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小官之子考科举 > 第12章 进展

第12章 进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王县令紧赶慢赶,到了州牧那,生怕州牧震怒,怪罪于他。“郭大人,清水县昨日发生命案,死状恐怖,下官已命下属大力搜查,绝不放过凶手。”

    郭州牧起先听闻在他管理的属州之内发生命案,很是生气,尤其在这觐见皇上的主要关头。但没想到,王县令这么快赶了过来,他愿意这次给县令一次机会。

    要不然以后恐怕县令的日子也不会好过,这般得罪了上峰。只希望能够早日破案,千万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林清远这日忙着去旁听讯问嫌疑犯,钱主簿据说抓到了一名嫌犯,今日被关在牢里。

    “来了,就在旁边看着,涨涨见识。”钱主簿让林清远和李修明站到一边,他开始拷问。

    “你是如何杀害张李一家的,照实说来。”钱主簿示意旁边的差役拿上鞭子沾着盐水站在一旁。

    那嫌犯看着刑具,开始哆嗦起来,“草民没有,草民没有杀害他,冤枉啊大人。”

    差役顿时一鞭子下去,口里喊着,“还不说实话是吗,这就让你尝尝我的厉害。”

    嫌犯还是没有松口,只是喊着冤枉。钱主簿只好让差役停下,“你早点说出来,对大家都好,这样死咬着,僵持下去可对你不好埃”钱主簿开始威逼利诱,见他依旧没有松口,不仅头痛。

    林清远看不下去了,“钱大人,看这嫌犯只是喊冤枉,何不问问他,冤枉了他什么,好过咱们陪他一起耗在这。”

    原来嫌犯是那日的跑堂,就是他说张李那天神情恍惚。钱主簿查到这跑堂找张李借了五两银子,这是张李一家几年的积蓄,这跑堂借完之后说给老母看玻过了半年也未见还,张李被逼无奈只得找到他家去要。

    跑堂的媳妇嫌丢人,打发了张李二两银子。结果跑堂的第二天就恼了,找了张李麻烦。钱主簿认为这是为财害人,跑堂不想还张李一家银子,只好把他们全杀了,他家也无甚亲戚在这,死了也只是白死。

    “钱大人,可否让我来问问他。”钱主簿示意他可以。

    “你说你没杀他,可有证据?”

    跑堂见林清远温和,只求他放了自己,愿意走牛做马,林清远只让他答自己所问。

    咽了咽唾沫,回忆说:“我当天在秦香楼做完工之后,天已是大黑,当时酒楼只让我们干到最后一个客人走掉,许是快卯时过半,街上有些安静,我有些怕黑,也是快宵禁了,怕被巡逻的士兵抓到,快步走回了家,吃完妻子为我留的饭之后就睡过去了。

    我早上当值早,趁着全家都没醒我就起来了,直接去酒楼做工。大人,我所说句句属实,不敢欺瞒大人啊1

    “早上你走时是几时,你晚上回家和早上走时,夫人可否看见?”林清远并未理会他的叫喊,继续问。

    “是五更三点,我每日都是这个点,不会错的,因为我们得赶着宵禁之后去做工。她没看见我,不过我走的时候嘱咐了她一声,她还回我说知道了。”跑堂磕着头,咚咚的声响砸在林清远的心上。

    “钱大人,这人说的真假,一探便知,这人怕不是凶手。”

    钱主簿不悦道,“如何一探,谁知这人不是满口谎言欺瞒你我。”林清远只好借差役一用,让钱主簿随自己前去。

    走到跑堂家,林清远只让差役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张李家。“这就是你说的法子?”林清远只让钱主簿不必急躁,他还派了李修明沿着差役走到线路挨家挨户询问,在案发当天晚上是否见过那个跑堂。

    等了半个时辰,差役回来了,“大人,从跑堂家到张李家脚程是半个时辰,我是习武之人,也只是快了一倍,也有两刻钟。我还去了秦香楼到张李家探了探,也是半个时辰。”

    那跑堂不过是个普通人,绝不会比当差了十年的差役快,当时下值时是所有人一起,绝不可能跑堂提前走掉。案发当天是卯时一刻,只有三刻钟就要宵禁,就算跑着过去,那张李只需喊一嗓子,让邻里听见。

    再者说,跑堂跑了两刻钟去到那,岂不是累的气喘吁吁,那有什么力气去杀人还能躲过差役的巡查。

    李修明也回来了,带着两条路上人家的口供。从跑堂的到张李家,共有三十几户人家,分散均匀,都不曾见过或者听过有人经过的声音。

    只是在秦香楼到张李家时,有几户人听见了外面有走路的声音,听见了两次。

    钱主簿见状,叫人把跑堂的放了,留一伙人继续探查当天张李伺候的是谁。他和林清远、李修明则带人回到县衙,审问证人。

    钱主簿让这三个人一个个说,这三人分别是刘麻子,张嫂子,李大脚。

    “我当时在外面小解来着,刚拉上裤子,就听见了脚步声,还蛮清晰的,后面那个没怎么听清,我上完就回房了,大冷的天,我就没太注意。”

    “我在外面给孩子洗尿布来着,因着水井在墙边,我才听到脚步声,不过我只听见了一个人,好像没有第二个人。”

    “不敢欺瞒各位大人,我的确看见了有人跟踪张李,我在外面瞎转悠来着,赶着宵禁了这才回家,直接□□进去的,我趴着墙头时看见的有人跟着前面那个人,不远不近的。”

    林清远赶忙问那男子的脸,李大脚只说太远没有看清,但是像普通人又不像个普通人,很是奇怪。

    钱主簿让他们签字画押之后回家了,林清远在想,不是个普通人,这话有些问题。

    什么人看着不像普通人,要不然是读书人,身材单薄,但有些气质,或者说习武之人,一身腱子肉,肉眼能看出来。

    但什么人往大街上一扔不会惹人注意,但一个人的时候又有些特殊,这让林清远想破了脑袋。

    看着天色不早,王县令今日从郭州牧那回来之后就忙着看卷宗,赶这两天他不在的进度,而郑县丞托信说明日一早回来。

    林清远和李修明趁着宵禁回了家,吃着饭,林清远还是在想那个‘普通人’到底是谁,与张李一家有何仇恨。

    想着事情,筷子就停在了菜碟里面。“别想了,红烧肉都被你一个人霸占了,案子是想不完的,先吃饭,吃完饭才有力气做事。”李修明见林清远有些出神,安慰他。

    林清远一看自己的一只手全在红烧肉的碗里了,有些汗颜,“我一定好好吃饭,修明兄也是。”说完夹了一筷子给李修明。

    旁边的子玉见怪不怪,一开始他还帮李修明试菜,不过被他给否了,说是太过明显。子玉退而求其次只是让李修明好好吃饭,剩饭留给自己。在校舍时,林清远给李修明夹菜时,子玉差点大喊,“大胆,你这是不敬太子1

    幸好忍住了,李修明都未说什么,之后还劝子玉不要太过执着于繁文缛节,没人想害一个平平无奇的书生。

    林清远见子玉脸色有些不对,关心的说,“子玉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最近天冷,受了风寒?”

    李修明瞥了一眼子玉,“他没事,可能是最近没有休息好,子玉,吃完就下去歇着吧,我这不用伺候。”

    子玉张了张嘴,面如菜色,只好应是。

    二人吃完饭,进了书房,林清远还是没有头绪,不禁有些急躁。“这都第二天了,还有不足半月,州牧大人就要去京城,这案子倒是完不成可怎么办。”

    “我信你,远弟,你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如果这案子你还解不开的话,可能天下无人能破。你要相信自己,大不了,我替你担着。”李修明拍了拍林清远的肩膀,给他自信。

    “这案子破不了也是县令的责任,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你可没那么大能耐,修明兄。”

    听完李修明的劝解,林清远缓了下来,他知道急是最没用的,敌人不会因为急躁就束手投降,他要做的就是抓到真凶,由州县上报行盛刑部,如果是徒以上的刑罚再报给皇帝。

    明朝因为皇权得到加强,由皇帝最终决定死刑案件,不再分权。

    “你也听见了李大脚的口供,他说跟踪张李的人是个看着普通但仔细一看不像个普通人,我思索了半天,也得不出什么结论来。”

    李修明觉得李大脚一介平民,除了书生和差役县衙里的各位大人之外,还能见过什么特殊的人,“会不会是他感觉错了,或者那人长相平平?”

    “长相平平”,林清远好像有了灵感,“这三人有亲眼见过嫌疑人的,有只听过两对脚步声,还有一个人只听见了一对脚步声。这肯定有什么缘由。”

    “是不是那人习武,习武之人脚步声轻,有人没有听见也是正常的。我不就是吗?”李修明给了一个答案。

    “长相平平”加上“习武之人”,林清远感觉那个答案呼之欲出,马上就要从嘴边出来了。

    “是死士1李修明忽然在耳边惊道。

    对,是死士,只有家族或者官员豢养的死士才能这样,为了保护家主的安危,武功高强,不能惹人注意。

    林清远发现这一切事情好像都能说通了,当天在秦香楼,张李上前服侍时,可能意外听见了什么不该听的,之后见到跑堂的便心神不宁,被那人发现之后,他没有立刻动手,可能是因为打草惊蛇,免得人太多不好收常

    便在秦香楼守了一天,直到张李下值之后尾随来到他家,将一家人残忍杀害,伪装成仇杀的样子,销毁证据。

    案发现场一片干净,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我知道张李一家是为何被杀的了。”林清远看着李修明说。

    “巧了,我好像也知道了。”李修明与林清远相视一笑,默契的转了头。

    小六和子玉在门外站着,回头一看窗子里的两人,自觉的心里感叹,公子与他可真是好兄弟。

    林清远想要再去案发现场一探,李修明欣然同意。

    第二天,郑县丞也回到了县衙。“我在张李的家乡什么也没有探到消息,他的确是逃灾来到清水县的,与他人并无结仇,是个循规蹈矩的好人。”

    不过,郑县丞在回到县衙时发现了一个消息,这才晚了一天回来。他打听不到消息就想回清水县,回去途中,听到了荣王家管家的儿子在安阳县的消息,忙去拜访这位管家,以防案子没破,皇上到时诘问起来,能让荣王提上一嘴。

    这位刘管家在一家酒楼与郑县丞见了面,二人吃了晚饭,相谈甚欢。第二天,刘管家继续留在安阳县,郑县丞则回了清水县。

    林清远感觉有些不对,这大过年的,刘管家怎会放儿子独自在外,难不成是为王爷办事。但也没有多想。

    几位大人复盘了这几日的情况,听闻林清远要再探案发现场,决定要一同去看看。

    林清远率先去了里屋,上次来的匆忙,只是看了门口,转了一圈,并未仔细看颜。他一进里屋,发现地上和桌面上已经沾了一层灰,床上冻得梆硬。其余之外,都很整齐。

    这屋子有三间房,一间书房,一间饭堂,一间卧室,卧室从中间分开,留出了女儿桃花住的房间,整个三间房用帘子隔开,卧室则是装了一扇薄薄的门。

    走到最里面的书房,桌子上摆着整齐的便宜的宣纸,林清远把它一张张摆开。都是一些写的诗,是抄写的。

    中间那张有些奇怪,林清远拿了起来,上面的字迹像是刚写完墨还未干,就被人匆忙折了起来放进这堆宣纸中,放在了宣纸堆的最上面。

    写着金簪,银簪,木簪,其余一些无意义的词语。

    这些首饰张李为什么写出来,有何意义?

    林清远不得其解。屋外,王县令和诸位大人们再次勘验了一遍现场,发现跟林清远得出的结论一样,凶手并无太多痕迹,只有从门口走到里屋这一段路,后面的证据被弄脏了,不能用。饭堂还有没吃几口的饭菜,里面无毒。

    现在可以判定,张李一家是在卯时过半被人残忍杀害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