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青衫泛舟女帝挂剑
宫内那间房子外面,小猴子看着薛布衣,眼睛哭的有些红肿,余文乐虽然情绪失落却也还算镇定自若。
当有什么大事发生,身为三人中年龄最大的大师兄,余文乐总是要比陆之卉稳重些。
这是责任。
“师叔……师父他……”
“不用说,我都知道的。”薛布衣道。
余文乐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一句,任由薛布衣推开那扇门。
那屋子比冰窖还要寒冷,袖里小白龙与薛布衣一同沉眠了数月,似是不适应这般的寒冷,在薛布衣臂上缩了缩,五爪抓臂稍微有些刺疼。
他绕过冰块前行,偶尔踩碎一些冰渣作响,那是整个房间唯一的声音。
再往前走,看见一冰榻。
胸口被刺中两剑的孟黄粱卧在榻上,面色苍白的可怕,不像生人。
薛布衣看着那躺在冰榻上的孟黄粱,一时间竟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其实说出来又有什么用?
他听不得。
最后他也只说了一句。
“我带你回家。”
我带你回家,这话说的不轻不重,却惹得门外那小鱼儿与小猴子泪崩。
两人自那一战以后便一直守在这里,期盼着希翼着奇迹的发生,最终依旧是无法得到哪怕一点点希望。
便是如今位列江湖榜第一的师叔,也无法做到那等逆天改命之事啊。
莫说是江湖榜第一,便是天下第一又如何?
薛布衣是背着孟黄粱出来的,那经久不衰的躯壳还能流淌出赤红的鲜血,虽然停止了流动,却也顺着伤口渗出染湿了薛布衣衣衫一片。
青衫被染的血红,刺骨的冰寒传来,冻的薛布衣脊背发寒。
孟黄粱的躯壳,如今连血都是刺骨的极寒。
身上人重如山岳般,让他一步都迈不开多少的路。
他从未感觉到过一个人能如此之重,就仿佛背着一座山,他在山下负重前行,有万般理由放不得山,停不得脚。
他走了好一会,停下脚步,问道:“你们要与我一起回青桥山否?”
小猴子果断摇了摇头,眼里露出滔天怒火,道:“我要随女帝出征,那杀死师父的仇人,便在西穹内。”
她要报仇,孟黄粱报仇。
薛布衣点头,又看向余文乐。
余文乐迟疑了一下,道:“师叔,我要看着小猴子,她那般莽撞,我放心不下……”
“师父死了,我不允许再有这样的事发生在小猴子身上。”
薛布衣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册书,道:“这是黄粱给你们留下的东西,勤加练习,成仙也指日可待。”
余文乐接过书册,郑重点头。
成仙与不成仙尚且两说,便仅仅是师父的嘱咐,他们也要好好修炼。
“我离开前,小团团常常悄悄哭,该是想你了,若有时间,回来看看。”薛布衣扭头对小猴子说道。
小猴子抿了抿嘴,点了点头。
“等我为师父报了仇……”
薛布衣没再听下去,招呼秋黄从那隐匿的小道出了皇宫。
与薛布衣入了皇宫,指明方向后,女帝陛下便入了御天司。
新建造的御天司高有三十丈,依旧是皇宫内最雄伟的建筑。
御天司新的掌舵人便是御天司司主长阳。
老掌舵人死了,可是一身本事也传了下来,御天司司主长阳便是接过阵法的人,新的掌舵人。
此时女帝站在楼阁之上,打开一扇窗户,看着薛布衣进入那间屋子,背着孟黄粱的尸身出来,往宫外走。
什么话也无,只是这么静静的站着。
御天司司主,新一代的掌舵人长阳在女帝身后站着,毕恭毕敬。
女帝突然莫名其妙的问了一个问题。
“你说,我若叫他一声,他会应么?”
长阳没有说话。
女帝自言自语,道:“应该不会应吧,朕很少觉得有愧于人,但对他,朕却愧疚的紧。”
“陛下只是觉得愧疚吗?”长阳问。
“若不然呢?”女帝扭头问道。
若是朝中某位大员被女帝这么一问,那必然是被吓的屁滚尿流连忙跪地请罪的,可朝中有两人是例外的,对女帝恭敬,却不曾惧怕。
一位是如今老的差不多了的老国师甲正,一位便是这御天司的司主长阳。
“我还以为陛下有了纳男妃的想法。”长阳极其淡定的说了一句其余任何人说出来都显得大逆不道的话。
女帝扭头看了他一眼,道:“若你不是御天司司主,朕便要叫人砍了你的头了。”
在青圣年间的庙堂中,那些老朝臣们为了痴情的青圣皇帝那可真是操碎了心,平日里十封奏折中就有一封是劝青圣皇帝纳妃立后的,那些朝臣也是真的为大北的皇室传承着想。
可在如今的朝堂,关于什么纳妃之类的话题绝对是禁忌。
因为这一代的皇帝是位女子,大北无此先河,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便是这些老奸巨猾的朝臣们也不知道该怎将这话题抬上台面来讲。
莫不是也要女帝陛下弄个后宫佳丽三千出来?
那这三千佳丽该是男是女?
曾经有位朝臣便极为大胆的写了张奏折,劝谏女帝纳男妃入后宫,为皇室后代子嗣着想,而且还谏上了自己的一位远房侄子,婀娜多姿妩媚窈窕。
当日那位大臣竖着进去的,出来的时候是被抬着出来的。
生生杖毙,那位大臣的坟墓便在那城外郊野。
当日那场面几乎是成了众臣子的梦魇,自那以后谁再敢提男妃之事?
也唯有这位敢以如此正经的语气来调侃女帝了。
女帝也不恼,又去看那已经快要隐去的薛布衣,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过了许久,女帝说道:“朕要西征!”
云中壬午年秋分,女帝披甲挂剑出长京,百万黑甲走燕地!
薛布衣花了百两银子买了一条舟,是那种大舟,舟上有数亭数屋,阔气的不行。
依旧是五洲河,与来时方向相同,但没有了来时那份急切。
薛布衣驾舟而起,乘风破浪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