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小官之子考科举 > 第23章 外出

第23章 外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只见太子大婚之后,林清远仿佛有了事情可干。之前忙着的撰书也有了起色,他一鼓作气准备外出调研。

    林清远跟家人说好之后,可能半年才能回来,就带着几个农活干得好的老汉,出走了。

    “赵大人,我打算自北向南走,去采风。以便修书,望大人应允。”

    赵大人看了看林清远,最终还是批了他的假。

    走之前,朱佑樘因为大婚有三天的假期,裴臻几个兄弟也都来送了送林清远。

    “此去一别,记得照顾好自己。别再那回不来了,我们还得去找你。”许聪开始吐槽道。

    林清远挥挥手,叫他们放心。“不用再送了,就到这吧。”

    上了马车,几人一起走远了。

    “清远果然还是待不住啊,或许京城不是适合他的地方。”朱佑樘感慨了一句。

    看着林清远走远的背影,大家也都散掉了。

    林清远这已经走出了郊外,正往山东省走去,如今的山东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现代的山东,一部分是辽宁。

    他去的正是辽宁,从山海关到铁岭卫,这一路都是考察的重点。

    林清远知道东北的黑土地非常有名,但是山东省的税收实在是不高。

    于是过来一探究竟,这到底是种植的问题还是土地或者肥力的问题。

    实践出真知嘛,林清远为了探明真相也是拼命了。

    到了山东省以北还好,最主要的就是辽东都司、大宁都司、奴儿干指挥使司。

    辽宁都司又称山东行都司,这一路就是往辽宁走。

    不过如今辽东都司还在,在原来的历史中早在在正统年间就被蒙古吞并。

    林清远只能在辽宁转悠,远的地方就不敢去了。

    辗转好好几个地方,因为只有几个老农和侍卫,向导得到了地方才能找。

    林清远终于来到了辽宁边界,这一路上走的全是官道,小路没走几次。

    也幸好带了护卫,要不然路途可能就被抢劫一空。

    到了城门口,林清远把路引交了上去,并未给官员证明。他只想考察采风土地的环境,不想节外生枝。

    林清远找了一家出租的房子,租了半月,因为这个地方只待半月,还要去下一个地方。

    租房子时,还顺便问牙子找了向导。牙子欢天喜地,这租房还能顺便做成单生意,真是美得很。

    “客人放心,我这的人都是好的。”牙子竖起了大拇指,好似在说从我这就介绍的人都是顶呱呱。

    收拾完行李搬进了屋子里面,因为林清远带的人不少,所以选了个大一点的来祝

    林清远和侍卫合力把屋子打扫了一遍,老农们住的地方,林清远让侍卫也去帮忙了,“大人,您给我们住的地方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敢劳烦侍卫?”

    见老农这般诚惶诚恐,林清远只得作罢。只是最近发工钱的时候对给一点,好对得起他们的辛苦。

    规整完,林清远刚要出门,牙子就带来了一个人:“哎呦,老爷,这不是巧了吗?您来看看这人保准没错。”

    正好,林清远要的人也到了。“你可知道这城里的农田在哪,收入几何,种子怎样?”

    这一下子把张元给问懵了,“这……老爷,农田大多分布城南,有几位大人和富户的农庄,有零星几个村子的田地。”

    林清远见他实在是知道的少,但也不敷衍,是个实诚人。

    “那就你了,跟我走吧。”

    张元高兴坏了,他家里因为最近旱灾,收成比往日少的多,至好外出打工。本以为一个种地的,只能去码头干些辛苦活,没想到遇见了大主顾。

    林清远只叫张元带他去村里的地,张元虽不知道这城里的人为何有这种癖好,但应迅还是带林清远去了。

    走了大约两刻钟,张元来到了一户人家,“老伯,用头驴。”

    “一趟三文钱,不讲价。”

    张元从门口递过去三文钱,老伯把驴车牵了出来。“上去吧,天黑之前得还给我。”

    张元把驴车牵了出来,“老爷,这乡下难走,马车走不稳当,还是驴车行。”

    “那就走吧。”说完率先上了驴车。

    两个侍卫面面相觑,用眼神示意老农这张元是否骗了他们,老农摇摇头,两个侍卫也只好上了驴车。

    张元架着驴车赶往了张村,“这是你家的村子?”

    林清远坐在驴车上问,“是,老爷,我不知道别处的村庄,我们村也是不错的,真的。”

    张元不知道贵人们跑农地里来干什么,但是想着来肯定是好事,就把林清远往自家村子带。

    “以后不要自作主张,可以先问问我。”林清远不介意张元有小心思,只要能达成目的,去哪都行。反正都要看一遍。

    张元带着林清远走到自己家中,家里只有妹妹在,张父和张母还在地里干活。

    妹妹见哥哥回来了,“哥哥,你怎么回来了?”她有些诧异,哥哥说去了县里挣钱,怎么现在回来了。

    “这是我的雇主,我来陪他们到田里去。”张元跟妹妹解释。

    把林清远请了进去,喝了口水,歇了会。林清远就要准备出发。

    张元带着林清远走到了自家田地,遇见了张父和张母,又解释了一遍。

    林清远看着这里的土地,叫老农去打听种子和肥料的一些情况,他则是在地里勘察。

    一路走来,这个县是典型的辽河平原区。介于辽东、辽西山地丘陵区之间,属松辽平原南端。

    由辽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在以后是辽宁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全区可分为辽北低丘区、中部平原区和辽河三角洲三个地区。

    根据这几天的行动步伐,可以大致判定是辽河三角洲。

    再加上这些土质可以断定,是海盐土和盐渍化土壤分布区。

    林清远跟张父开始交谈,“老伯,你们这靠海啊,收成怎么样啊?”

    “我们这边不靠海,倒是离得近,附近有有两条大河,是辽河和大辽河。收成不好啊,之前还能有点,现在旱灾能活着就不错了。”

    张父说完叹了口气,他不知道这些人是来干什么的,但是儿子给他们打工,他只好停下手里的活开口。

    林清远知道了这地方就是辽河和大辽河的入海交汇处,至于收成林清远是真的没有办法。

    他本科不是农大的,实在是搞不清楚这些,只能搞搞肥料。

    也只能把这些情况都记录在案,看那些人能够解决这些土地问题。

    等老农回来了,“这儿的人大多都是种稻米,也有高粱和麦子。麦子是春天种,冬天和夏天开始种水稻。”

    秋天就开始收获,听老农说完,林清远就算不知道别的,也知道这土地肥力不够埃

    照这么种下去,肯定会一年比一年收成少。他问了张父,“你们之前一直是一年种两回,没有一回的时候吗?”

    张父说在他记忆中,小时候都是种一回就能吃饱。再后来,就得种两回了。因为全家人都开始吃不饱,他们没有办法,知道土地肥力不够,但还是得种两回。

    明初的时候,百废待兴。张父爷爷那辈的时候可以根据老天爷吃饭,大多都能吃得饱。

    到了现在张父这,不仅得看老天爷,还得看田税,导致现在越来越吃不饱。

    林清远无奈,继续往东走了走就回去了。

    他坐在书桌前,深感自己的无能为力。就算做成了肥料又能怎么样,那些人依旧能以更高的税收来绑架农民。

    那他和朱佑樘以及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干什么呢,做无用功吗。他们的理想就是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他是为了这些才走到这里来的,这些都成为实现理想的一步而已,不能被打倒。

    林清远收拾好心情,整理好这半月的采风日志,汇总在一个章节里面,这一章专门讲的是山东省的土地。

    里面有各个地方的土壤情况,土地肥力,以及种植作物,还有耕种习惯,最后附上了收成表单。

    一章代表一个行政区划,一节是其中的州县,再往下就是具体土地情况,也就是上述说的。

    林清远第一章选择了顺天府,因为是直辖府,离得近,作为了第一个考察对象。

    现在写的是山东省,林清远整理完成之后,开始琢磨肥料起来。

    以后的肥料主要是氮肥、磷肥和钾肥、复合肥。

    林清远主要做的就是最容易的一种,也就是氮肥。

    现在的肥料,出身于齐民要术。就是将用作物茎秆与牛粪尿混合,经过践踏和堆制而成肥料的方法,然后浇在土地上,非常简单和粗暴。

    林清远做不出像以后那种,只能在现有的品种上改良。

    氮肥制成需要三到六个月,短时间内是做不了了,只能把方法告诉张元,等到时间差不多了再寄信给他。

    现在只能试试钾肥,看看会不会成功。

    土法制肥也要一起跟进,林清远等到明天早上就叫人问如今大多人用的的制肥法,然后再结合加以改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