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愁眉苦脸
刚刚到了福祥酒楼,叶梓萱就径自下了马车,然后目送着马车往集市的方向驰骋而去。
叶梓萱走进福祥酒楼时,店小二还在那里打扫卫生,瞧见叶梓萱前来,立马高喊一声。
“少东家好。”
“小姐。”正站在前台低头算账的常伯闻声立马抬头来,然后疾步走出柜台站立在叶梓萱的面前躬身作揖。
“常伯,我就来这里看看,顺便核对这个月的账本,你把账本拿给我就行,然后你就去干自己的事情。”
叶梓萱交代完毕就一步一步往楼上的房间走去,常伯则是回到柜台那里把这一个月的账本给搬了上去。
“小姐,这是这一个月的账本,对了,那药铺那里已经装修完毕了,闻大当家也让人把药材给送了过来。”
“嗯好,那我们就要找一个黄道吉日开张才行,那常伯你就请先生帮忙看一下日子。”
“小姐,这黄道吉日我已经让人看过了,这最近的日子就在三天后,小姐觉得这个日子怎么样”
“日子好是好,那药铺的大夫跟药童”
“你大夫跟药童我已经贴出告示,前两天有一个铃医郎中跟两个学徒过来,我让沈神医帮忙考证过了,这三个人品行不错,所以我已经做主让他们住在药铺的后院。”
“那就好,既然这样那就三天后开始开张看病,要是以后人手不够我们再继续招人,常伯这段时间真是辛苦了。”
“不辛苦,没有小姐我们现在一家老小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小姐的大恩大德老奴一辈子都忘不了,能够为小姐做事老奴很开心。”
“常伯,我忘记吩咐您做的事情你都能未雨绸缪做好,我很感激常伯对我这个主人那么好,能够跟常伯常婶常欣相遇也是我的幸运。”
叶梓萱微笑地说道,她能够看得出来常伯常婶常欣是真心对自己好,他们可比前世那些趋炎附势的奴才好太多了。
“小姐。”常伯闻言眼眶湿润,他何德何能能够得到小姐的真心相待,以后他们一家老小一定要更加用心对待小姐才行。
“好了,这些账本放在这里就行,常伯你就先下去忙你自己的吧,有事我再叫你。”
“那老奴就先下去了。”常伯转身离开,叶梓萱收拾好自己的心情才开始翻看账本,然后在账本上核对金额。
终于把这这一个月的账本核对完成了,叶梓萱站起身来狠狠伸了一个懒腰。叶梓萱正要打开房门,没想到常伯却在此时推开门。
“小姐,老爷跟夫人他们逛街回来了,他们现在正在福祥酒楼下面喝茶歇脚,让老奴上来问问,小姐是否要跟他们一起回去。”
“常伯,这账本我已经核对过了没有任何问题,现在福祥酒楼有你在,我也就放心了,那我跟爹娘就先回去了。”
叶梓萱说完这话就下楼了,然后走到叶方苏柔歇脚那里。
“萱丫头忙完了,那我们就先回去吧!回去爹娘有些想法想要给你说说看。”
“好呀!那我们就先上马车回到宅院,你眉婶跟我们逛了一整天应该很累了。”
叶梓萱转头看向李雅眉,她除了脸色有些疲惫不堪之外,全身没有任何不妥,看来应该是逛累了。
叶梓萱伸手扶起李雅眉,一行人上了马车就往宅院那里赶。
“眉婶,你累不累身体难受吗?”
“不难受,就是那么久没有逛过集市,腿脚有些累而已。”
“那等一下我熬煮一些草药给你们泡泡脚,这样可以消除一些疲劳。”
“萱丫头,这会不会太辛苦你了,你看你自己也忙了一整天。”
“不累,等一下还有常欣帮我呢。眉婶你就放心吧!”
李雅眉闻言这才放下心来,安安静静坐在马车上看外面的风景,嘴角始终噙着笑。
刚刚回到宅院的叶梓萱安顿好李雅眉等人在前厅,她转头就去了沈老头那里拿了一些草药交代常婶如何熬制,自己再到前厅听爹娘跟李雅眉聊天。
“萱丫头来了,我们今天逛,一整天,这里做包子馒头的店铺挺多的,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铺面,但是我们瞄了一圈还是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眉婶你有什么看法”
“我觉得我们这东西一定要有特色,而且也让大众能够接受且喜欢才行。”
叶梓萱冥思苦想都不知道爹娘适合开什么样的铺面。就在大家都眉头紧皱的时候,季明泽一行人走了进来。
“大家这是怎么了怎么每个人都愁眉苦脸的。有什么事情说出来说不定我们几个可以帮忙出出主意。”
“那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你们到底在苦恼什么”
“爹娘想要做点小生意,可是不知道开什么样的铺子好,今天他们都出去逛了一整天了,所以我们在这里苦恼开什么铺子好”
“这个还不简单,开个早餐铺。我们以后还可以去那里吃个早餐。”文衡理所当然地说道。
“那可不行,要是这样我爹娘每天还不得早早起来干活,这样不得累死呀。”叶梓萱想都不想就反驳,她是希望爹娘享福不是来受苦。
“我到觉得买个庄子不错,现在福祥酒楼的蔬菜大米都是从其他地方买来,虽然品质有保证,但是还得以防有心人陷害。”
“买了个庄子让伯父伯母去管理,里面种上一些水稻蔬菜供应给福祥酒楼,种植东西又是伯父伯母的强项,又能增加一份产业。”
“这庄子就记在伯父伯母的名下,以后伯父伯母也是有田产的人。要是这个庄子发展得好,那么以后也可以在其他地方买下庄子嘛,有田不怕吃穿。”
季明泽一番话真是点醒在座所有人呀,他们本身就是庄稼人,去开铺子还怕亏本,但是有田地在手,他们能挣钱又能吃饱穿暖。
叶梓萱则是整个人陷入了沉思,前世大概是三年后,都江府那边发生了洪涝,一时间很多有好多无家可归的人,洪涝过后又发生了瘟疫,这下难民更加多了。
朝廷有赈灾,可是杯水车薪,再加上那个时候的粮商发国难财,导致米价一涨再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