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了解情况
这几天陆陆续续打听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还好小姑娘之前比较腼腆不爱说话不然指不定早就露馅了)
原主叫陈小兰8岁了,姐姐陈小花10岁,双胞胎弟弟陈正亮6岁 二弟陈正星6岁, 爷爷陈火太48岁 奶奶刘细女48岁 父亲陈有为30岁 母亲刘春花26岁 伯伯陈有福32 伯母刘桂花30岁 叔叔陈有财28岁 婶婶邵兰凤26岁。
大伯家有4个小孩,16岁的大儿子陈正忠,15岁的二儿子陈正华,13岁的女儿陈小丫和10岁的小儿子陈正强。
叔叔家有2个小孩8岁的儿子陈正望,6岁的女儿陈小草。
人口还挺多的,人都比较齐心,偶尔会有小矛盾,过了就过了,不像有的妯娌之间处的像仇人一样要死要活的。好在干活是一起干,算小分家了不在一起吃饭,不然2桌才能坐下这么多人。
口粮只能按照3个儿子分口粮,孩子多只能大家都吃少一点,人口少还能混个饱,像自己家和大伯家这么多人能吃个半饱都不错了,所以家里的小孩子都长得比较干巴瘦小了。
几兄弟的房子都是长长的一条2间房加后面加盖的一间烧饭的勉强算是厨房兼洗浴的地方,茅房还是一大家子才一个茅房,挖个大坑搭木板的那种,那味道真的是一言难尽。
好在木板还是搭的很结实的,不然我都怕上厕所掉下去那就完蛋了,还有就是除了茅房每家都有恭桶,不然就一个厕所挤炸了都不够用
这里的物价货币价值1两银子=1000文(一吊钱)相当于现代的1000块钱了,10两银子=1两黄金。这年头一般老百姓种地的一年加上在外做点工除去嚼头顶破天也就6-8两了。
产量低赋税重,种的地的收成上缴一下,剩下的完全不够吃,掺杂各种杂粮粗粮一起吃,总不至于饿死人,要是人口多的人家除去嚼用能存个3-5两一年都不错了,就算运气好在外上工收入也不高。
像二叔陈有财就是因为会说话又下力气才在镇上找了份工作跟着别人打下手修建房子每天才能拿30文的工钱,上缴25文,其余的留着备用放在当地已经算是不错的收入了。
婶子也是因为叔叔会挣钱在家底气都足一些,分活都能分轻松一些的,叔叔不在家人口又少分的粮足够她家3口人吃的,人也就水润光滑一些。
比起自家和大伯家可强多了。按照这个时代的年龄算起来大伯家的大堂哥二堂哥都是快说亲的年龄到现在因为家里的条件不好也没人愿意相看,贫穷代代相传了。
爷奶那一代算晚婚晚育了,原因还是奶奶属于逃荒迁过来的,那时候也没得挑就嫁过来了,到了父亲那一代也还是穷的娶不起,也是慢慢攒的家底算上借的好不容易才各个娶上媳妇。
这年头看天吃饭,别看一大家子人都劳作,自古以来种田的就没几个发的起财的,说没粮食就没粮食收入的,父亲那一代也就叔叔有不错的份稳定收入,这才还清债务一家人生活才刚刚有点起色往好的方向发展上去了