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苏武,等着孤
想要完全消灭匈奴,说实在的刘进不是没有想过,但是战争成本太大了。
游牧民族不是中原民族,他们看上去是一个大部落,但是可能会因为水草的地理位置而分布在草原的各个地方。
如果你不是熟悉这个民族,有时候找他,完全比杀他更麻烦。
而且,匈奴巅峰时期,人口达到150万,兵力在30万左右,虽然现在远不如前了,但是拿出十几万的能战之兵也不在话下。
就算是按照一比一的战损来算,大汉最少也要派出去相同数量的骑兵部队才能彻底的消灭匈奴。
但是大汉现在能拿出十几万的骑兵吗?
答案是不能。
太难了。
汉朝人口在6000万,能供养的士兵在60万人左右,这个比例是比较健康的。
刘进不可能为了灭一个几十万人的匈奴而变成穷兵黩武。
这不现实。
而大汉的经济也承受不起。
更何况还是骑兵,骑兵比步兵更难养。
他现在需要时间,把匈奴赶走,北方平定,然后发展大汉的经济。
这才是正路。
多搞一些发明创造,这也是正路。
跟一个快要完蛋的种族去拼战争潜力不合适的。
所以刘进这次的终极目的就是消灭匈奴的有生力量,把他们给打怕了。
打疼了。
让匈奴滚得远远地,比如去欧洲玩一玩?
给什么罗马帝国添堵什么的,也很好。
这也是后世的历史发展轨迹。
匈奴,确实被中原王朝打跑了,跑到了欧洲去了。
有记载称,其实匈奴就是现在匈牙利人的祖先,匈牙利英文hungary的头三个字母是hun,在英语里就是匈奴的意思。
但因为上千年的混血,今天去匈牙利已经看不出匈牙利人有黄种人的模样了,看到的只是白人了。
虽不可全信,但是也有一定的根据。
而且中心广场上古代国王的雕像明显是蒙古利亚人种。
中心广场雕像
大汉要远征,要发展不是覆灭几个民族的事情,而是发展的事情,穷兵黩武到什么时候都是自取灭亡之道。
想到这些,刘进长出一口气。
“李凌,马上就要到北海了吧?”
李凌在马背上掏出一块羊皮制作的地图,展开查看了一下,看看方位,看看天,皱着眉头道:
“差不多,大概再行几百里,就到了北海了。”
刘进点点头,看了一眼天色,挥挥手:
“吩咐下去,休整一下,换马掌,吃些东西,明日派出斥候搜寻周围的匈奴部落。”
李凌有点意外:
“殿下知道这里有部落在?”
匈奴部落随水草而行,不固定,今年在这,明年在那的,李凌很好奇殿下如何得知的。
刘进摇摇头:
“搜一搜吧。”
他不能说,这是从史书上看到的吧。
北海也就是贝加尔湖畔附近,这时还是个大湖。
水位很高。
周围有匈奴一点也不意外,但这不是刘进判断的主要依据。
主要依据是,那位持节十九年的中郎将按照后世的记载,此时正在这附近等着公羊下崽呢。
“诺!”
李凌虽然疑惑,但是还是安排下去了。
刘进和李凌霍云马云禄等人,围坐在一起,刘进的心有些复杂:
“你们可听过苏武其人?”
李凌疑惑的小心翼翼的探寻了一句:
“可是天汉元年(大概公元前100年)奉命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的那位苏中郎将?”
他是长安贵族出身,对这些消息有天然的渠道。
这下子,霍云马云禄都好奇了。
苏武?
好熟悉啊,但是又不太清楚。
毕竟天汉元年的事情了,已经太过久远了,而且被匈奴扣留了,生死还未知呢。
刘进点点头:
“正是!”
他刚过来的时候,是江充刚刚作乱的时候,那时候是征和二年(大概公元前91年)
现在又历时了三四年的时间。
已经来到了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
算一算苏武在匈奴已经有了十几个年头了。
大汉不知道苏武还在坚持,但是刘进知道,知道这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是一个有骨气的汉人。
先搜索一番吧。
天汉和后元都是汉武帝曾用过的年号,汉武帝一生用了十一个年号,但是元狩以前没有真正使用。
所以也可以说八个。
天汉和后元都是其中之一。
“天汉”即“天河”,年号的意思是要通过自己的修德勤政来感动天帝,让天河里的水化为甘霖降于人间。
“征和”,即“征伐四夷而天下和平”之意
而后元则是有更深重的意义。
后元是汉武帝最后的一个年号,前世可能是由于丧子之痛又或者是巫蛊之乱脱离了武帝的掌控,所以导致武帝抑郁成疾,本就不爽利的身子变得越发的差。
到了后元二年,也就是今年就驾崩了。
但,可能由于刘进的到来,巫蛊之乱没有爆发,所以武帝现在唱歌跳舞求怕累,玩的不亦乐乎,无论是心态还是身体好像都没有要死去的样子。
这也是刘进能放心出征的原因之一。
不然,武帝的身体真的不行了,他绝对不会离开长安的。
霍云对这些陈年往事好像是十分的好奇,睁着大眼睛问道:
“莫不是苏中郎将还活着?”
目光充满了好奇。
刘进不知道怎么解释,只好含糊了一句:
“有人曾给孤说过,在北海附近有一个手持大汉使节的汉人在放羊,孤也不知真假,先派人去探一探吧。”
当时记载的是,苏武是被匈奴的单于和贵族流放到北海的,那么证明可能北海附近就是匈奴的腹地。
没准匈奴的王庭就在这里。
搂草打兔子。
“如若真的活着,李凌必定会找到苏中郎将!”
刘进只是点点头。
次日。
北海附近,十几支斥候小队,分散的朝着各个方向飞奔而去。
大汉继卫青霍去病之后,又一次的深入匈奴腹地,从这些斥候开始了。
整整三日,才陆续有斥候回来禀报:
“禀报殿下,属下在从营地到西300里处,发现了一个匈奴部落。”
“禀报殿下,属下在东北200里处发现匈奴部落。”
“禀报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