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把武昌变成第二个洪都
鄱阳湖大战之后,陈汉政权担心朱元璋随时会杀过来,所以每一天都在紧张兮兮的度过。
可是朱元璋却和诸将寻欢作乐,好不快活。
经过一年的渲染,朱元璋已经被传的神乎其神。
据一个亲身经历过鄱阳湖水战的水兵说:“朱元璋在鄱阳湖洗着澡唱着歌,就把咱汉王给灭了!”
另外一个说的更邪乎:“朱元璋是天上李天王下凡,他儿子就是哪吒三太子转世,他手下是二十八雷将。”
还有人说朱元璋会撒豆成兵,还有人说老朱可以驱动纸人。
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视,这谣言一旦出来,就很难有官方辟谣。
一传十,十传百,以讹传讹,越传越邪乎。
总之这仗还没有打,失败的阴影笼罩着整个陈汉。
在百官的再三拥戴下,朱元璋还从吴国公进位吴王。
封王离地位只差一步之遥了,向天下人昭示了自己的野心。
虽说他现在还不是皇帝,却告诉世人,赶紧站队。
现在白发渔樵在谈论兴亡事的时候,一定会把老朱排在第一位。
老朱封王的时候,朱标自然是水涨船高,成为吴王世子。
自己得到实惠的同时,朱元璋还大封功臣。
他册封的第一个功臣是楚国公廖永安,当年攻打应天苦于没有水师。
是他率领一千战船加入朱元璋的队伍,一下壮大了老朱的实力。
之后廖永安一直都是朱元璋手下的一杆标枪:陆战常遇春,水战廖永安,老朱指哪打哪。
只可惜在和张士诚作战中被擒,关押期间,张士诚威逼利诱,都不为所动。
朱元璋为表彰她的忠义,就封他为楚国公。
接着,朱元璋又封了信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宣国公李善长,三个国公。
他这么封,就是告诉大伙:跟着咱有肉吃,你放心大胆的干就是了。
朱元璋的士气高昂,都眼巴巴的要赶紧发兵打陈理,大家都能封侯。
经过一年的休整,终于又大军西进,挥师武昌。
一路摧枯拉朽,陈汉大军是望风而降,都没有像样的抵抗。
吴军长驱直入,很快就兵临武昌城下。
就在大家以为武昌城不日可拿下的时候,没想到悍将张定边誓死顽抗。
武昌在张定边的严厉镇压下,没有人敢散布谣言,所以防守意志坚定。
吴军围了一个月都没有拿下,张定边还扬言要让武昌成为第二个洪都。
这时候天下未定,东有张士诚,西有明玉珍,南有方国珍,陈友定(和陈友谅没有一毛钱关系,不是本家)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武昌城久攻不下,诸将担心其他人会趁机侵犯,纷纷请求退兵。
朱元璋很是着急,几十万大军围困武昌,如果不能及时全身而退,只怕还真的就会成为陈友谅第二。
自己兵锋所致所向披靡,所以天下人无不归心。
现在舍弃武昌,就是告诉世人,自己不是天命所归,好不容易聚齐的人气就会败光。
就像陈友谅兵败龙湾之后一蹶不振一样,别想再爬起来。
退不退兵,老朱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以至于茶饭不思。
朱标看着老爹难为成这样,于心不忍,就问道:“爹爹,你为什么发愁啊?”
朱元璋就把心思给儿子说了,朱标一听,就说道:“爹爹是真命天子,陈理哥哥不愿归降是他不对,我去开导开导他!”
老朱差一点没有逗乐了,刘伯温李善长的劝降信都写了好几封了,都劝不动。
你一个小屁孩,去了能有什么用?
不过有一点儿子说的没有错,咱是真命天子,他不投降是他陈理不对。
这哪跟哪就是第二个洪都了,陈友谅那是围攻洪都85天,咱才围了一个月。
咱这就去武昌教训陈理这不听话的臭小子。
朱元璋本来是要自己去的,可是小朱标非要跟着去。
现在陈汉政权只有个武昌城了,去了也没事,还能让标儿见证下战争的残酷。
吴王和世子亲临城下,吴军士兵士气大震,将士们也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纷纷请战。
可是世子朱标却不同意,说是要不战而屈人兵!
傻儿子读书读傻了,想要不战而屈人兵,说的倒是容易。
兔崽子,你咋不上天呢?
刘伯温神机妙算,李善长运筹帷幄,都劝不动陈理,你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劝动他?
兵者,凶器也!
在外一天,就多一分危险。
老朱就同意了诸将的请求,可是张定边化身朱文正拼死抵抗。
这家伙把朱文正的招数都学去了,打退了吴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看着一个个倒下的士兵,朱元璋心里是哇凉哇凉的:一年前,陈友谅的士兵不就是这样排队送人头吗?
送到最后,就把自己给玩死了。
想到这,一向是杀伐果断的朱元璋也后背发凉,当即就下令停止攻城,围而不攻。
你一个孤城,总不能耗过我五省之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