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找到真凶
这个夜里寂静无声,向来不曾失眠的锦年,听着枕旁丈夫沉稳的呼吸声,却无法安然入睡了。
滨海城区紧靠海岸,每年春夏之交时,海风常呼啸而至。
锦年家住在高层,夜里常伴着风声入眠,而今天万籁俱静,她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回想着许清远白天说过的话,从他看那封恐吓信时的严肃神情,以及他的反应来看,这件事情恐怕并不简单。
他让她留意周围,可身边有谁会是可疑的人呢?
她苦苦地思索着,却始终没想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白天曾询问过许清远,自己是否需要报警。
他犹豫了一下,坦言道:“光凭这样一封没头没尾的信,警方很难立案,反而容易打草惊蛇。”
是啊,对方在暗她在明,此刻可是连一点头绪都没有,更遑论线索?
若是从身边留意的话,那指定便是熟人,可自己身边,除了家人,那就是同事、学生。
锦年左思右想,突然,一个不经意的细节触发了她心中的回忆。
她愈想愈不对劲,从床上翻身坐起,在书柜的抽屉里找到任课班级的课表,仔细看了一遍。
有一个隐隐约约的疑团在她的脑海中逐渐地出现,放大。
天明之后,锦年迅速洗漱,换衣服,拿起背包和手机出了门,驾车一路疾驰奔往学校。
有一个答案,她急于想得到证实。
到了学校,她直奔综合服务楼,负责管理监控室的老师刚好过来开门,见她来得这样早,感到非常诧异。
锦年随意编了个理由,总算打开了电脑监控,先输入了一个查询日期:5月6日。那是发现恐吓信的前一天。
匆匆浏览完之后,她心中有了底。
再次输入一个查询日期:5月7日,即发现那封恐吓信的当天。
她用鼠标慢慢拖拽着进度条,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在楼层里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搜索着,然后再突然定格,放大。
在看清楚的那一刻,虽然她心中早已有了预料,但此时依被然震惊住了,就连她握着鼠标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掏出手机对着放大的屏幕拍了几张照片,然后用一个小u盘将这段录像拷了下来。
锦年回到办公室,从柜子里找到一个大大的档案盒,班级学生的花名册、学籍表及各种复印件都在这里面。
她直接翻出邓莉娜的户口本复印件,从头看到尾。
这上面的户主是邓莉娜的父亲,邓莉娜是独生子女,父母均务农,户籍上她还有一个姑姑,工作那一栏填的是无业。
没有问题,找不出任何问题。
难道这只是一桩巧合而已吗?
锦年又仔细看了一遍,确实没发现可怀疑之处。
她心神渐定,看来是自己太紧张,有点疑神疑鬼了。
锦年正要将这些资料再装回盒子里,眼光却突然落到了复印件首页一栏,邓家的户籍地。
那是一个距离滨海市三百公里远的偏远县城下面的村子,这个村名很特别,叫戴冒村。
这个村名好像在哪里听过,她绞尽脑汁地回想着,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
她掏出手机拨通了许清远的电话,劈头便问:“你现在说话方便吗?”
许清远此刻正在会议室里开会,听出她的语气非常急迫,便起身离开了房间,走到一个静谧的角落里。
“锦年,发生什么事了?”他醇厚的男音从电话那端传了过来。
正是早晨第一节上课时间,办公室里虽然并没有其他人,但锦年还是谨慎地关好办公室的大门。
然后才悄声说道:“我有一件急事拜托你,请你帮我查一下,44杀人案的死者王富春,他的户籍地是在什么地方?还有他的妻子叫什么名字?”
许清远听见她突然提起王富春这个名字,不由得暗吃一惊。
“好,你稍等片刻,我现在去看一眼卷宗,就在隔壁,你等我五分钟。”
卷宗室在隔壁,他进去先跟管理员打了招呼,登记之后,翻开44杀人案的卷宗,找到王富春的户籍地址,拿起纸笔记录下来。
然后从卷宗室里出来,给锦年回拨了电话:“王富春的户籍地是春田县清山乡戴冒村,他的妻子叫邓小华。”
说完之后,他不放心,又马上追问了一句:“你打听这个做什么?是不是找到了什么线索?”
锦年长吁了一口气,冷静地说道:“我知道那封恐吓信是谁写的了。”
许清远却感觉到一种隐隐的不安,立刻嘱咐道:“你听我说,如果感到有什么危险,一定不要轻举妄动,给我打电话或者联系警方。”
锦年盯着门外,轻声回答:“你放心,我有判断。”
商贸系辅导员办公室在滨海学院文慧楼的二楼,走廊西侧的尽头,办公室的右侧则是一扇大大的落地窗。
中午时分,锦年站在窗前,看着长发飘飘的邓莉娜从楼对面的超市里出来,穿过了小马路,那窈窕的身影便消失不见了。
她知道邓莉娜已进了这幢楼里,便返身回了办公室。
在这个时间段里,其他辅导员老师都去学生寝室检查违禁用品了,所以,她要抓紧时间进行一场谈话。
邓莉娜走上楼梯时,心情很有些紧张。
她想不明白锦年为什么找自己,刚才走路过来的时候,一直在低头琢磨着,如果被问到了那件事,她应该如何应对。
几分钟后,她来到辅导员办公室门口,房门敞开了一半,她看见陈老师正坐在里面,于是便先敲了几下房门。
锦年此时坐在电脑前打字,故意没有抬头,直到把这一行字敲完,才抬起头对她示意了一下。
邓莉娜怯生生地走进来。
自从那次晚自习翘课去凯撒国际里玩,然后被锦年找上门去、连夜带回学校之后,她对这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一直有种疏远而又忌惮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