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修书
翰林院的地方不是很大,足够林清远走过一遍之后就能熟悉。
林清远和连倾撰写了几次文官诰敕,给皇子们侍读,由于皇帝只有朱佑樘一个儿子,所以上课的都是宗室成员。赵大人和学士大人他们都是做过科举考官的。
林清远跟了几日就发现,翰林院清贵这由来不是白来的,草拟诏书这事轮上林清远的时候很少,基本上上官就把事情做完了,宗室侍读由好几人轮着干,轮到林清远的时候十天可能有一天。
剩下就没什么工作了,可不是清闲又贵重吗。林清远不愿这样无所事事,被拉着走。他还可以修书撰史,上值快一个月了,林清远把里面的书大致看了一遍。
发现不管是地理还是农业部分都很少,大多都是经史子集,经部是儒家学说,占了绝大多数。史部是记录历史兴衰,人物和制度沿革。司马迁的《史纪》为正史的开始,此后每朝一史,共有二十四史。除此之外,古史、野史、法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的书籍均归入史部。
史部是剩下的大头。子部是记录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等各有涉猎。集部,凡是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均归入此类。
林清远想写的就是子部,他想把前朝至朱元璋时期的农业概况大概完善。如今的田地大多由皇室宗亲和各路土豪富强掌握,分到农民头上的根本没有多少。
元朝留下来了著名的三部农书,也就是《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和《农桑衣食撮要》。林清远特地在藏书阁找了一番,最终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这三本书。
林清远打算把这三本书结合,再根据现在农民和地理环境的特点,撰写一本农业全书。但是他知道,只在顺天府是没有用的,得去实际地方踩点。
为了完成目标,林清远制定了一个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将三部农书看完并记下来,第二步找出各县的地理志,以及税收情况,方便了解当地的具体情形,第三部便是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之后,再去下到地方勘察。
林清远熬了几天写完计划书,把这给了赵大人。赵大人新奇的看了看这新科状元,他本以为林清远来到翰林院默默无闻,这原来是要搞件大事,不过这事大多吃力不讨好,就算成功了也没有人可看。
示意林清远放下,他会好好看过之后,就放林清远离开了。
赵瞰知道,这林清远是真的想好了才敢往他这递的。也罢,就当做善事了,赵瞰把这份计划书给了太子,林父和季外公一份。
他是劝不了林清远了,只望他家人能出一份力。
这下好了,几乎跟林清远有点关系的人都知道了林清远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几个要好的朋友,刘平和裴臻他们全都来了,连季如风都来问了一句。
不过林父和季外公还没来找他,这最大阻力还在后头呢。
回到家中,李英英已经怀孕三个月了,基本上告别了孕吐。她给林清远备了好些吃的,“官人,自昨日起母亲那就有些异样,今日都传到我这来了,你要不要去母亲那看看。”
“不急,等明天休沐我就去母亲那,我独自去,你就别跟着了。”林清远怕跟母亲的争吵吓着李英英,等回来还得哄媳妇。
林清远早上先去了林父的书房,“父亲,您跟母亲吵架了?”
“你怎么还倒打一耙,我还给你母亲为你求情来着。”这孩子天天不叫人省心。
“那父亲不阻挠我了?”
“我跟你外公还有舅舅都不会阻止你,但也不会给你便利。你既不想跟着家里为你安排的路走,就要做好失败的准备。”林父只是摇了摇头,说完就把林清远赶了出去。
“儿子知道,这事很难。但我有我的坚持,可能您跟外公他们想要的,跟我想要的不是一种,儿子或许不能给您添力了。”林清远说完告辞了。
这傻小子,你家父亲知道得很,这份刚入官场的初心,希望林清远能一直保持下去。
转眼,林清远来到了季氏的院子。“母亲,不必为我忧心,我知道您跟父亲都是只想为我好,但是那不是我想要的。”
“我知道,不过只是有些诧异罢了。我原以为你那么拼命读书,是想成为你父亲那样。又怕你吃苦,才找了你外公和舅舅商量。是我的错,我应该问问你的想法。”季氏语气有些遗憾和释然。
“母亲,儿子永远都是母亲的孩子。”林清远安慰好了季氏,两人谈了一会,林父就把林清远赶走了。美其名曰不要打扰他俩的二人时光。
解决了家里的心头大患,林清远来到了赵大人这,“赵大人,我是否能去修书?”赵大人知道了事情经过之后,很快就同意了,不会再派工作给他,但必要的还是要做。
林清远知道这次的事件过后,家里再也不把用他们的想法强加在自己身上。也能喘了一口气,林清远做官,本就是为了黎明百姓,他知道自己有些任性,但实在不愿卷入官场的明争暗斗中,翰林院已经够清闲了,但暗地里还是有争斗。
他只想一心好好做事,有林家和季家保驾护航,林清远放心很多。
翌日,林清远开始了他的工作。他长期借了三部农书,将里面的知识化为己用。把书看完之后,林清远分门别类的把内容划分为几种,以总编和分编的形式重新撰写。
分编下面再写章,章里面再有节。一步一步下来,从目录来看就一目了然。
这天,林清远正在看《农桑辑要》,他准备把三本书看完编成一本,其中冲突的部分着重表现出来,等到林清远去实地考察时再弄明白。
赵大人走了过来,“林大人,太子叫你去东宫讲学。”
林清远有些诧异,怎么朱佑樘这时候来叫他,不过还是遵从赵大人的引导去了东宫。
走到东宫,又是那个白内侍,“林大人,请随奴来。”林清远跟着白内侍走到了东宫前院的书房。
白内侍把林清远领了进去,摆上了茶点,这点心还是李英英琢磨出来,送给张苹的。如今到了东宫的地盘上,“这点心是你们做的?”
“不敢当,是太子妃殿下送来的方子,说给太子殿下解闷,说是大人家送来的。”白内侍解释完,不能林清远回话,自顾自的走了出去。
这是把他当成洪水猛兽了,走的这么急。林清远只好坐着吃着点心等朱佑樘,都快把这一盘吃完了朱佑樘才姗姗来迟。
“臣参见太子。”林清远下来行礼,朱佑樘虚扶了一下。
“不知修明兄召我过来有何要事,赵大人拉着我过来,结果到了东宫,就让我等着,我都把慕斯吃完了。”
朱佑樘只是说前面有事寻他,没想到等了有点久。“你既吃完了,何不让内侍再上。”说完把白内侍叫进来,让他把太子妃送来的方子都端上来。
等白内侍走了,朱佑樘喝了口茶,开口道:“你前几日修农书的事情我也听说了,我原以为林大人和季大人已经为你铺好了路,没想到,你这么叛逆,就是不走。要不是这几日东宫繁忙,五日之后就是大婚,我定要好好揪住你,叫你不要异想天开。”
“修明兄都快大婚了,就不要为我这等闲事烦恼了。”林清远讨好的笑道。
“我知道,你做一件事定要把它做好,你也见不得百姓受苦,不过是见翰林院清闲,只能找这件事情做,你何不如跟我来说,我这点权利还是有的。把你调入刑部,岂不两全其美。”朱佑樘恨铁不成钢对着林清远说,可是他的语气有些欣慰,又有些无奈。
“修明兄,我知道你懂我的,你把我调入刑部,那是破了规矩。我知道你对我好,但不能这样,规矩不是用来打破的,是用来遵守的,除非这规矩是错的。但实习三年再流转六部不是,这是对我们的考验,能扛过去就说明了我有资格。”
林清远把话说的干干净净,他知道朱佑樘只是有些无奈,并不会真的那么干。他也只能委婉的劝朱佑樘,让他知道,太子也不能随心所欲,你要正确且不能有私心。
朱佑樘听完之后未说什么,只是把林清远留下用饭。“我今日也尝尝弟妹的厨艺,点一道烤鸭,糖醋排骨,开水白菜,鸡汁豆腐,水煮鱼,就这些,不必做多了,今日就我和清远。”
“那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吃饱喝足,林清远不禁感慨,媳妇真是太棒了,真是三生有幸娶了她。这肯定是发自内心的赞赏,绝对不是因为美食。
下午从东宫出来,林清远继续看三本书。《王祯农书》快看完了,剩下两本加起来才不到八万,七万出头,三本书共十八万字。也就是文言文晦涩难懂,才让林清远花了两天看完。剩下两本书两天之内也会看完。
五天之后就是太子大婚,所有官员都要去观礼,这是明朝第二位以太子身份进行大婚的人。一切有例可循,不过朱佑樘不想铺张浪费,便亲力亲为,这让礼部和宫里采买的官员们捞油水的地方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