当初是为了大军出征御寒刘进才奢侈的制造了一批。
肉里香这里,有这个酒的不多。
但是还没等他高兴完,后面就被人拍了一下脑袋:
“臭小子,糟蹋东西!”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郑大牛!
现任肉里香的大掌柜,今日是来看儿子的。
面前这小厮就是他儿子。
作为比较重要的店,郑大牛在这里分配了不少郑家村出来的人,今日也是巧了正好看到这一幕。
小厮揉揉脑袋:
“父亲,就该把他们都赶出去,居然说太子殿下不是,这次换的还是酒,再有下回我就给他换成尿。”
脸上愤愤不平。
郑大牛揉揉儿子的头,笑了:
“滚蛋吧!大人的事儿你少操心。”
“那群人可都是士族,真惹生气了,还挺麻烦的。”
小厮不情愿的嘀咕了两句:
“我们家还是太子殿下的家臣呢。”
听到这,郑大牛更乐了,笑骂道:
“屁的家臣!不知道自己姓啥了是不?”
小厮做个鬼脸跑了。
郑大牛呵呵直笑,当初郑家村不少人都脱籍了,但是他思考再三,觉得还是背靠太子的大树,舒服。
哪怕只当是封地的庶民。
随着地位的提高,也算是家臣了。
不然他还真的惹不起这群士族子弟。
只是笑着,笑着当儿子走远了以后,脸上就慢慢的冷了起来了。
对着柜台上的铃铛摇了几下,不多时一个中年模样的人就出来了:
“大掌柜!”
郑大牛轻声嗯了一声:
“把这些人的名字一一记住,以后肉里香所有分店,或者合作店面不允许他们进!”
“给再多钱也不行!”
此人,拱手称诺!
然后郑大牛转身去了后院,骑马朝着一处位置而去,放出一只苍鹰!
显然,跟儿子说得是一个说法,自己做又是一个说法。
做完这一切,郑大牛才冷哼一声:
“真是不知死活,跟太子殿下对着干!有你们受的!”
次日,宫门外!
数百儒生静坐在宫门之处,安静的不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