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拜访冯家
此时窗外已天光渐明,锦年也披衣下床,准备去厨房做早餐。
吃饭时,她温言细语地说道:“我们没有做过生意,谨慎一些也是有好处的,爸是阅历丰富的人,他经历的人和事那么多,看问题也通透……”
还未等她说完,陈征便放下手中的筷子,悻悻地说道:“我就知道你不是站在我这边的!”
锦年简直无语, “这不是站哪一边的问题,而是适不适合你做的问题。”
陈征明显有点恼了:“我就不明白了,我还没开始去做呢,你们一个个都跳出来反对。可是你呢,你瞒着我去培训公司上课、当翻译,我反对了吗?为什么到我这,我想做生意,你一点都不支持?”
“这不一样,上课是我熟知的领域,可是做生意却是你不熟悉的领域啊!”
“我有朋友带我,你放心吧,都是自己人,不会坑我的!”
锦年这时突然有了点警觉。
“你说的朋友是谁啊?我认识吗?”
“冯鑫钰,就是冯叔叔的女儿,我跟她从小在一个大院长大,她刚从国外回来,准备在滨海做生意,等过几天我带你去冯叔叔家,大家一起见个面。”
听说是冯老的女儿,锦年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冯老是滨海学院化学系德高望重的大教授,也是公公陈良伟的老同学,两家是世交,关系相当融洽。
锦年能在学院任教,也多亏他牵线搭桥,每逢年节,小夫妻两个都要去冯老家登门探望。
尽管如此,锦年还是跟陈征约定好,重大事情一定不能贸然做主,要跟家人商量,尤其是需要得到公公的首肯。
除夕前一天,锦年正在家里清洁厨房,突然接到教学总监的电话,让她周末赴京参加一场商务会议。
她已有了心理准备,探听出这次出差,依然要为华章担任翻译,心中暗想:我是有多想不开,还要到你身边去。
于是便找借口婉言推辞了,奇怪的是,总监倒也没再坚持。
电话挂断之后,锦年心里还有几分不安,毕竟已签了合同,但直到年后那边也没有任何动静,她也就彻底放下心来。
按照滨海这边的过年习俗,除夕过后便是频繁的走亲访友。
初五上午,锦年和陈征一起去冯家,给冯老拜年。
冯老家住在城郊的一处花园洋房里,他的妻子早逝,他自己一直鳏居,前些年曾在国外做访问学者。
因为去之前通过电话,冯老早早就在大门口等候,他头发灰白,穿着一件朴素的对襟毛衫,面色红润,气色很好。
他将小夫妻二人迎进室内,锦年来过这里几次了,整栋房子是典型的中式装修,大大的客厅里,只有一个育儿嫂模样的中年妇女,怀里抱着一个混血婴儿站在窗前晒太阳。
那是冯老的独生女儿冯鑫钰的孩子,宝宝听见声响,转过头来,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陌生人,一声也不哭,乖得很。
锦年看见小婴儿,瞬间母爱爆棚,轻轻走过去,见宝宝的皮肤雪白得近乎透明,头发是淡黄色的,大大的蓝宝石般的眼睛,是一个特别漂亮的混血宝宝。
小家伙行动力还挺敏捷,伸出小手一把抓住锦年胸前系着的丝巾,死死不松手。
抱着他的育儿嫂忙笑着阻拦:“宝贝,我们不可以这样哦!”
陈征也走了过来,锦年悄悄跟他笑道:“你看,好可爱啊,好像一个洋娃娃噢!”
陈征听了,感觉好笑,“这话说的,什么叫像,他爹是外国人,人家本来就是洋娃娃!”
他环顾四周,没见到冯鑫钰,便诧异地问道:“鑫钰人呢?怎么没见她呀?”
冯老端着一个茶盘,走进客厅,笑道:“这丫头在家里待不住,上街购物去了,马上回来。”
陈征跟锦年都有点吃惊,毕竟是北方的寒冬腊月里,冯鑫钰还未出月子就四处逛去了?
冯老笑道:“咳,别提了,人家行的西方规矩,不坐月子,生完孩子第三天就到处去玩,说在家闷得慌,我这老古董,说话人家也不听啊。”
正说着话的功夫,大家听见外面院子里有汽车驶进来的声音。
大门一开,人还未到跟前,一个爽朗的女孩声音先传进来了:“陈征来了吗?我爸又说我啥坏话呢?”
顷刻后,一个身材高挑、丰腴的时髦女子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一头深棕色的大波浪卷发,大气明艳,看起来气质非常飒。
锦年没少听婆婆提起陈征的这位发小,说她是一个全能型的学霸,念书时就很有想法主见,在国外读完大学后又创立公司经商,在当地商界很有作为,身家不下千万。
今天终于见面了,锦年赶快从沙发上起身。
还未来得及打招呼,冯鑫钰已先行过来,热情地一把握住她的手。
“你是锦年,对吧?终于见到真人了!”
说罢,从头到脚打量她了一番,转过头对陈征笑道:“你可真有眼光啊!这小媳妇又美又有气质!从哪里找的?”
不待他回答,又继续对锦年说道:“我跟陈征从小一块长大,他没有什么事是我不知道的,你要是想知道他都干了啥,尽管来问我!”
锦年噗嗤一声笑了,虽然才第一次见面,但冯鑫钰的快人快语,已给她留下很亲切的印象。
冯老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热闹,见大家聚在一起喜气洋洋,便一定要陈征和锦年留下吃午饭。
陈征与冯鑫钰有五六年未见,两人坐在沙发上聊各种同学近况,锦年则去了厨房帮冯老打下手。
冯老平时的生活起居是有保姆照料的,今天他来了兴致,要亲自下厨,做几个拿手好菜。
锦年跟保姆负责择菜、洗菜,冯老在一楼小花园里的砖房里砌了一个农村的柴火灶,自己蹲在灶前烧柴火,又从小厨房的水桶里里拎出一条两斤重的新鲜大草鱼。
“今天给你们尝尝我的家乡风味,这叫灶台鱼,看见这口大铁锅没有?必须是铁锅加柴火慢炖,才能出这个味道。”冯老兴致勃勃地说道。
锦年笑道:“那我们今天有口福了,听我公公说,您年轻时候烹饪手艺就是一绝。”
冯老摆摆手,“哪有什么一绝?那时我跟你公公几个,都是年轻人,饭量大,又在农村那个地方,穷山恶水,填不饱肚子,天天净研究怎么弄吃的。”
说话间,油锅一起,冯老先倒入切得薄薄的五花肉片,微炒成黄边,肉香味顿时扑鼻,又放入一把葱姜蒜、朝天椒和香料。
锦年站在一旁打下手,给冯老递各种调料,最后加入半锅提前熬好的大骨头汤。
锅一开,香味四溢,大家围坐在一楼餐厅里,吃菜喝酒,宾主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