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捉狼有方
这支毛笔是一支狼毫毛笔,这笔里的狼毫是实打实的黄鼠狼尾巴,不是市场上的人造毛,而黄鼠狼也是他们两口子亲自抓的。
原本张泉保夫妻两人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结婚以后,一直以务农种地为生,先是生了个儿子金德,日子倒也还凑合过,直到二姑娘彩凤前后脚的出生,手头便开始拮据起来。
等到两个孩子都上学了,加上其它开销增多,日子过得更加捉襟见肘。
后来,张泉保不知从哪里听来消息,说是黄鼠狼的皮毛挣钱得很,于是,两口子合计了合计,便做起来捉黄鼠狼售卖皮毛的营生。
毕竟是农村,黄鼠狼生存环境相对适宜,数量也多,一到天黑,草堆、石垛、田间、地头几乎随处可见。
夫妻二人捉黄鼠狼的方法,也没有拜师学艺,总结一下,无非是:挖陷坑、做套子、下夹子……
当然,这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改进的过程。
刚开始两人为了节省投资,就用挖陷坑的办法,后来发现:挖陷坑如果挖浅了,碰上能耐小的黄鼠狼还好,陷进去出不来;但碰上有点能耐的“黄皮子”,准能一下子就蹦出去!
关键是挖陷坑太累人,挖得越深累得越狠!主要还浪费时间,整个白天挖不出几个。而且善后还麻烦,挖完总还得填平,因为不能碍着人们通行。
做套子,就是用结实的绳子、细铁丝或细钢丝在一端挽出一个圈套,另一端固定住,等着猎物头部向里钻,最后套牢。
但圈套的灵敏度不可靠,绳子有时也会被急眼了的黄鼠狼咬断,细钢丝当时也不好淘换。
用套子还要会看位置,必须要在黄鼠狼常走的路上设置,看错了位置一年也未必触发。
另外,做的套子过大,小点的黄狼子就直接钻过去了;套子过小,则给个头大的黄鼠狼做了提醒,直接就避开了。
最终,经过不断尝试,夫妻两人发现还是下夹子比较实惠。
下夹子属于一次性投入,而且成功率较高,虽然黄鼠狼精明,但是禁不住会肚子饿、嘴馋。
就是简单粗暴了点,因为一旦忍不住偷吃诱饵,基本就跑不掉,一旦触动夹子上的机关,九死一伤。
于是,夫妻俩果断增加了铁夹子的数量,多的时候,一晚上就下五六十个,往往收获颇丰。
那会,金德爷爷也还健在,眼见儿子和儿媳妇干着的行当,总觉得不可取。开始也总是劝说,用他老人家的话说“黄皮子有法,可遇不可杀。”
况且,村民世代对黄皮子的灵异传说太多,毕竟这是无辜杀生的行当。可眼见孙子孙女一天天长大,无奈自己又年迈多病,也就不再干涉了。
再后来看看一家人均平安无事,也就跟着胆大起来,渐渐默许了儿子儿媳的做法,甚至有时应儿子要求,前去帮忙收夹子。也只能说生活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刚开始干了几年,一家人倒也尝到了甜头,每年光捉黄鼠狼卖的钱,甚至都高于地里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