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宋王的条件
宁栖禅本来不想让钟氏知道那些复杂的事情,又想要是瞒着,她反而容易被别人欺骗,索性全告诉她。
钟氏听完又是害怕又是心疼,摸了摸她的脸。
“我说怎么才几天不见你又瘦了,这汴京果真不能来,等送完檀大夫我们立刻回岭下村,再也不来了。”
“”
宁栖禅倒是想回去呢,就怕走不了。她含含糊糊的嗯了一声,钟氏就当她是答应了。
宁晏清很想去看看宋青临伤势如何了,可他知道现在还不能让人知道宋青临没死,只能耐着性子等着。
冯沐瑶从太白楼离开后原打算直奔檀家问宁栖禅是否马上就要和韩崇成亲了,她的婢女赶忙劝说道:
“娘子不可去闹宁栖禅,她身边有陛下的人。陛下虽有让宋王娶宁栖禅的意思,可毕竟没有明说,宋王还有机会阻止陛下指婚。
您要是这么一闹,宁栖禅若是骑虎难下,说要嫁给宋王,那就违背了宋王的本意,他怕是会将此事怪在您头上。
而她若是当众说她与韩崇马上要成亲了则违背了陛下的意思,陛下固然不会放过她,可您这个肇事者只怕也难逃陛下的怒火,就连夫人和几位郎君怕是也会受牵连。”
“”
冯沐瑶只是性子冲动又一心惦记韩崇才会被宋王利用,可她不傻。婢女的话让她一下明白过来宋王的险恶用心,惊出了一身冷汗。
既然不能找宁栖禅,那就只能去找韩崇了。
自韩崇回来,这几日她找过他多次总是见不到人。
今日她却是打定主意非得见到他不可,于是就那样等在韩崇下值出宫的必经之路上。
守株待兔果真有用,韩崇还真被她等到了,彼时已近天黑。
韩崇看着拦在自己面前的冯沐瑶,皱眉问道:
“冯娘子这是做什么。”
“我有几句话要说。”
“我该说的之前就”
“你是不是因为宁栖禅所以才一直拒绝我?”
“”
韩崇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该不该与冯沐瑶说实话?
犹豫了一阵,他没有正面回答。倒不是怕冯沐瑶会为此恨上他,而是担心给宁栖禅惹麻烦。
“和阿禅没关系,是我自己,我从一开始就与你说过不会娶你。”
“无论如何?”
“无论如何。”
“若我以宁栖禅的命作要挟呢?”
“你敢伤害阿禅我定不会放过你。”
“你还说不是因为她?”
“冯娘子,阿禅是你阿姊,她”
“我呸,什么阿姊,我冯沐瑶今生今世都不会认她。韩崇,你不娶我自有人娶,将来你可别后悔。”
“”
冯沐瑶撂完狠话就走,待上了马车却是无声哭了起来。
婢女既心疼她一片真心错付,又觉得这样也好,断了对韩崇的执念才能好好过自己的日子。至于宋王的提议,冯沐瑶没答应,婢女回到冯家后却是立马告诉了孙氏。
孙氏差点没跳起来,不确定又问了一遍。
“你说什么,你说宋王要娶阿瑶?怎么会,陛下不是要让他娶宁栖禅的吗?”
“宋王说宁栖禅粗鄙不堪,还说只要娘子愿意,他立刻就去向陛下请旨替他和娘子赐婚。”
“那阿瑶怎么说的。”
“娘子不愿意。”
“她是不是傻的,那可是宋王啊,马上就要被立为太子,将来荣登大宝阿瑶在哪?”
“娘子回来之前去见了韩都虞候,两人似是闹了些不愉快,已经睡下了。”
“不愉快好啊,你是个好的,阿瑶若是能嫁给宋王,将来自有你的好日子。”
“谢夫人。”
“”
打发走婢女,孙氏实在激动,在房里来回走动了十几趟才慢慢冷静下来。
冷静下来后才能更好的想事情,首先宋王为什么突然找冯沐瑶,还说要娶她。
这个可以理解,因为她有个权倾朝野的阿耶。
其次宋王为什么这个时候提出来?
这也可以解释,陛下身体不太好了,立太子迫在眉睫,他必须在那之前先把婚事定下来,找个有力的岳家,如此才能坐稳皇位。
最后是冯家需要替宋王做什么。
这个问题孙氏回答不了,她打算等冯沅回来问问他。
谁知不等冯沅到家,宋王那边的要求先一步送到了孙氏手中,竟是要她瞒着冯沅杀了宁栖禅。
孙氏的心再次砰砰跳,她虽恨宁栖禅让自己没脸,却没恨到要她命的地步。
可是宋王开出的条件实在太诱人了,他说等他当了皇帝,会立冯沐瑶为皇后,并且会给冯沐瑶三年的时间,他们成亲三年后冯沐瑶还未有身孕他才考虑纳妃!
一边是丈夫,一边是女儿,这一夜孙氏辗转难眠直到天边有了曙光她才作出决定,杀了宁栖禅。
韩崇听说钟氏来了汴京,想着自己回来这几日一直想着去岭下村看她都没机会去。既然她来了,怎么说也得去给她请个安。
可是这会天色已晚,而且宁栖禅身上的嫌疑还没解开,他若是就这样去,会让皇帝多想。
于是他在家等了一晚上,次日赶在皇帝上朝前把自己的想法与皇帝说了。
“陛下,臣想去看看钟婶。”
“嗯?那是什么人。”
“阿禅的阿娘,她昨日来了汴京。臣小时候,钟婶待臣极好。”
“那是应该去看看。”
“多谢陛下。”
“”
得了皇帝首肯,韩崇打算等早朝结束就去。殊不知计划赶不上变化,他确实见到了钟氏,却话都来不及说上两句。
原因出在今日的早朝上。
皇帝一向勤勉,尽管身体不舒服他也只停朝了一日。
今日大臣们要上奏的事情特别多,有些皇帝当场就解决了,有些则打算暂时搁下。
往常大臣们很好说话,今日却不知为何,竟是非要皇帝立出一个太子来。
御史中丞陈勃言辞切切,说道:
“自陛下登基以来,我国国力鼎盛,周边小国已不足为惧,就连实力最强的炎国也因定州一战而元气大伤,不敢再轻易进犯我朝。不过宋青临一事虽是因他自尽而得以解决,但臣认为炎国迟早会再度南下,臣恳请陛下早立太子以安民心。”
“臣等恭请陛下册立太子以安社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